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深度解析2019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主旨報告:把脈中國機器人發展,助力產業創新與協作共融

深度解析2019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主旨報告:把脈中國機器人發展,助力產業創新與協作共融

導讀

1月10日,由機器人大講堂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在北京盛大開幕。2018年經濟下行趨勢明顯,迫使我們能沉下心來面對之前異常火爆的機器人市場,整個行業開始變得跌跌撞撞,很多人開始找不到方向和信心。此時大家最該理一下前進方向,於是我們帶來了大咖的聲音。

作者:海蛟 溪嵐

1月10日,由機器人大講堂參與主辦的2019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在北京盛大開幕。近幾年來,機器人概念火爆全球。資本裹挾著產業,催生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出現在各個細分領域。2018年,經濟下行,迫使機器人產業在一派激情昂揚中沉著冷靜。

此時,世界都有一個共同的聲音,以機器人為載體的智能時代終將到來,那一刻將給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在等待下一個時代來臨的漫長過程中,無論你是弄潮兒還是隨波者,此刻靜下心來,聆聽前行智者的經驗與猜想必不可少。

行業年會我們請來了深扎在各個領域的機器人大咖,從科研、產業與投資的角度,帶給大家關於機器人行業的最前沿觀點:

1、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教授:實現智能製造,數字化是基礎、機器人是重要角色、人工智慧是翅膀

2、中科院自動化所機器人中心副主任喬紅教授:未來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形成自己的情感

3、國投創新投資總監陳光先生:堅定看好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空間

4、京東X事業部總裁肖軍先生:短鏈、智能、共生,京東以機器人之名打造全球智能物流

5、埃夫特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機器人行業要從市場謀求發展

6、北京工業大學張躍明教授:未來減速機的市場供應會更加緊俏

7、山東魯能智能首席技術專家郭銳先生:

機器人解決電力設備檢修人員不足的問題

8、庫柏特學院執行院長張敏先生:

打造國產自主機器人操作系統COBOTSYS,助力工業機器人應用落地

丁漢院士

實現智能製造,數字化是基礎、機器人是重要角色、人工智慧是翅膀

我們國家的製造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核心問題是如何提升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製造業實現智能製造是人類追求的最高階段,智能製造的三個主要抓手是數字化技術、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暫能。

數字化技術有三個要素: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感測器技術。未來由感測器發展起來的產業將十分宏大,它作為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紐帶將無處不在。我們能夠通過大數據預測製造表層現象深層的問題,並通過在線的工藝優化提升製造品質。

人工智慧是將人類的智慧向機器上遷移。

而把能工巧匠的經驗專業到機器上,需要大量演算法、經驗和數據的支持,也需要提升自我深度增強學習的能力。

共融機器人是發展未來趨勢,其主要技術特徵在於能夠與作業環境、操作者和其它機器人之間交互,自主適應複雜任務和動態環境。

機器人加工是共融機器人應用的典型代表,未來用於加工的機器人將具備高靈巧性、可變剛度、輕量化的結構與驅動,具備工藝知識與多感測信息驅動的順應控制,將會成長為綜合機器人本體高性能和基於工藝知識智能控制的「能工巧匠」。

喬紅教授

未來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形成自己的情感

機器人如果從外向里做,永遠做不成人類的朋友,因為它沒有真正的情感。但如果機器人能夠產生一個網路(類似人類多巴胺的功能),它就可以高興了。

雖然目前腦科學還沒有真正搞清楚,但如果將已有的成果與信息科學交叉融合,便產生了我們所說的類腦機器人。如今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環境適應能力都比較差,和人有巨大的差別。類腦科學的加入,就是從內向外模擬人類的過程。

而我們所說的類腦科學,是涉及到神經科學、半導體科學、材料科學相互交叉融合的科學。這是一個系列而漫長的過程。

陳光先生

堅定看好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空間

國投創新是按照市場化要求獨立運作的專業私募股權管理機構,目前管理了兩支國家級產業基金。成立九年來,我們一直專註於先進位造業投資,智能製造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

我們重點支持具備核心技術能夠持續提升研發能力與產品性能的領先企業,聚焦具有技術先進性、產業稀缺性和市場成長性的先進位造企業,發掘堅守製造的優秀企業家及團隊,投資支持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業龍頭企業,長程陪伴企業成長。

今年機器人行業在去年基

礎上增速有了一定的放緩和下滑,但是可以看到驅動機器人的因素包括就業觀念的轉變,勞動成本的提升,機器人性能的提升沒有發生變化並持續發生作用等等。雖然國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比較大的挑戰,但是我們認為國產機器人目前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巨大的。機器人的發展是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國投創新仍然堅定看好智能機器人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發展空間。

肖軍先生

短鏈、智能、共生,京東以機器人之名打造全球智能物流

2017年京東物流正式成立,形成了獨立運營的物流企業,同時也推出了他們的3S戰略:短鏈、智能和共生。

短鏈即從倉儲、分揀到配送,盡量減少物流過程中貨物的搬運次數,縮短配送距離。完成短鏈的建設,重要的是把智能應用到物流行業, 2014年京東建成了首個自動化運營中心「亞洲一號」,在當時是亞洲單體面積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物流中心。共生則強調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物流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希望能夠根據京東應用的需求以及實際運營過程中的痛點掌控進行研發,並由機器人行業的合作夥伴完成中間環節的一部分生產製造的過程。

