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偉大的社會和經濟實驗」 ——事與願違的美國禁酒運動

「一場偉大的社會和經濟實驗」 ——事與願違的美國禁酒運動

全文共3430字 | 閱讀需7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一項原本為了改造社會的政策,卻引起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催生了犯罪活動,政策最終走向了制定它的目的的反面,最後不得不被廢除,這其中的原由值得思考和借鑒。

1920年,在各方勢力的活動和施壓下,禁止釀造和發售酒類的《沃爾斯特法案》在美國正式生效,從此,全美國範圍內開始禁止製造、運輸或出售酒精含量超過0.5%的飲料,並從1920年1月17日0時起正式實施。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稱這是「一場偉大的社會和經濟實驗」,然而,這場「實驗」卻給美國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犯罪和社會政策方面,並足足持續了13年之久……

上圖:反對禁酒的人士正在乘車遊行,他們揮舞著旗子和標語,呼籲廢除美國憲法第18修正案,即所謂的《禁酒法令》。該法令規定,禁止在美國境內生產、運輸或出售酒精含量超過0.5%的飲料。

背 景

早在19世紀初,美國的一些社會人士便開始呼籲禁止在美國境內生產和消費酒精飲料。在1846年,緬因州成了第一個通過禁酒法案的州,1869年還成立了「禁酒黨」。美國的禁酒運動在19世紀80至90年代得到了社會改革者的支持——後者將酒精視為導致貧困、生產事故和家庭破裂的原因,還有不少人將酒精與城市貧民窟、犯罪和政治腐敗聯繫在了一起。

1874年成立的「婦女戒酒聯盟」和1893年成立的「反沙龍聯盟」等團體組成了強大的禁酒勢力。到1916年,當時全美48個州中,已經有26個州通過了禁酒法令。

1917年,美國正式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糧食在戰爭期間是戰略物資,而釀酒需要大量糧食,因此出於保護糧食的目的,全國性的禁酒法令呼之欲出。此外,出台該法令還有針對釀酒商的意思,因為許多釀酒商有德國血統。1918年,作為一項戰時措施,美國頒布了限制酒精生產的法令。

禁酒令正式生效

1917年12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憲法第18修正案,全面禁止生產、銷售或運輸含酒精的飲料,並於1919年1月16日獲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州的批准。該修正案於1919年10月以「國家禁酒法案」的名義頒布,後來,又出台了《沃爾斯泰德法案》對第18修正案執行中的細節進行了規定。《沃爾斯泰德法案》是根據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的名字(安德魯·沃爾斯特德,此人也是位激進的禁酒主義者)而命名的,根據其規定,禁酒令將從1920年1月17日起開始生效。《沃爾斯泰德法案》還稱酒能「迷惑人的心智」,並將其定義為「含酒精量超過0.5%的飲料」,但允許出售供藥用、聖餐或工業用途的酒精。

上圖:在美國施行禁酒令期間,兩名男子正在將酒精倒入下水道,時間是1920年。

禁酒令執行的情況

與以往那些嚴厲的法案相比,第18修正案和《沃爾斯特德法案》的「操作空間」要大得多。禁酒令允許醫生基於「藥用」目的而開酒精處方,也允許自行購買酒精以供「醫學實驗」使用,當然,是不是真的去做實驗就沒人知道了。在禁酒初期,聖餐用途的酒類的銷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嚴格來說,當時私下喝酒是不違法的,因為禁酒令只是規定禁止生產、銷售和運輸酒類。而且,由於許多美國人對酒精類飲料的持續需求,讓犯罪分子有了通過非法手段牟利的可乘之機——之前的酒吧和沙龍紛紛改頭換面,成了一個個非法的飲酒窩點,被老百姓戲稱為「地下酒吧」或「盲豬酒吧」。到20世紀20年代末,估計全美共有20萬家這樣的酒吧。人們還紛紛自己動手,「非法」生產自釀的酒類,如「摩閃酒」(一種用玉米釀造的威士忌)、私燒錦酒或家釀啤酒。

上圖:一個想喝酒的人正在查看「非法飲酒窩」或者說「地下酒吧」打出的廣告,照片攝於20世紀20年代美國禁酒期間。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各地的警察局、聯邦禁酒局和各級禁酒機構發現,禁酒的執法活動幾乎寸步難行。以聯邦禁酒局為例,該局下轄的約3000名「特工」不僅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沿海邊境及陸地邊界進行監管,以防酒類走私,還要調查全美國境內的非法酒類生產和運輸活動。

由於薪水低廉,一些聯邦特工和警察不可避免地會收受私酒販子的賄賂。就連一些法官和政客也是如此。在芝加哥,據稱有一半的警察從酒販子和犯罪分子那裡「領工資」;而在紐約,根據禁酒令共逮捕了7000人,最終卻只有17人被定罪。相當一部分州和城市乾脆禁止當地的警察部門調查違反《沃爾斯特德法案》的行為,秉公執法者也往往不受公眾的歡迎。

饒是如此,在這一時期,還是湧現出了一批以追捕釀私酒者和其他罪犯而聞名的聯邦警探:紐約的伊扎·愛因斯坦(沒錯,和那位大科學家同姓)和莫伊·史密斯在1920至1925年間逮捕了近5000人,並因善於化裝而聞名。此外,最著名的聯邦特工是艾略特·尼斯,此人專門和那群「惹不起的人」(黑幫)對著干,他跟蹤並最終協助逮捕了臭名昭著的黑幫頭子阿爾·卡彭。

