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括紙上談兵輸了長平之戰,即使換作其他將領,這場戰爭也打不贏

趙括紙上談兵輸了長平之戰,即使換作其他將領,這場戰爭也打不贏

古代有一戰成名的將領,也有一戰成為遺臭萬年的將領,甚至有的人成為後人代名詞。比如戰國時期的趙括,成為中國千百年來指那些「夸夸其談,幹不了實事的人」。但趙括也挺冤,本來這場戰爭不是我要求上的,趙國君主讓我去的。

趙括所打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一個重要戰爭——長平之戰。此戰以趙國敗北,實力大損,也成為戰國時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長平之戰後,戰國的天平就一直向秦國傾斜,助力秦國統一六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因此,長平之爭又被人稱為決定秦國命運的戰爭。

長平之戰是一場慘烈之戰,趙國的軍事實力全部被趙括葬送。白起坑殺了45萬趙軍,被後人稱為屠夫將軍。當然長平之戰,後人恨死了趙括,認為趙括就是拿著書本打仗的書生,怎麼能打得過作戰經驗豐富,而且謀略高深的白起呢?如果趙國不派趙括,趙國不會因此輸掉這場戰爭而走向滅亡。

但趙括也只是一個「背鍋俠」,他並不是積極主動要求作戰的將領,即使趙國派任何名將也不會贏得這場戰爭,只是輸得並不像趙括這樣慘而已。為什麼這樣說呢?


1.秦國士氣高漲

歷史上都說秦軍是虎狼之兵,敢打硬拼,戰場上能打。秦軍之所以能打,是秦國的體制所決定的,秦國在軍事獎賞相當高,只要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每名將士都會升官發財。但如果退卻,秦國也不會輕饒的,自己不僅丟命,家族還要連坐。這樣的軍事體制,即使怕死的將士也要拚命去打仗,不打是死,拚命打仗或許能能贏得升官發財的機會。

秦國的軍功與地位相聯繫,也使秦國青壯年男人都踴躍上戰場殺敵立功,以此改變本人的地位。因此,秦國當時幾乎達到全民皆兵的狀態。

而反觀趙國,經過「胡服騎射」,趙國的實力也大增,但在軍事體制上就沒有秦國這樣嚴格的體制。因此,即使趙國兵力數量上佔優勢,但不可能像秦軍那樣個個敢打的虎狼之師。這樣一對比,結果就出來了。趙軍沒有獎賞懲罰體制,趙軍必然會出現厭戰心態,這樣心態的軍隊怎麼能打贏?


2.秦國團隊凝聚力

關於團隊的力量是現代用詞,但在長平之戰中,秦國的確稱得上是一個凝聚力較強的團體。比如宣太后、秦昭王、范睢等人,他們的目標一致,而且分工合作,有管外交,有管打仗的,目的就是「遠交近攻」,使秦國獲得更大的生命力。白起負責打仗,范睢負責外交心戰,他們目標一致,那就是戰勝對方,為秦國拓展利益。

另外,從團隊帶頭人來看,秦昭王是一個很果斷的人,而趙孝成王卻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秦昭王定準的事,秦國大臣將領都圍著目標一起運轉。這樣強大創業團隊,趙國等國都比不了。


3.採取間諜戰滲透

間諜戰是近現代一個比較典型的作戰方式。其實在春秋戰國已經運用很嫻熟了。當時戰國時一些外交使官以及從其他國家投降來的官員,本來就是間諜,但趙國就是看不出來,而且還相信這些間諜的話。有人說戰國時間諜是擺在桌面的間諜戰,並不像現在這樣隱蔽。趙孝成王本來就是猶豫不決的君主,但他卻聽信了間諜的話。比如用趙括,就是趙孝成王上當的一個表現。他放著廉頗等名將不用,用趙括這樣一個從沒帶過兵,沒打過仗的人,連服眾本領都沒有,何談去打一場決定命運的戰爭呢?

所以趙國無論軍事體制、領導謀略以及實力,與秦國都不在一個檔次,趙國即使換上能打的廉頗,戰爭也未必能贏。像趙括這樣夸夸其談的人,從另一個角度看,他是趙國差距的一個「背鍋俠」。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微信公眾號:nituikan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彈丸小國人均GDP是我國8倍,一夜被5個朋友「拉黑」,是何原因?
明清兩朝尊崇的國際友人,在中國40年歷兩朝三皇帝,最後客死中國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