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演練6個月卻沒救出1人,得以證明的是CH-53直升機的戰略價值

演練6個月卻沒救出1人,得以證明的是CH-53直升機的戰略價值

> 寫在前面

從1970年5月25日開始,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的領導和指揮下,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及其它美軍合作成員展開了精心計劃的軍事排練和演習,該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營救越戰期間被俘的美軍士兵。這些士兵被關押在河內以西的戰俘營內,該營地位於一口由接連成串的低矮山丘包圍而成的山坳之中,易守難攻,常規的地面部隊很難實現突擊進入,若要強行從正面突破,勢必造成難以預估的死傷,經過多方評估和情報搜集,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該營地正西方向有一個山口,只有直升機可能進出。

圖——營救地點的衛星圖

1970年11月21日,經過長時間的精心計劃、訓練和演習的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發起了「象牙海岸」行動,這是一場堪稱直升機突襲營救的典型戰鬥,美軍只付出的兩人傷亡和兩架飛行器受損的代價(其中一架受損是在計劃之內的)就拿下了營地,可惜的是,由於情報上的失誤,美軍並沒能救出任何一個戰俘——所有的戰俘已經被轉移了。

儘管如此,這場營救行動仍然被軍事界評為「成功案例」,這場戰鬥中,美軍的直升機垂直作戰的突襲模式得以全面驗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成功突襲也讓北越軍認識到美軍完全有能力在任何時刻突進到北越軍的任何地點,對北越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而在這場營救行動中大顯神威的直升機就是美國當時載重量最大的重型直升機CH-53「海上種馬」,我在之前的幾篇文章已經對CH-53的研製背景和研製歷程進行了大體的介紹,下文首先闡述CH-53的技術特點,之後再對其實戰案例進行介紹。

#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單旋翼帶尾槳布局。採用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為了便於海上降落,機身兩側各有一個浮筒。

旋翼系統:大體上於CH-54A「空中起重機」相似,由6片槳葉組成的全鉸接式旋翼,旋翼槳轂由鈦合金和鋼製成。槳葉可以自動摺疊,整個摺疊的過程共需要155秒。尾槳由4片鋁合金槳葉組成,尾槳轂用鈦合金製造。

機身結構:由鋁、鋼和鈦合金構成的半硬殼式結構。

駕駛艙與座艙:駕駛艙內可容納3名機組人員。CH-53A的座艙內可運載37名全幅武裝士兵,座位面對面布置,或安裝24副擔架和4名醫務人員。為便於裝卸貨物,有備用內部貨物裝載系統。機身後部有跳板式後艙貨門。座艙門在機身右前部。

動力裝置與傳動系統:裝兩台T64-GE-1或者T64-GE-43渦軸發動機,其最大功率為2935千瓦。裝兩個輔助油箱,每個容量為1892升。主減速器的傳遞功率為6458千瓦。

航電設備:CH-53A裝有戰術空中導航系統,海上遙控區域進場和著艦系統、無線電羅盤、慣性導航系統。任務設備有下視顯示器。

CH-53D裝有高頻調幅短波無線電台和甚高頻調頻無線電台、甚高頻調頻接收機、超高頻調幅無線電台、機內通話裝置、敵我識別/選擇識別應答機、保密通話無線電台(超高頻)、無線電羅盤、超高頻測向器、雷達高度表、X波段雷達信標裝置。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CH-53D裝有掃雷系統、電子對抗箔條/閃光彈發射器、紅外干擾系統。

圖——CH-53 直升機示意圖

# 主要技術數據

尺寸:旋翼直徑22.02m,尾槳直徑4.88m,機長26.90m,機寬(旋翼摺疊)4.72m,機高7.59m,座艙——長9.14m、寬2.29m、高1.98m;

重量與載荷:10180kg,空重(CH-53A)10653kg、(CH-53D)19051kg,最大起飛重量(CH-53D)19051kg;

性能: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CH-53D)315km/h,巡航速度(CH-53D)278km/h,實用升限(CH-53A)5090m、(CH-53D)6400m,懸停升限(有地效)(CH-53A)3500m,(CH-53D)4085m,(無地效)(CH-53A)2195m,(CH-53D)1980m,航程(CH-53A,10%余油)450km,(CH-53D,1849kg 燃油,10%余油)413km。

