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現場200人合誦李白詩篇 聽眾盛讚:于丹教授帶來了鮮活的李白

現場200人合誦李白詩篇 聽眾盛讚:于丹教授帶來了鮮活的李白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 陳羽嘯

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無論是稚子還是婦孺,似乎每一位中華人心中,都有一首關於李白的詩歌。這位中國詩歌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代表了唐詩最輝煌的時代。

1月14日晚,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四川省圖書館協辦的「名人大講堂」,在成都的一片星光之中拉開了「李白月」的序幕。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以「太白長風與美好生活」為主題,帶領現場的觀眾穿越1200年的時光,回到了李白的詩歌盛唐。

在於丹教授的演講中,數百位觀眾聽得如痴如醉。其中,還有一位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成都電視台主持人、成都全民閱讀形象大使周東,他不僅神情專註地聽完了整場講座,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更是表示自己聽完後感觸良多。

「今天于丹教授口吐蓮花,她把一個全新而鮮活的李白帶到了我們的身邊。」周東講到,自己作為一名地道的四川人,其實是李白的「老鄉」,不管李白生前遊歷過多少地方,但他的根卻永遠在四川。「我覺得于丹教授有一點講得很好,那就是『李白是一種思維方式』。哪怕是入仕之後,李白仍然有著寬闊的胸襟,給自己留下了『活路』,那是一條生活的路。」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可能李白就如同他的詩歌一般瀟洒不羈,但是在於丹教授的講座中,也談到了他的苦悶與抑鬱不得志。「于丹教授把李白的苦難單獨拎出來,讓我們知道李白曾有過非常鬱悶的時光。但是他從來不服輸、不低頭。遇到挫折苦難時,李白總有他的明月,有內心的召喚,這也是我喜歡李白的一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講到動情之處,現場觀眾與于丹教授一同吟誦起了李白的千古名篇《將進酒》,在抑揚頓挫的聲調中,人們似乎又窺得了1200多年前,李白在借酒消愁之時,仍不忘抒發心中豪邁洒脫的情懷。在於丹教授的演講下,現場氣氛火爆非常,全場更是數次合誦李白的詩歌。有觀眾激動地表示:「于丹老師的講座太精彩了!聽得非常過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董克平攜新書《尋味兒》來蓉 談川菜:菜品應該標準化,餐廳應該個性化
當代詩·面孔 嚴力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