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懸案接連告破,「破案神器」引發隱私保護爭議

懸案接連告破,「破案神器」引發隱私保護爭議

警方通過法醫系譜學偵破20多年前的一樁強姦殺人案。圖據《衛報》

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一名DJ雷蒙德·羅於今年1月8日在法庭上認罪,承認於1992年強姦並殺害一名25歲女教師,被判終身監禁。這是2018年以來利用DNA及系譜學偵破的一系列陳年懸案的第一例判決。

塵封數十年的懸案告破,案犯被繩之以法,此前對這種破案手段是否能經得住法庭庭審的憂慮多少被打消了。然而,這種「破案神器」背後存在著諸如公眾隱私、警方調查取證合法性等爭議還沒有完全消散。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到了美國系譜學專家及刑事辯護律師,對這種美國警方日益倚重的破案手段進行了探討。

法醫系譜學助警方接連偵破懸案

據《衛報》報道,1992年12月21日,克里斯汀·米瑞克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家中被人入室強姦並殺害。二十多年後,警方用犯罪現場發現的精液DNA,通過基因網站上的家族系譜找到了嫌犯的姊妹。

雷蒙德·羅。圖據《紐約時報》

通過這一線索,當時居住在兇案發生地4英里外的雷蒙德·羅成為警方懷疑的對象。便衣警探在雷蒙德工作的地方收集了一塊口香糖及他常用水杯上的DNA後,同犯罪現場DNA匹配,隨即逮捕他,震驚了社區。

而第一個通過系譜學得到突破的案子是在2018年4月,被稱為「金州殺手」的72歲加州前警察約瑟夫·迪安傑洛被捕。在距其第一次犯罪40多年後,警方終於將這個連環殺手逮捕歸案。在偵破過程中,警方正是將一份舊DNA樣本中的數據,上傳到DNA族譜網站GEDmatch確認了嫌犯身份。

據《紐約時報》此前報道,僅2018年6月底的7天內,美國先後有3起陳年舊案告破,嫌疑人被逮捕,其中就包括雷蒙德·羅。這也意味著對系譜學者來說早就不新鮮的系譜學手段,成為美國執法部門的破案神器。

基因資料網站為警方開綠燈

美國先後出現了一些由用戶上傳DNA資料進行疾病預測或尋找家族系譜來源的網站。23andMe等基因檢測公司就是為顧客分析DNA,提供是否有基因變異、存在潛在疾病風險等評測。族譜網站Ancestry則已獲得了1500萬人的DNA信息。另一個族譜網站GEDMatch目前也已有上百萬份用戶自行上傳的基因資料。

「金州殺手」被捕後,23andMe更新了網站隱私政策,稱將允許執法部門獲取公司數據,以便破解謀殺及性侵類案件。而據英國《衛報》報道,GEDmatch聯合創始人柯蒂斯·羅傑斯則考慮很久後,他最終決定支持警方使用其網站數據,用於暴力犯罪案件,同時也告知網站用戶。如果不願意,用戶可以把數據移除。

羅傑斯的這一決定也讓那些使用這一技術的系譜學家鬆了一口氣。在網站更新用戶協議之前,系譜學家茜茜·摩爾覺得,這是一個道德上的灰色地帶。她數年來都鼓勵人們做基因系譜測試,並上傳數據。然而,在鼓勵別人上傳資料後,她再來為了某個目的,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資料,「我覺得不對」。

而法醫系譜學「奠基人」科林·菲茨帕特里克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對我來說,我的DNA信息或者能幫助找到一個連環殺手,這種可能性比信息被濫用的可能性要有價值得多,即使這個殺手是我非常近的親屬。」因此他還是推薦人們做測試並將數據上傳網站。

利用基因及系譜學數據破案得到了很多公眾支持。在「金州殺手」被逮捕後,一份調查顯示,將近80%的回應者表示,支持警方使用這些基因網站數據。

2018年4月,被稱為「金州殺手」的72歲加州前警察約瑟夫·迪安傑洛被捕。圖據《衛報》

涉隱私保護仍存爭議

不過,人們對這種新破案方式還是不乏憂慮。這種技術可以確認那些上傳了DNA信息的人多位親屬的身份——儘管這些親屬並沒有自願在網上分享自己的DNA及身份信息。「這種技術潛在地影響了所有人,並不只是網站資料庫里那些人。」英國系譜學專家德比·肯尼特指出,如何保護那些並沒有把自己DNA數據上傳到網站的人隱私呢?

對此,科林·菲茨帕特里克告訴紅星新聞:「除了DNA,很多方式都可以用於核實一個人的身份。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張照片也可以暴露出你是其親屬,因為那可能是一個公園裡的家庭聚會。以基因的方式來確認一個人身份並沒有區別」,「擔心隱私泄露,其實並沒有意義。在各種社交媒體、監控攝像頭、搜索引擎售賣購物傾向信息,還有其他各種獲得我們個人生活信息的方式。隱私,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美國得州貝勒醫學院艾米·麥圭爾蓋爾教授接受《衛報》採訪時曾質疑說,執法部門是否可以在沒有正式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非法調查」,確認潛在嫌疑人的親屬的身份,這些親屬的隱私是否應該被保護,這是還沒有結論的法律問題。

對此,美國刑事辯護律師劉龍珠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根據美國憲法,如果搜證方法非法,得到的證據也不能作為呈堂證供。從程序正義來說,警察任何形式的搜證和搜查必須要有足夠的法律根據。但做DNA檢測並放在網站上是一個自願行為,警察也可以查。因此,網站上的信息並不是隱私,所以也不存在侵犯隱私。因此,沒有理由不可以成為呈堂證供。除非警方迫使人做DNA檢測,或警方通過非法方式得到匿名做DNA檢測的人信息。

劉龍珠律師還表示,警方在調查過程中,不管是通過DNA或其他什麼線索找到嫌犯,本質上沒有區別,DNA網站本身只是一個工具。網站用戶協議上不可能有「不能跟司法機關分享信息」的條款。網站在決定之後修改用戶協議,允許警方使用數據從法律上沒有問題,但並不意味著不會被告。明確告訴用戶信息會被使用,而用戶有權退出,這是網站避免麻煩的預防性措施。

紅星新聞記者丨林容 編譯

編輯丨張尋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非法移民被拘 嬰兒染病夭折母親索賠6000萬美元
牛津人口專家:全球生育率下降不必驚慌,當務之急是讓年輕人受教育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