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我國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加快醞釀

我國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加快醞釀

我國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提上日程。《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家有關「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正在加快推進,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也正在醞釀。據悉,2019年相關部門將開展第六次國家技術預測,圍繞信息、生物、能源等16個重點領域進行評估和研判,以期為規劃編製提供支撐。與此同時,繼去年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申報指南公布之後,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癌症、心腦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項目也將啟動。

「年前我們單位就正式著手對制定科技單項的『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準備工作,目前是前期研究階段。」北京某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向記者表示。他透露,2019年有關科技領域的「十四五」規劃調研將陸續展開。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國家「十三五」科技規劃陸續進入中期評估、驗收階段,同時此前制定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6-2020)也即將到期。除了「十四五」科技規劃外,時間更長、影響更大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也正在抓緊醞釀。「目前要做好歷次中長期科技規劃總結評估,組織開展規劃戰略研究,以全球視野、全局思維繫統謀劃科技創新的思路目標,凝練提出重大任務和戰略舉措。」上述研究人員表示。

記者獲悉,為了儘快研究制定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國家將在2019年開展第六次國家技術預測。圍繞信息、生物、能源、製造等16個重點領域開展技術競爭評價,加強科技發展態勢研判,預測未來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為規劃編製提供支撐。

對此,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寶明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技術評價或預測是規劃的重要方法和依據,這些領域覆蓋面是很高的,當然也會成為規劃的重點指導和布局領域。」

在陳寶明看來,正在編製的新科技發展規劃「亮點紛呈」。「『十四五』規劃以及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應更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更注重培育創新生態,更注重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當然也應更注重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預計將在深化改革和環境營造上有更好的謀劃。」陳寶明表示。

「2019年將率先啟動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癌症、心腦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項目;依託企業牽頭實施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深海空間站、智能電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大項目;加快完善其他項目實施方案,儘早啟動實施。深入實施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力爭早出成效。」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資料顯示,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到2030年,我國力爭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深海空間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種業自主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大數據、智能製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新一代人工智慧等16個重點方向率先突破。

對於國家正在醞釀的一系列科技發展規劃,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一定要注重規劃的銜接工作。此外,陳寶明還認為,「最主要的是能夠引導資源配置,向著有利於實現發展目標的方向努力。未來新規劃主要是長遠的發展規劃,具有長遠性,導向性,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政府與市場作用的有機結合。」

「國家綜合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僅靠單純加大經費投入、發表更多科技論文數量、增加研發人員數量等就可以達到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決定的。」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李紅軍博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在他看來,必須重視科技發展的宏觀戰略研究和規劃工作。「科技規劃不僅要考慮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各類項目之間的關係,更要從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生活的優先等級設置項目。」李紅軍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杜牧墓」成菜地,當地勿以「真假難辨」推責任
天津一女子退學費時遭外教潑熱水 華爾街英語:已致歉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