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凍掉耳朵、鼻子,真的可能發生嗎?

凍掉耳朵、鼻子,真的可能發生嗎?

最近降溫降得厲害,走在路上感覺耳朵、鼻子都凍到沒有知覺了,尤其是冷風再一刮,像是刀子一樣的穿透大衣、羽絨服刺進骨頭裡,就算是穿了保暖衣保暖褲都沒用。之前過冬至的時候,有句關於凍耳朵的老話:「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可是吃了餃子的小編,也深深覺得耳朵快保不住了……

所以冬天這麼冷,會不會真的凍掉耳朵、鼻子啊?

為啥耳朵、鼻子最容易被凍紅?

冬天

很多人在冬天剛從外面進屋子裡的時候,就會看見鼻子、耳朵、雙頰部分被凍得通紅。為什麼是這些地方最容易泛紅呢?

這是因為面部的毛細血管特別豐富,而臉頰、鼻子、耳朵這些部分的毛細血管分布有為豐富。在受冷的時候,毛細血管收縮,而到了暖和的環境中,毛細血管擴張,自然會讓你的耳朵、鼻子、臉頰變紅。

而在寒冷的環境中呆太長的時間,也會發現這些部位變紅,這是因為在極冷的溫度下,血管長期收縮之後,反而會不正常的擴張,讓這些部位變紅。

鼻子、耳朵真的會被凍掉!

冬天

大家想像中的「凍掉」,就是這些部位因為太冷,從我們身上自動脫落的樣子。在極冷的情況下,耳朵、鼻子等柔軟的部位,迅速被脫水、凍干,稍加碰觸,可能就會和我們臉上柔軟的部分分離。可是在現實中,如果不是保護不足,就去挑戰雪山、極地、高緯度等探險活動,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

比起凍掉,鼻子耳朵更容易被凍傷

冬天

其實,比起「凍掉」這麼戲劇化的情況,這些毛細血管豐富的部位更可能會被凍傷。

在寒冷的情況下,為了維持我們人體能夠正常運轉,我們的身體就會採取一系列措施讓我們維持體溫。首先立毛肌、骨骼肌收縮(汗毛豎起、打冷顫)產生一定的熱量,如果不行的話,身體就會想辦法「節流」。

減少遠端肢體的血運,保證身體主要器官的恆溫,所以我們的四肢(手指、腳趾)、頭面部,是最先被減少血運的地方。

被減少血運的部位,血流量減少,組織缺血缺氧就特別容易被凍傷。而凍傷之後由於沒有及時地復溫,或者是凍傷太嚴重的話,除了部分皮膚以外,凍傷部位深及肌肉、骨骼、神經,就會讓這部分組織徹底壞死,需要被截掉。

重度凍傷不常見,疼≠傷

被凍到很疼的程度,並不代表著被凍傷。首先,凍傷分為四種程度,其中最輕的一度凍傷只會讓人感覺到皮膚癢、痛,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而二度凍傷,皮膚就會出現青紫、有受損的跡象,還可能會出現水泡,在癒合之後會留有疤痕,局部可能喪失溫度感受能力;三、四度凍傷就像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那樣,可能會讓組織完全壞死,面臨截掉的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觀察 的精彩文章:

飯後不消化,吃點酸的零嘴管用嗎?
每天都吃早飯,可我為啥還是得了膽結石?

TAG:百科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