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船王包玉剛,如何促進中國船舶走向世界?

世界船王包玉剛,如何促進中國船舶走向世界?

上世紀70年代,香港船東所擁有船隊總規模佔到世界的十分之一,香港也因此成為國際性的航運中心和世界重要的船舶市場。在香港的眾多船東中,以華人為主。如果能以香港為突破口,打進國際市場,溝通上不存在障礙。而首先進入六機部部長柴樹藩視野的是香港愛國船王包玉剛、包玉星兄弟。

包氏兄弟是英籍華人,弟弟包玉星組建了聯成航運公司;哥哥包玉剛則是環球集團的創辦者,擁有200艘船,船隊規模達2000多萬噸,號稱「華人世界船王」。而且包玉剛與多國政要關係密切,還被英國封授為皇家爵士。

包玉剛

如果包玉剛能在國內訂船,以他這個「世界船王」的影響力,一定能帶動一大批船東,中國船舶進入國際市場就可以事半功倍。可怎樣才能說服世界船王,到中國來訂造船舶呢?

六機部部長柴樹藩等人連續研究了好幾天,最終決定先從弟弟包玉星入手,爭取包玉星在國內造船,再影響、推動包玉剛和其他船東。

柴樹藩

其實早在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的時候,包玉星恰巧也在日本。一直對新中國十分友好的包玉星偶遇陪同鄧小平出訪的廖承志。兩人一見如故,親切交談之後,包玉星被廖承志摯熱的愛國情感所吸引,兩人對中國造船業走向世界的可能性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經過廖承志與包玉星的聯繫,包玉星很快作出了積極回應,同意把他原來計劃在日本建造的2艘2.7萬噸散貨船改在國內建造。

廖承志

1980年5月15日,世界船王包玉剛的弟弟,包玉星赴京簽訂了第一艘船舶建造合同,這是六機部自營出口船舶的第一個合同。7月30日,第二艘船舶建造合同簽訂。緊接著,六機部部長柴樹藩通過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榮毅仁的引薦,還爭取到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支持。最終,李嘉誠與六機部簽訂了在國內訂造4艘2.7萬噸散貨船的合同。

短短几個月間,連續簽訂6艘出口船合同,六機部以香港為突破口的出口決策首戰告捷。包玉星、包玉剛兩兄弟和李嘉誠的舉動在香港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這是1981年7月6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包玉剛的照片。這位正在和鄧小平握手的就是包玉剛的父親、香港環球航運集團名譽主席包兆龍,旁邊這個身穿西裝滿面笑容的就是包玉剛。

包玉剛、包玉星兩兄弟訂造的首艘船被命名為「世滬」號。當時的江南人回憶,因為飯碗不能砸,所以我們都千方百計把船造好。交船後,包玉剛認為這艘船「可與日本任何一家造船廠建造的船舶媲美」。

世滬號

明天請繼續關註:撒切爾夫人香港之行當眾摔香檳!所為何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尹派小生張琳:每段唱你練習一千遍,一定會得心應手!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