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打黑」科研已經這麼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打黑」科研已經這麼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做實驗最怕什麼?早起搶儀器?熬夜寫報告?......都不是。這些是家常便飯,最怕的是辛辛苦苦做了很久的實驗,才發現買的實驗試劑是假貨!那真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打黑」科研已經這麼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此前,(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一文。根據文章描述,中國存在著一個利潤豐厚的假冒試劑市場,科學家們在想方設法對付這些假貨。

2016 年,Nature通過對 1576 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進行了調查(其中生物學家有 703 名),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超過 70% 的研究人員無法複製其他科學家的實驗結論,超過 50% 的研究人員無法複製自己的實驗結果。

2017 年,Nature 又發文,David Cryanoski 對中國的假冒試劑產業進行了深度剖析,故事從一位科學家走進樓下的列印店開始:他驚訝的發現,這家列印小店竟然在大量製作Abcam 和 CST的抗體標籤。

假科學試劑在中國並非是個新現象。相反,它們已經存在多年,對科學家們造成極大困擾。國內的科學網聯合《科學新聞》雜誌關於科研試劑耗材造假現象做過網路問卷調查,在將近500份問卷中,有43%的人曾使用假冒偽劣試劑耗材,比例幾乎達到一半。

「打黑」科研已經這麼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目前市場上試劑產品假貨重災區主要集中在試劑盒、細胞、抗體這三種領域。此前我們就得知不少科研人員都有過買到假貨的遭遇:

季同學——

為了完成畢業論文,買了ELISA試劑盒回來做,結果卻傻了眼。眼看時間越來越緊迫,各種小心求證才知道買到了假貨(售後服務態度還很好,說是各大醫院都用也沒問題啊)幸虧早發現,沒耽誤畢業。

賈同學——

買了不同批次共8瓶胎牛血清,培養時間花了不少,培養效果卻變幻莫測。鑽研了好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只有一個批次是真貨,其他的都是假貨。

施同學——

在實驗最關鍵的時候,購買了一批知名品牌抗體,實驗結果卻始終無法解釋。一直以為是自己實驗設計的問題或者操作技術有問題,起早摸晚各種嘗試調整驗證,沒想到最後發現竟然大部分抗體是假貨。

科研造假嚴重影響科研結果,讓科研工作者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精力做的研究沒有成效的事並不鮮見。有的造假手段隱蔽性很強,這種ELISA試劑盒,也會用某種指標的產品冒充其他指標試劑盒。但比之前VEGF一種產品包打天下的做法「高明」之處在於,用於替換的指標更加多樣化和隱蔽,讓人防不勝防。

2014年就有一個典型案例,當時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的Ioannis Prassas博士在生命科學國際核心刊物Clinical Chemistry上撰文指出,為了驗證他們一項重大發現——人體新型的胰腺癌生物標誌物CUZD1,他和他的研究團隊整整忙碌了兩年時間、花費的研究經費超過五十萬美元,但一直失敗。隨後Ioannis Prassas博士使用USCN和RD公司兩個供應商的試劑盒做對比實驗,發現USCN生產的CUZD1試劑盒中的抗體被驗證無效。他在論文中提到,對比實驗結果顯示,CUZD1並未與目標抗原結合,而是與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抗原CA125結合,他這才意識到失敗的因素是一支包含在CUZD1 ELISA試劑盒中的抗體。

更早之前的2012年,美國另一家使用USCN供應的試劑盒的研究團隊也遭遇了相似情況。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醫學院腎臟科的Orlando M.Gutiérrez與其他四名來自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在醫學行業權威刊物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發文稱,他們用RD公司的抗體和蛋白去驗證USCN生產的HJV ELISA試劑盒,發現USCN公司的ELISA試劑盒存在嚴重的特異性問題,導致實驗失敗,團隊因此蒙受巨大損失。

「打黑」科研已經這麼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這些事件為科學家們帶來重大損失,也讓整個行業再次意識到ELISA制假對科研的嚴重危害性。

醫學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和應用研究,而科研用的ELISA試劑則是最為重要的科研工具之一。目前來看,作為基礎科研工具之一的科研試劑,其所處行業的混亂程度與科研實驗的嚴謹要求並不匹配。

科研已經很慘了,再買到假貨,畢業、晉陞都會受到影響,真心受不起。尤其對於相關經驗不足或是受限於實驗經費的科研工作者,更容易落入陷阱,致使自己的實驗遲遲沒有進展或者出現了連自己都判斷不了是真是假的結果。

「打黑」科研已經這麼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以大家常用的ELISA試劑盒為例,不良商家到底是如何造假的呢?今天,我們要為大家揭開其造假的各種黑幕,供大家互相學習和了解,盡量避免買到假貨。

造假手段一:檢測指標數

如果公司成立時間不長,試劑盒種類齊全,各種種屬,什麼指標都有,包括比較偏門的指標,打開產品檢索目錄,上萬種試劑產品在列,那購買時就需謹慎。

造假手段二:號稱進口分裝

大多知名品牌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品質的穩定性,不會搞出口分裝,尤其是ELISA試劑盒。因為試劑盒中試劑都是一一對應的,很難給分裝試劑的空間。所以ELISA試劑盒進口分裝,基本上是假貨無疑。

造假手段三:同一個指標代替不同指標

如果購買了這個公司兩個不同的試劑盒,可以將兩個盒子中的標準品交叉做實驗,如果這兩個指標沒有什麼序列的同源性,但交叉試驗後,標準品數值相似甚至相同,假貨無疑。

造假手段四:替換指標,真假混賣

用TGFβ以假亂真,TGFβ是一類在大多數哺乳類動物中廣泛表達的物質,其種屬間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達到100%,但在實驗過程中會隨其他因子影響而導致表達水平發生相應變化,「這些變化一般的人很難察覺,有了這些萬能指標,公司就能以假亂真。」

造假手段五:檢測種屬

用不同種屬的試劑盒替代,由於同一種蛋白有一定同源性,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能會差一點。

造假手段六:蛋白的真實性

生產廠家生產出一個自認為合理的人造蛋白,人造蛋白經免疫後生產出抗體,這個抗體與人造蛋白結合是沒問題的,但拿去與生物體的天然蛋白結合,就存在一定風險,甚至不一定能夠檢測。廠家並不會去驗證通過這種方式生產的抗體是否對天然蛋白有效。

造假手段七:以次充好

少數無良的生產商以一些國產甚至來歷不明的試劑以次充好。反正,瓶子是回收的,標籤是列印的,質量是無法保證的,說法呢,都是講國外便宜水貨進口的。

造假手段八:稀釋真品

這也是抗體造假時的常用伎倆。將一份抗體稀釋成五份銷售,類似於注水牛肉,導致抗體效價嚴重下降,與說明書嚴重不符。

總之,不良商家的造假手段五花八門,科研人要小心對待。

避免再次的方法就是曝光!

歡迎大家有類似經歷的同學舉報,以還科研界清凈之地!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博士德(ID:BOSTER-1993),文章只為學術新聞信息的傳播,不代表我公眾號所持的觀點。具體信息請參考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2019年4月第二屆過敏醫學國際高峰論壇招商
門急診流感樣患者一般處置流程

TAG:大醫精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