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左為何鬧僵甚至斷絕來往?後來左宗棠的一封信說出了原因

曾、左為何鬧僵甚至斷絕來往?後來左宗棠的一封信說出了原因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是湘軍的三個巨頭,他們既是老鄉又有著同樣的目標,彼此走的很近。不過,他們三人的性格差異和很大,尤其是曾、左之間。曾國藩崇尚儒雅,為人矜持;左宗棠恃才自負,曾自比諸葛孔明。用今天的話說,一個很內向,一個很外向,所以兩人常常鬧得不愉快。

幸好,這中間有個胡林翼作和事佬,曾、左之間的局面大致還不錯。然而到了咸豐七年(1857年)的時候,曾、左之間的感情出現了裂縫。這一年,曾國藩父親去世,他便借著這個理由離開了江西戰場,回湖南老家去了。曾國藩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想表示對朝廷的不滿,可是這個舉動遭到了朝野議論。連左宗棠也大罵曾國藩是逃兵,平時滿口忠誠信義,一副道德文章的樣子,實則自私虛偽。

在左宗棠的號召下,湖南官場興起了一片對曾國藩的聲討浪潮。對此,曾國藩十分氣憤,暗暗發誓不與湖南官場來往,對左宗棠更是耿耿於懷。不過這次兩人鬧僵,又是胡林翼出面調和。他勸左宗棠不要意氣用事,而更多的時候還是勸曾國藩忍讓。

但是,自胡林翼去世後,曾、左兩人的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在同治三年絕交,此後八年不通音訊。這一年,湘軍攻陷天京,曾國藩上奏朝廷說:「破城後,偽幼主積薪宮殿,舉火自焚,無一遺孽。」意思是說,太平軍的餘孽已經一舉蕩平,此後再無後患。

可是,沒過幾天,左宗棠也上疏朝廷,說幼天王根本沒死,而是跑到浙江去了。那麼左宗棠作為曾國藩的戰友,即便有矛盾,也不至於在朝廷面前拆曾國藩的台吧?原來,曾國藩在捷報中隻字沒提左宗棠早年轉戰江西、浙江的功績,所以這才嫉恨,上了這道奏疏。

曾國藩得知是左宗棠在後面捅了他一刀,也不客氣,他承認自己的失誤的同時,也參劾左宗棠的部下攻下桐州後,也有大批太平軍逃到江西,未追究立功諸將的事。至此,曾、左的矛盾開始激化,並迅速公開化,而且彼此揚言友誼斷絕。左宗棠發誓,終生不與曾國藩通音訊。

其後,在辦理洋務上,左宗棠又和曾國藩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曾國藩與李鴻章向來崇尚洋務,採取的是妥協的政策,而左宗棠認為洋務的關鍵在於「制夷」,他在西北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堅決抗敵。尤其是天津教案發生後,左宗棠認為曾國藩是媚外賣國,草菅人命。

其實,曾、左在很多問題上往往是思想和政見上的不同,孰是孰非我們不好定論。可是左宗棠自己卻有定論,他後來一直和人說他與曾國藩不合,主要原因在於曾,至少有七八是曾的不對,而他僅有二三。相比而言,曾國藩卻要大度一點,左宗棠西征期間籌備糧餉,曾國藩還是不遺餘力地幫助他,而且還派出松山一軍相助。

可以說,左宗棠出征陝甘及新疆,曾國藩還是給予了很大的便利和幫助,這是左宗棠始料未及的。此前,他還對人說:「我既與曾公不協,今彼總督兩江,恐其隱扼我餉源,敗我功也。」然而,曾國藩以國事為重,不曾像他所預言的那樣,對此左宗棠非但不肯承認,而且每見部下諸將,必罵曾國藩。

不管是曾國藩還是左宗棠,都是有大功於國家的,也是當時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不過平心而論,左宗棠在晚年時確實意氣用事,不僅和曾國藩、李鴻章都有矛盾,其實他和當時的官場也極為格格不入。他入軍機處後,與當時的恭親王奕?以及同僚們的關係都不和諧,也不懂在京的為官之道。其實這也不奇怪,人非聖賢也非全才,左宗棠的特長在於治軍,官場上的那些花花腸子,他確實應付不來。

弔詭的是,左宗棠曾經發誓終生不與曾國藩通音訊,卻在八年之後打破了僵局。他從西北寄給曾國藩一封信函,在這份信函中,左宗棠語氣誠懇,說:

「八年不通音訊,世上議論者何止千萬。然皆以己度人,漫不著際。君子之所爭者國事,與私情之厚薄無關也;而弟素喜意氣用事,亦不怪世人之妄猜臆測……弟與兄均年過花甲,垂垂老矣,今生來日有幾何,尚仍以小兒意氣用事,後輩當哂之。前事如煙,何須問孰是孰非,余日苦短,唯互勉自珍自愛。」

曾國藩收到這封信後,親切感油然而生,八年的恩怨終引來破冰之日。其實左宗棠所言不虛,兩人的矛盾大多是國事,牽涉私人恩怨的並不多,畢竟兩人都是國之重臣,宰相肚裡能撐船。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曾國藩去世。不久,左宗棠輓聯曰: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孝庄死後為何葬在了東陵門外?有人說她給皇室抹了黑,罰她看大門
革命黨為何不將大清皇室斬草除根,難道忘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