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2018進出口大數據,手機出口最多,大米增長最快
隨著國際貿易的常規化,進出口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代表了一個國家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的能力。
1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了我國2018年的進出口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進出口總值達到了305050.4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9.7%。
其中,出口總值為164176.7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7.1%;進口總值為140873.7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12.9%;全年貿易順差23303.0億元。
進口代表了我國資源或經濟不足的地方,出口則代表了我國資源或經濟強大的地方。下面我們將從進出口的重點商品情況,看一下我國經濟的不足或強大之處。
集成電路已連續多年成為我國最大宗進口商品,而且每年仍然保持較大增幅。信息化時代,集成電路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急需奮起直追。
從前十名來看,我國的進口以原材料或零配件為主。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天然氣和原油,說明我國的能源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依賴從國外進口。
大豆、鐵礦砂及其精礦和汽車及汽車底盤的進口則出現了下滑,前兩者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自有供應能力得到了加強,後者主要是因為我國2018年的汽車市場不景氣。
從增長率來看,我國對於能源的需求確實越來越大,前四名分別是5-7號燃油、天然氣、原油和成品油,是我國2018年進口的主要增長點。
排在第五位的鮮、干水果及堅果是唯一的食品類消費品,充分說明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外國零食,尤其是品類豐富的果品。
有增長的,自然有下降的。2018年,進口下降最快的重點商品是三廢(廢塑料、廢紙、廢金屬),相比2017年下降了26.1%,低附加值產業逐漸被冷落。
手持無線電話機及其零件即手機產品,近些年來,我國的手機產品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尤其是在不發達國家,國產手機更被視為物美價廉的代名詞。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零部件既是我國進口的重點商品,也是出口的重要商品,充分說明這些產品在世界範圍內應用都非常廣泛。
中國自古被譽為絲綢之鄉,直至今日,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都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是我國出口貿易的絕對強項。
大米的出口增速雖然是最快的,但總值其實並不高。成品油和集成電路不僅增長速度快,總值也非常大,是推動出口總值增長的重點商品。
陶瓷產品在國際上不屬於大宗商品,也不是經濟社會的必需產品,但依然能創造如此高的出口額,說明在陶瓷領域,中國有著無可置疑的核心競爭力。
相比之下,在2018年出口總值下降最多的重點商品是原油和煤及褐煤,分別下降了32.2%和30.6%,說明中國的能源確實很緊張,開始控制出口。
總而言之,我國的進口以能源、原材料或零配件為主,出口則以成品、特色產品為主,形成了在國際上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加工產業,核心科技力量還有待加強。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數字中國:山東和江蘇10年10個指標PK,到底誰更勝一籌?
※道教為何能在宋徽宗時火得一塌糊塗?這兩個人功莫大焉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