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政府把八千袋古籍當廢紙賣掉,幸得此人購回,如今成頂級國寶

北洋政府把八千袋古籍當廢紙賣掉,幸得此人購回,如今成頂級國寶

時間證明一切,有些東西也許現在不引人注目,但是誰又知道以後它會不會「飛上枝頭變鳳凰」呢?歷史上有很多珍貴的寶物因當下的人不懂得珍惜,導致現在所剩無幾,現在的人對於歷史上的文物變現出一種如饑似渴的感覺,前世的不珍惜,後世的費盡心思挖掘,都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便是這樣一個道理。

就像敦煌經卷被當做禮物一樣隨意外送,也不是沒有識寶的人,只是懂得人太少了,中國人不珍惜,倒是外國人大老遠來中國尋經,用低價買走大量珍貴的經卷和寶藏,搞到現在,外國人手裡的經卷都比我們多,我們只能眼巴巴看著。類似敦煌經卷這樣的古物丟失還有很多,其中一個便是明清大庫檔案。

明清大庫分為東西兩庫,改建於就是明朝的藏書樓和文淵閣,內存有各種奏摺,詔書等檔案,具有很深刻的研究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累積得越來越多,數目巨大。這下檔案後來被轉移過很多次,清朝滅亡之後,北洋政府又特地修建了一個博物館,用來存放這些檔案,之後又隨著博物館的遷址轉移到午門,這些檔案容易開始就沒有被珍惜過,說到底在當時的人看來,這些檔案不過是文字罷了,如果值錢早就爭搶著上去拿了。

這些檔案在明清時期就被隨意存放在庫房當中,因為庫房條件極差,導致不少檔案受到損壞。到了清朝末期,這種情況更甚,因為數目實在是過於龐大,導致庫房堆積得很慢,加上庫房年老失修,如果要維修需要不少錢,按照當時清朝的情況而言自是不願意拿出這麼一筆錢花在「沒用」的東西上,所以後來為了節省地方,乾脆一把火給燒了,根據相關史料可知,清朝末期燒掉的檔案數以萬計。

羅振宇可以說是明清檔案的「伯樂」,他在偶然翻開這些東西之後驚訝不已,那些記錄明清皇帝事迹的奏摺以及歷代學子的科考試卷在羅振宇心裡打了一個"響鼓",在徵得同意之後,他當即打包了一些檔案送到正在籌建當中的國子監博物館保存,豈料後來因為資金問題,這些檔案竟然被當作廢紙一樣賣給了一個小販,裝了整整八千麻袋,最後以平均每袋0.5銀元的價格賣出去,這是何等的悲哀。

羅振玉知道之後差點氣死,趕緊掏錢以1.2萬銀元的價格重新買回了這些檔案,可惜還是晚了一步,一些檔案已經損壞了。後來,羅振玉走投無路只好以1.6萬銀元把檔案專賣給當時頗有名氣的收藏夾李盛鐸,這下檔案終於交到了一個靠譜的人手裡,在李盛鐸的努力下,明清檔案終於被世人所重視。

這些檔案後來被蔣介石一併帶到台灣,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成為我國四大文化遺產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台兒庄一名18歲無名女英雄,沉睡亂葬崗67年,終能魂歸故里
此人策劃外蒙獨立,自己被架空後求中國出兵收復,中方卻拒絕了它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