上圖:紐約警探莫伊·史密斯(上圖左,下圖右)和伊扎·愛因斯坦(上圖右,下圖左),照片攝于禁酒時期。這兩人很擅長通過化裝來「滲透」地下酒吧。

禁酒的直接產物——犯罪與罪犯

相當一部分因酒而犯罪者是移民,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抵達美國的新移民的後代。這些人擠進了迅速擴大的城市貧民窟,絕望之下,犯罪為他們提供了一條通往成功、財富和出人頭地的捷徑,禁酒令更是讓他們有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犯罪活動也在變得越來越種族化、有組織化,甚至一些商業人士和政客也捲入了生產、進口和運輸非法酒精飲料的犯罪活動。敵對團伙之間的競爭常導致大規模的暴力活動。據報道,僅在1927至1930年間,全美就發生了500多起黑幫謀殺案;芝加哥犯罪委員會稱,僅在1919至1933年間,芝加哥地區就發生了729起黑幫殺人案。

在禁酒年代,美國最臭名昭著的匪徒是阿爾·卡彭,此人在1930年被芝加哥犯罪委員會的負責人稱為是「頭號公敵」。卡彭於1899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是義大利移民的後裔。1920年前後,他搬到了芝加哥,與芝加哥市有組織犯罪的頭目強尼·托里奧狼狽為奸。1925年,托里奧「隱退」,卡彭從其手上接管黑幫的行動,並憑藉一系列血腥的暴力行為而迅速「成名」。

通過生產、運輸私酒,以及賭博、走私等活動,卡彭打造了一個資產高達6000萬美元的「犯罪帝國」。1927年,卡彭搬到了佛羅里達州,並繼續他的犯罪活動。最終,他在1931年以「所得稅欺詐」的罪名被判處11年徒刑。卡彭於1939年獲釋,並於1947年死在了佛羅里達州的家中。

上圖:警方給芝加哥黑幫頭目阿爾·卡彭拍攝的「大頭照」,此人是禁酒時代的悍匪之一。

禁酒期間,底特律成了美國的「酒類之都」,因為該地靠近加拿大,遂成了非法進口酒類的中心。據稱,底特律市有1.5萬個地下酒吧。此外,靠近加拿大的一些州也都出現了猖獗的酒類犯罪活動。出生於德國的喬治·雷姆斯曾是位成功的律師,後來卻成了「酒類走私之王」,還壟斷了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地區的大部分威士忌酒業。他令人咋舌的財富(約4000萬美元)和奢華的生活方式甚至使他成了菲茨傑拉爾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主人公的原型。

上圖:被捕後的喬治·雷姆斯。

1925年,雷姆斯因違反《沃爾斯特德法案》被判入獄2年。1927年,他開槍打死了自己的妻子,理由是他妻子在他服刑期間揮霍了他的財富,但他因為暫時的精神錯亂而被判無罪釋放,並於1952年自然死去。

禁酒令的總體影響及走向失敗

在禁酒期間,美國烈性酒的消費量約下降了一半,其他酒精飲料的消費量則下降了約三分之一,這也確實讓禁酒令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如死於肝硬化的人數大幅下降,不過這種下降卻在某種程度上被飲用假酒導致的死亡所抵消。儘管如此,1929年,美國前助理檢察長、執行禁令的主要領導者梅布爾·沃克·威勒布蘭特承認,無論是在農村地區、小城鎮還是在大城市,幾乎在任何時間(白天或晚上)都可以購買酒精。相反,禁酒令幾乎徹底摧毀了美國的釀酒業,造成了巨大的商業損失,還導致了110億美元的稅收損失,相關執法活動也花了3億美元。

禁酒令最終失敗的原因似乎是顯而易見的:1931年,法律遵守和執法委員會在其報告中指出,警界和政界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加上缺乏公眾意願是主要原因。雖然因酗酒而犯罪的人數最初下降了,但很快便再次回升,而與禁酒令相關的犯罪活動的增加只會讓民眾進一步要求廢除該法案。

上圖:民眾要求廢除「禁酒令」。

然而,法案的廢除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圍繞著「禁酒」這個問題,幾乎讓美國陷入分裂。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艾爾·史密斯在1928年競選總統失利,對禁酒令表示反對被認為是導致他落選的一大原因。對禁酒令的反對聲音在城市地區和美國北部是最強烈的,在農村地區和美國西部及南部則很弱。然而,1929年華爾街崩盤之後引發的「大蕭條」進一步削弱了禁酒令的落實情況,正如新當選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2年所說的那樣:「美國人現在需要的是喝一杯。」

禁酒令的終結

1933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21修正案,廢除了原先的第18修正案,並於1933年12月5日正式批准實施,從而為禁酒令徹底畫上了句號。從1933年開始,禁酒成了各個州自己的內部問題,而不再是國家層面的問題了。少數州仍然將禁酒令持續了多年,其中最晚的是密西西比州,該州直到1966年才解禁,但今天美國仍有部分地區是禁酒的。

上圖:1933年12月5日,芝加哥街頭,人們滾下一桶酒,慶祝禁酒令的廢除。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暗戰——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紀事
都說宋朝制度好,那明朝為什麼不恢復宋朝制度?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