中國行業快速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怎麼將機器人的技術快速地應用到最適當的場景中。

簡單地分為幾個方面,一是怎麼用機器完成貨到人,二是自動的包裝,三是自動化立體存儲,四是機器人抓取、揀選。

機器人項目和AI相結合,便是用搬運機器人代替操作工人的雙腳,機械臂代表工人的雙手。通過AI,通過圖像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代替我們的眼睛,對人的行為完成取代。

「雙十一」期間,3-4天才能完成的清零工作,京東AGV基本當天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因為立體化的存儲,減少了大量重複的勞動力,綜合算下來比人力倉儲的成本降低30%左右。京東目前有超過550個大型倉庫,全國超過1200萬平米的倉庫面積,截止到2018年12月31號,我們上了68個自動化的倉庫。萬里長征,京東才走了第一步。

許禮進先生

機器人行業要從市場謀求發展

機器人行業不同於別的傳統行業,這個行業是一個創新能力要求很強的行業。

機器人行業更多的應該從市場上去探索、去培育、去尋找一條發展之路。

國產機器人應該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之路,先尋找立足一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再不斷壯大根據地,然後慢慢的突圍,才能有所發展。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基礎培育了巨大的機器人市場,給國產機器人帶來了大量的機會。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製造大國,製造業門類最齊全,而且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會,機器人企業只要找到突破口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可以探索出一條國產機器人的發展之路。

機器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過程中需要三個要素,一是經濟性,二是易用性,三是人才。

中國很多產業希望機器換人,也希望進行自動化改造,但首先要考慮投資的設備、投資的機器人生產線需要多少錢,需要幾年回收成本,這是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必然的趨勢,因此降低機器人的成本,形成機器人的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生產就變得非常重要。目前的機器人並不是智能化很高的產品,本身有很多局限,操作使用很不便捷,所以機器人在易用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需要大量的操作、維修等專業人才的支持。另外隨著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必須朝著智能製造的方向發展,未來的機器人必須跟互聯網、跟人工智慧、跟大數據,跟每個行業的產品工藝相結合。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機器人行業才有可能快速發展。

企業最終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機器人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機器人企業要進入市場,積累各行業客戶的需求,研髮針對行業應用的特殊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張躍明教授

未來減速機的市場供應會更加緊俏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正以環比20%多的速度在增長,也就是說3年便會翻一番。

但減速機增長速度很難達到機器人的增長速度,三年翻一番,除了它是重資產行業外,所需要的技術人員也不是兩、三年就能快速培養出來,所以將來減速機的市場供應會更加緊俏。

國產減速機與進口減速機的差別並不是大家認為的精度上的差別,而是使用過程中的磨損較快,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對RV減速器的理論研究不夠,導致設計不夠合理。

設計不好,受力不均勻,引起局部磨損加劇,進而影響到壽命。

國內與國外相比,不僅僅在RV減速器本身存在較大差距,其它機械產品也如此。

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源:機械理論研究不夠,缺乏創新力,大多企業以仿製為主;此外,具有實際經驗的機械專業高端人才和工匠精神的缺乏都是制約國產RV減速器發展的因素。

加速RV減速器製造設備的國產化。

目前,國內RV減速器製造企業的設備均為進口,如此,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技術風險,因此,加速國產減速器製造設備的研發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郭銳先生

機器人解決電力設備檢修人員不足的問題

中國建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網,但是電力設備的檢修人員嚴重不足。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電力領域得到應用,緩解了電力設備檢修人員不足以及工作狀況複雜危險等問題。

電力行業共有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五個領域。

針對各個不同領域,都需要相應特種機器人進行檢修作業,如火電站的凝汽器清洗機器人、架空輸電線路巡視無人機、電纜隧道巡檢機器人、海纜檢測機器人、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等等。

這些機器人不僅提升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還有效緩解了人員不足的問題。

張敏先生

打造國產自主機器人操作系統COBOTSYS,助力工業機器人應用落地

對於我們來說,當前,隨著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日趨複雜,機器人的應用門檻也越來越高,其中涉及到經濟、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

想讓機器人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機器人成本要降下來,集成成本也要降下來,尤其是,面向非結構化複雜場景的高端集成,成本急需下降,需要更加親民,更加接地氣。

如今市場上的機器人軟體系統,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工具類軟體,一類是開發類軟體。

比如RobotStudio,這是工具類軟體,離線編程與模擬軟體,只支持ABB機器人,而且不支持視覺、力覺編程。開發類軟體,ROS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雖然在高校、科研院所應用非常多,但是它在工業上還沒有成功的應用案例,而且,對於工業界而言,ROS的使用門檻和使用成本太高了。

因而,我們開發一種行之有效的機器人操作系統COBOTSYS,既能作為開發類軟體系統,滿足科研院所的機器人應用開發需求,也能作為工具類軟體,提供包括離線編程,模擬,通信,視覺,力控等多種功能,並提供可視化編程環境,讓工業一線的工程師能快速上手。

這將更適合我國機器人專業人才匱乏的現狀。它會讓機器人的應用變得更加簡單。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孟晚舟獲保釋華為第一時間回應 專家:5G將加速推進
可彈鋼琴的3D印表機械手,科學家發現自由變形材料,G60科創走廊推出機器人產業聯盟等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