圖——CH-53D直升機

# 實際應用

## 「象牙海岸"行動——遠程空中突擊救援任務

1970年11月21日,美軍經過長時間的精心計劃、訓練和演習,發起了「象牙海岸」行動,旨在營救河內以西的戰俘營內約80名美軍戰俘。戰俘營位於一串低矮的山丘圍成的山坳中,地面部隊很難突擊,但其正西方向有一個山口,非常適合直升機進出。

美軍為這次行動組織了襲擊分隊和支援分隊,襲擊分隊以一架C-130為先導,包括5架CH-53A直升機;支援分隊同樣以一架C-130為先導,包括5架攻擊機,一架負責加油、救援的HC-130P飛機,10架用於壓制米格戰鬥機的F-4戰鬥機,5架用於特種空中作戰的F-105戰鬥機,以及若干架用於提供空中支援的A-7和F-8等海軍作戰飛機。60名陸軍和空軍特種作戰部隊士兵組成的襲擊分隊分乘4架直升機從泰國那空帕依基地起飛,於21日凌晨2時30分與支援分隊匯合,飛躍寮國中部山區,進入北越山西地區,從防空薄弱的西北方向突防,超低空飛進山西戰俘營。

圖——營救的飛行器編組

突襲分隊士兵分為3個小組,營救組共14名突擊隊員,負責美軍戰俘的搜索營救;警戒組共20名突擊隊員,乘CH-53A在戰俘營外著陸,一部分隊員負責行動區域安全,封鎖四周道路並擊退企圖靠近的敵人,另一部分隊員負責將監獄外牆炸出一個缺口並將戰俘營救到直升機上,期間攻擊機提供火力支援;支援組共22名突擊隊員,乘CH-53A在院外著陸、負責為前兩組行動提供支援:接近戰俘營後,兩架CH-53A在C-130引導下投下照明彈,將整個戰俘營照如白晝。隨後,兩架機按計劃降落到離戰俘營11F米外的五指湖湖心島上。第三架CH-53A上的機炮手用機槍摧毀了戰俘營的兩個警戒哨和北越士兵營房。隨後,3架機上的突擊隊員肅清了北越守軍有生力量並對戰俘營展開搜索,但發現戰俘已被轉移。

因此,美軍指揮官下令炸毀無法起飛的直升機並撤離。襲擊開始16分鐘後,第一架CH-53A起飛:27分鐘後,所有美軍土兵撤離行動地點,比預定時間僅超出1分鐘。儘管這次行動並未完成預定目標,但作戰計劃和行動過程非常理想,消滅了超過50名敵軍士兵,僅有兩人受傷,成為了遠程突襲行動的典型案例。

## 第四次中東戰爭,CH-53C遠程突襲摧毀敵軍後勤補給

1973年10月12日清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戈蘭高地前線司令部獲得一份情報:伊拉克軍隊一支裝載著部隊和武器裝備的龐大運輸隊,已經開始由巴格達向大馬士革進發。12日10時,以軍緊急制訂了一份作戰計劃,決定組織直升機梯隊襲擊伊拉克這支運輸隊。

12日午夜23時,以軍一架CH-53C直升機搭載了12名士兵和1輛載有106毫米無後坐力炮的吉普車,從以色列本土起飛,為了避免被敘利亞軍隊的雷達和防空基地發現。

這架直升機沿著黎巴嫩海岸低空向北飛行,於13日零時到達巴格達至大馬士革公路之間,在戈蘭高地北側100千米處著陸。12名士兵迅速在有利地形上展開,直升機在距公路數百米的地點隱蔽,並在公路橋上設置了炸藥,在伏擊地點前方埋設了地雷。13日1時,伊拉克運輸部隊到達此地,由於這裡距戈蘭高地有100千米,而且是後方地域,又是夜間,所以伊軍根本沒有派出警戒部隊。

圖——以色列國防軍的海上種馬直升機

當先頭運輸部隊進至橋上時,以軍引爆炸藥,阻斷了運輸部隊的前進,並使用無後坐力炮和其他火力,切斷了伊軍運輸車隊的退路。接著,以軍突擊隊員開始向運輸隊猛烈開火,使得大量車輛起火燃燒;同時,以軍的F-4戰機也加入攻擊,徹底摧毀了伊軍的運輸車隊,而等到敘利亞軍隊做出反應時,這支機降部隊早已搭乘來時的CH-53C直升機返航了。這次戰鬥不僅打擊了阿拉伯聯軍的後勤補給,還為以軍之後打開反攻大馬士革通道,搶佔赫爾蒙山行動鋪平了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翼飛行器 的精彩文章:

TAG:旋翼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