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被孩子氣到吐血,到底該打哪兒?

被孩子氣到吐血,到底該打哪兒?

轉自:醫林百曉生

被孩子氣到吐血,到底該打哪兒?

從古至今,打和罵都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打,一直被認為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終極神器。古諺道「棍棒之下出孝子」,於是千百年來,一代代的爹爹媽媽們打得順理成章而又酣暢淋漓。

也許正是因為有了老祖宗的支持,面對娃娃們的哭叫,爹媽們心疼之餘居然還能滿懷正氣,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不過來自醫學界的病例反饋對打孩子的技術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急診室里,我們時不常地就可以碰到被父母打傷的孩子。面頰青紫、身上皮膚瘀斑是比較常見的,眼睛、耳膜、顱腦、脊髓和腹腔臟器損傷也不少見,嚴重的需要搶救,甚至導致死亡。

仔細詢問病史(也就是打的過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孩子挨打多半集中在小學期間,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還很弱小,不太扛打;而與此同時爹媽卻正處於壯年,雖說氣力豐沛但畢竟不是職業打手,所以下手時難免會失了分寸。

由此可見,打孩子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一般來說打孩子有兩種站位方式:面對面或者你面向孩子的側面。之所以採用這種站位方式,是因為多數的毆打是訓著訓著就開始動手了。

面對面時最容易打到的位置是頭頂、太陽穴、面部和耳朵,只要力氣夠大,都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

當你面對孩子的側面時最容易打到的地方是後腦勺,脖子和脊柱。這些地方看起來比較結實,事實上孩子的身體非常柔弱,根本就禁不住暴力衝擊,只要打實了,搞不好也是殘疾。如果是用腳踢踹或者其他什麼堅硬的東西來打,那麼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所以,要做到打而不傷,關鍵還是在於力度的控制,而力度的控制,其實是來自於情緒的控制。這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打孩子,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一般來說打孩子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為了教育和懲戒;第二是泄私憤。根據我多年的臨床觀察,多數家長的目的都是「二合一」的,並且以後者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真正想要起到教育和懲戒作用是用不著那麼聲嘶力竭地下狠手的,而且,之所以多數打罵到了中學以後就會漸漸停止,主要是因為大孩子已經不那麼「好欺負」,但教育和懲戒卻不會因為孩子年齡的增長而終止。

下面這張圖最近很火,也很有意思:

被孩子氣到吐血,到底該打哪兒?

看完之後,父母打孩子的潛意識輪廓就很清楚了: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的體力有優勢,知識水平有優勢,而且孩子還小,即便打了,他也不會記仇……

信言及此,突然發現打孩子竟然不僅只是小孩子的專屬「教育工具」,而且還帶了這麼強的欺負人的色彩。想想這種不良情緒的宣洩居然常常被冠以教育之名,真是對「教育」這個充滿愛意的字眼的一種羞辱。

古時候最有名的教育故事莫過於《孟母三遷》。據說開始時他們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跟人家裝神弄鬼地學祭祀,孟母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住」,於是搬家到了集市附近,後來發現孟子又跟人家學高聲吆喝著賣東西,於是再次搬家到學宮旁邊,看到孟子學了很多禮儀之後這才安心居住下來。

整個過程中孟母沒有打也沒有罵,更沒有指責孟子「不學好」或者「沒出息」,而是認真地從自身找出原因,進而選擇了搬家。後來「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人們把孟母的教育經驗總結為「善以漸化」,也就是從點滴做起,慢慢培養。

再往深里說,她是一直把孩子當作一張白紙,而她自己就是那個畫師,身教言傳,一絲不苟。

反觀我們自己,有許多人顯然把教育的本質看簡單了:自己懶得身上恨不得要生蛆,卻一味要求孩子勤學苦練;自己花天酒地,卻希望孩子潔身自好……就像笑話里說的:自己不會飛也不想飛,卻下個蛋,逼著後代使勁飛。只要孩子的境況稍不滿意,或者自己折了面子,家裡轉眼就是暴風驟雨、雞飛狗跳。

梁啟超先生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我看這話可以往前再追溯一下:爹媽強則少年強。你想,假如我們的少年天天面對的都是一群只會用吼叫和巴掌索要成績的爹媽,他們憑什麼能強?

孩子不行,首先必是爹媽不行!

其實,教育孩子跟當教練是一個道理,如果你覺得只要把「刻苦訓練、為國爭光」幾個字貼在牆上,再做幾個訓練計劃就能帶好隊員,那當教練也未免太簡單了。名師出高徒,在教和學的一對矛盾中,教永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名教育者,絕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勝任的。

仔細分析湯仙虎、郎平、劉國梁等名帥的執教經歷你就會發現:一個真正出色的教練,首先教的都不是技術。他們會去引導隊員培養興趣、養成好的訓練習慣、建立責任感、鼓起鬥志,用各種方法提高隊員的自制力,激發出他們所有的潛能。

每當運動員遇到困難的時候,最先冷靜下來的也都是教練。他們會主動承擔責任,認真查找原因,與運動員密切配合,共同走出困境。不難想像,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每一對金牌師徒都會情同父子。

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在吼叫和巴掌之下,你跟孩子能建立起這樣同仇敵愾的默契嗎?

所以,下次再想打孩子的時候,建議先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1、孩子犯了錯誤是因為有先天不足嗎?2、我該負什麼責任?3、打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回答完了這三個問題,依然想打孩子,那麼這個時候最合適的打擊部位,既不是孩子的腦袋也不是後背或者屁股,而是你自己的臉!

不要忘了,你自己才是最主要的責任人。

並且,按照醫林百曉生的建議,只要是打,至少應該連續打三個耳光:

第一個耳光,打你個不明事理、推卸責任!

第二個耳光,打你個為老不尊、欺凌弱小!

第三個耳光,打你個敗家辱祖、殃及國運!

同時,打臉的力量也有分較:如果是高抬輕打,那說明你只有輕度的醒悟,來路還長;如果是啪啪做響,那麼你的家庭和睦已指日可待;如果三掌之後可以打到面頰青紫,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以後必是國家棟樑無疑!……

親,聽我一句勸,考慮一下換個方式去教育他們吧。孩子們需要約束,但更你的陪伴和引領。

趁他們還沒有鄙視你。

趁他們還愛你。

註:文中所用的「他」泛指所有男孩兒和女孩兒,之所以沒有用「他/她」是為了行文方便,並無性別歧視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全國流感監測信息(2019年最新動態)
急死人了,好不容易等到流感疫苗卻不讓接種,啥奇葩理由?

TAG:大醫精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