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煮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岩茶該怎麼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天來聊聊冬日煮茶,寒冬臘月中,煮上一壺咕嚕咕嚕冒熱氣的茶湯,多好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煮一壺茶,時光靜謐閑適,時光慢下來後,心境分外開闊。
在紛繁的生活中,忙裡偷閒,一壺好茶消磨一段安謐的午後時光,甚好。
你看那天上的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真想就此將時間浸在品茶中,慢悠悠的過生活。
浸著茶香的光陰是美妙的,但將一壺茶煮好,卻沒有那麼容易。
將茶煮著喝,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這些茶中,該怎麼選呢?
冬日煮茶,弄清楚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煮,是最為首要的。
《2》
茶有六大類,拿來煮有什麼要求?
在六大茶類中,不同的茶,特性各不相同,並非所有的茶都能適合拿來煮。
在風味各不相同的茶類中,大凡適合拿來煮的茶,需要具備以下的特性:
一、內在物質豐厚
在煮茶的過程中,壺內高溫的水不斷向茶施加壓力,讓內質物徐徐釋放出來。
若是茶自身的內質物不充足,在煮茶的過程中,根本經不起考驗。
內在物質豐厚的好茶,根本不怕沸煮的歷練,恰恰相反,藉助高溫的沸煮過程,能將其最精彩的茶味綻放。
就和那孫悟空是一樣的,被關在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鍛燒七七四十九天,不僅沒有魂飛魄散,反而能意外收穫一雙火眼金睛。
若不是這位齊天大聖有著一身高強本領為依傍,早已經被化作灰煙。
煮茶也是如此,若是茶自身的內質物不充足,茶的品質不佳,還是不要貿然用來煮著喝為好。
因此在煮茶的時候,選品質好些的茶,內在物質家底子厚,更能經得起的沸煮。
二、內質物適合煮
在六大茶類之中,將茶拿來煮著喝,除了要有足夠的內質物作為支撐外,還需具備耐煮的特性。
適合拿來煮的茶,除了內質物要充足外,還需要具備適合拿來煮的特徵。
在六大茶類中,以清新鮮爽為著稱的新白茶、綠茶、黃茶等,由於體內富含豐富的茶多酚等物質,是不適合拿來煮著喝的。
這些風味鮮爽的茶,用蓋碗或玻璃杯泡著喝,湯水盈盈,茶香芬芳,清爽提神。
若是將其拿來煮著喝,不僅會破壞其鮮爽的特色風味,還會使得過多的茶多酚溶入湯水中,造成茶味苦澀不堪。
在以這兩大條標準進行一番刪繁就簡後,最終適合煮著喝的茶類如下:
一、有年份白茶
二、焙火足的武夷岩茶
三、黑茶
四、紅茶
為什麼這些茶能拿來煮著喝?
同樣是白茶,為什麼當年出產的新白茶不適合拿來煮,而上了年份後的白茶,卻可以拿來煮著喝呢?
這需要從不同茶類的製作工藝說起,黃茶與綠茶的加工工藝相似,都是由茶青鮮葉殺青、揉捻、乾燥製作而來,黃茶相較於綠茶來說,多了一步悶黃的工序。
這樣一來,就使得綠茶和黃茶都具有著鮮爽和清香的風味特性,清湯綠葉的,滋味清新。
經過鮮葉殺青後,綠茶黃茶中豐富的茶多酚,在後期並不會有所轉化,因此決定了其不適合拿來煮。
對於白茶來說,由於制茶工藝特殊,不炒青、不揉捻、保留了大量的天然本味,在新茶時期,白茶同樣具有豐富的茶多酚等物質,風味清爽。
但由於白茶特殊的工藝下,使得其保留了大量的天然活性酶,經過後期的妥當存放下,風味物質不斷發生轉變。
在靜靜的存放過程中,白茶中的茶多酚慢慢沉澱,在時光作用下,稜角慢慢磨平,風味變得甘和。
這樣一來,在上了年份的白茶中,能品味到醇厚甘香的茶味,而那份鮮爽感,則需要細細的在尾韻上慢慢捕捉。
特殊制茶工藝保留大量活性的白茶,經過後期的轉化後,上了存放年份的白茶,具備出適合煮的特性。
對於全發酵的紅茶和後發酵的黑茶來說,由於發酵程度較高,在內質物保留充足的情況下,適合用來煮茶。
而對於烏龍茶中的武夷岩茶來說,同樣適合拿來煮,在煮武夷岩茶的時候,選擇山場正、品質好、耐沖泡、火功在中火以上的武夷岩茶,都能煮出不錯的茶味。
《3》
茶要煮得好,方法很重要!
