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期末考試後,父母這樣做,孩子想不優秀都很難!

期末考試後,父母這樣做,孩子想不優秀都很難!

期末考試剛完,老母親們忐忑的心也沒完全放下。放學後,我看見幾個媽媽直接在人群里問著自家孩子:

「什麼?句型轉換還有不會的?」

「不是告訴你多檢查兩遍再交卷嗎?怎麼就是不聽話!」

「作文又沒發揮好?讓你平時多練多練,光靠臨場發揮有什麼用!」

這些老母親們大聲數落著,孩子像一隻只小綿羊似的。我看見其中一個女孩子,瞟了眼周圍,拽著媽媽的衣服,跺腳嘟囔著「媽媽,你別說了。」

媽媽們為孩子的成績著急,可以理解,但應該顧及孩子的面子。

美國發展心理學專家亞力克斯·蕭,和賓州大學博士生艾克·席爾維曾研究發現,「孩子從 5歲起就了解了名譽的重要性。到了小學階段,所有的孩子都已經學會了『愛面子』」

孩子懂得愛面子,就希望父母護好他的面子。給孩子得體的教育,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在公共場合,要給孩子留面子

"寫就趕緊寫,不寫就滾一邊去。」

上周末我陪孩子上興趣課時,看見等待區,一位媽媽正在訓斥孩子。吼完兩句,她還拿本書拍了孩子兩下。

等待區,是個寬敞而安靜的公共區域,當時有七八位家長在休息。

這個看似三年級的小男孩,把作業帶了來,想趁著上課前的功夫寫點。本來大家還一直誇讚他,對他媽媽也一陣羨慕:這麼懂事的孩子,真會利用時間。

但這一頓吼鬧,一下子把我們從這種羨慕想法中拉回了現實:

氣急敗壞的媽媽和低頭不語的兒子,中間是濃濃的火藥味。

"都快考試了,你還這麼磨蹭,說你多少遍了,就是不長記性,愛寫不寫,愛寫不寫。」

媽媽重複說「愛寫不寫」的時候,聽上去特有一種咬牙切齒的感覺。

孩子瞟了瞟四周,再忍不住,嚎啕大哭。

他一定難過至極,應該不是因為委屈,而是被這麼多家長「看熱鬧」,自己完全沒了面子。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曾寫道:

"無論家裡人對我說什麼,我都從不還嘴頂撞。他們寥寥數語的責備,在我看來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使我近乎瘋狂,哪裡還談得上以理相爭呢?。」

孩子在外人面前受到訓斥,比在家裡的被責備,糟糕的感覺更甚於晴天霹靂,更讓孩子難堪。

古人曾說愛子七不責,第一條即「對眾不責」,就是告訴我們,在大庭廣眾下的公眾場合,別責備孩子,要給孩子留有尊嚴。

無論孩子強弱,要給他留面子

蒙台梭利認為:

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武志紅老師說,這個精神胚胎的發育,不是別的,就是孩子的感覺。

再弱小的孩子,都是有感覺的。

同事陳老師的小女兒安安,因小時候大病一場的緣故,智力受到了一些影響。孩子已經一年級,學習很勉強,各方面水平還有點像四五歲的孩子。

作為媽媽,陳老師很心疼女兒,總覺得孩子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以後能健康快樂成長也是她對孩子最大的期望。

但作為一個老師,她又有些無法接受孩子各方面的慢八拍。

一次,她帶安安跟我們一起參加活動,指著安安對我們說,「這孩子腦子太慢了,學點就忘,忘了也不學,在班裡就是一拉後腿的,愁死我了。」

安安聽到媽媽這麼說,立刻放下了手裡的玩具,撅起了小嘴喊了聲「媽媽」。

陳老師笑著說:「看,還不樂意了,腦子慢就是慢嘛,還怕人說。」

媽媽開玩笑似的輕鬆一說,但孩子很明顯不高興了,後面的活動中都不自在,飯也只吃了幾口。顯然,她在媽媽對她「慢」的評價中受到了傷害,讓她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她以自己沉默的方式做了反抗。

雖說安安才像個四五歲的孩子,也許對於知識的吸收不那麼敏捷,但她對媽媽言語的敏感度,一點也不低。媽媽一句不顧及她面子的話,就傷了她的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

無論孩子是強壯還是弱小,被父母保護好面子,都會讓他覺得得到了愛和尊重。被傷了面子,會讓他感覺不好,他就會封閉自己的內心,以委屈和不滿抗拒。

得體的管教,要給孩子留面子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多伯森說過,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要培養這樣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的得體管教。

朋友碩碩媽媽跟我說過一件事,一次去公園,看見賣棉花糖的,碩碩就特別想吃。媽媽覺得在外面吃零食,容易受涼,就拒絕了他的要求。

但孩子不樂意,各種拽著媽媽請求,媽媽怎麼說都沒用。最後,孩子就連哭帶鬧耍賴皮似的纏著媽媽。

雖然媽媽也很生氣,但想著公共場合,吼孩子一頓不妥。便答應孩子,買可以,必須拿回家吃。

回家後,碩碩媽媽也沒第一時間就讓孩子吃棉花糖,而是拿出小時候孩子愛看的一本書《睡前小秘密》,翻到「為什麼不能亂髮脾氣」那篇文章,讓孩子大聲朗讀。

孩子讀完後,媽媽又讓他講述了一下當天發生的事。孩子已經意識到在外面亂哭亂鬧不對,輕聲跟媽媽道了歉。小時候就明白的道理,現在溫習一下,又多了一層理解。

碩碩媽媽用這種很巧妙的方式,既給孩子留足了面子,又完美地教育了孩子。很長一段時間裡,孩子再也沒亂哭亂鬧亂要過東西,像個小大人一樣,懂事知禮。

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留面子,讓他有自己面對錯誤,自我反省的機會。

而在這種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問題和道理的理解才會深刻。遠比父母從頭至尾長篇大論的講述,效用更大。

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才能給孩子更深的正面影響,讓他去更好地表現自己。

蔡元培先生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孩子這種人格的修養,需要父母的榜樣培養。任何時候,父母給孩子留有面子,尊重孩子,更能體現父母的高尚人格,也能給孩子健全人格。

父母給了孩子溫暖,孩子會回以溫情;父母給了孩子尊重,他們也會回以敬仰。

所以,別再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不懂得面子和尊嚴。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每一粒感知的種子都在生根發芽。

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守護好這些種子的成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做好值得被孩子尊敬的父母。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路,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世界 的精彩文章:

給學畫孩子父母的十五條
好孩子根本不是誇出來的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