在六大茶類中一番尋覓,找出了適合煮的茶後,在具體的過程中,怎麼將茶煮得好喝,又是另外的一門學問。
煮茶的方法,是有跡可循的,大致說來,不外乎茶具選擇、茶水比例、煮茶時間、煮茶細節等等。
【煮茶茶具該怎麼選?】
將茶拿來煮著喝,在茶具選擇上十分豐富,玻璃壺、粗陶壺、紫砂壺、鐵壺、銀壺等等。
在現代煮茶過程中,適用範圍更為廣泛的煮茶茶具,是玻璃茶壺和粗陶壺等。
高硼玻璃製成的玻璃壺,耐高溫、質地細密、不吸附茶香、便於清洗,再加之通透的外觀,便於觀察茶湯顏色的變化。
選擇用玻璃壺煮茶,在壺茶過程中,一邊聽著嗶啵作響的茶聲,一邊欣賞著茶葉在其中上下飛舞,在煮茶過程中,有著別樣的樂趣。
在煮茶的過程中,使用玻璃茶壺煮茶,更能彰顯茶香,煮茶操作的難度更低。
選擇用粗陶壺進行煮茶,別有意境,更為雅緻些的煮茶,選擇紅泥壺或是砂銚,也是不錯的選擇。
粗陶製成的茶壺,在煮茶過程中,對於溫度的冷熱變化較為敏感,在使用過程中,得注意不要沾上冷水,否則陶壺易裂。
【煮茶過程中,茶水比例要怎麼選?】
對於煮茶的過程來說,將茶煮著喝,茶水比例要控制得當。
在煮茶的過程中,可以直接煮干茶,也可以煮沖泡過後的葉底,在不同的情況下,投茶量要具體分析。
就拿煮上了年份的白茶來說,在直接煮干茶的情況下,在同樣400ml水的情況下,經過壓制的餅茶,投茶在2g即可,形態完整的散茶則可以投茶2.5g,泡開過六七沖的白茶葉底,用來煮茶可以直接沿用蓋碗沖泡過後舒展開來的5g葉底。
在煮茶的過程中,靈活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投茶量的把握上,適合採用宜少不宜多的原則。
在煮茶過程中,在沸煮的過程中,投茶量若是過多,茶味煮出來會過於濃重苦澀,在投茶量偏少的情況下,後續煮茶過程中還可以適量追加投茶,或是延長煮茶時間,得出更為適宜的茶味。
【煮茶不適宜長時間沸煮】
將茶拿來煮著喝,不適宜長時間的沸煮,在煮茶時間上需要有所把握。
在煮白茶的過程中,在直接煮干茶的情況下,將水燒沸後,投茶,等到壺內的水再次燒沸後,等上半分鐘,調整火候,改用文火溫上半分鐘,就可以出湯品味了。
若是經過沖泡後的葉底拿來煮,則需要適當延長下煮茶時間,讓內質物有更好的釋放過程,在投茶完成,讓茶與水同時沸煮上一分鐘,再改文火慢慢煮,大約煮上一分鐘,倒出茶湯品味。
茶友們在具體的煮茶過程中,可以根據茶湯的顏色變化和個人口味,適時增減煮茶時間,才能煮出更適合自己的茶味。
【煮茶過程中,有細節要講求!】
將茶煮著喝,若想得出恰當的茶味,需要講究方法和細節。
在煮茶的過程中,對於內質豐富的好茶來說,需要用到沸水來激發茶味。
因此煮茶需要先煮水,等到壺內的水燒沸後再投茶。
內質豐富的茶,在煮茶過程中,必然不僅是只煮一壺,為了後續煮出來的茶味更佳。
在第一壺茶湯煮出來後,壺內需要保留1/5量的母湯,作為後續煮茶的滋味中和之用。
將茶煮著喝,在茶的內質物充足的情況下,茶味已然絕佳。
因此在煮茶的過程中,不提倡加料同煮,如陳皮、紅棗、枸杞等,簡單的品味素簡的茶味,風味更佳。
對於常用來作為調飲使用的紅茶來說,加糖加奶煮紅茶的做法,其實並不提倡。
對於品質好的紅茶來說,若想完整的感受其風味,最為適宜的,還是拿蓋碗來泡。
若是想簡單的喝茶,不加料清飲,更為適宜。
《4》
將茶拿來煮著喝,是一段靜下來的時光。
備茶、燒水、洗盞、煮茶,不疾不徐的。
冬日煮茶,選出適合煮的茶,煮來一壺甘醇的茶湯,溫暖一截時光。
茶有六大類,風采各不相同,但並非所有的茶都適合拿來煮。
在冬日煮茶過程中,根據個人喝茶喜好,作出正確的煮茶選擇,才是正解。
將茶煮著喝,煮老白茶,滋味綿柔甘醇,養生功效佳;
山場正、焙火足的岩茶拿來煮,滋味別有一番體驗。
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空山人去遠。
在閑適的煮茶過程中,做個素心的人,多好!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茶友提問:白茶中白露茶的葉底,為何如此花雜?
※日常存白茶乾貨分享,怎樣將白茶越存越好?記住這五大要點!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