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中的結盟,最終都走向失敗,原因何在

三國中的結盟,最終都走向失敗,原因何在

有些敵人很強大,靠一己之力難以取勝。這個時候,英雄們就會抱成團,組成盟軍來對付敵人。

《三國演義》中出現了很多盟軍,除了孫劉聯盟在赤壁大戰中獲勝,成功地把曹操趕到了北方外,其他的結盟大多以失敗而告終。我們主要從18路諸侯結盟討伐董卓和馬超、韓遂結盟對抗曹操來展開思考。

三國中的結盟,最終都走向失敗,原因何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為什麼盟軍容易失敗?原因很多。首先是結盟各方缺乏共同的目標。

曹操刺殺董卓未遂,假託漢獻帝的詔令召集天下英雄討伐董卓。袁紹、孔融、公孫瓚等人紛紛響應,一共來了18路諸侯。這些諸侯有的是州刺史,有的是郡太守,趁亂招募義軍,都成了割據一方的軍閥。這些軍閥擁有的人馬,多者3、5萬,少者1、2萬,單打獨鬥,誰也不是董卓的對手,只能聲勢浩大地組團進攻。曹操是18路諸侯結盟的組織者,在他那封討伐袁紹的檄文里指出結盟的目的是:消滅董卓,扶持漢室,拯救百姓。袁紹是曹操等諸侯退出來的盟主,出兵之前,宣讀了盟誓,大意是討伐董卓,共赴國難,盡一個忠臣的責任。這些是冠冕堂皇的說法,不排除有一部分人確實是這麼想的,如為報漢朝國恩而來的孫堅、忠心耿耿的孔融等,其他人其實各有各的想法。曹操登高一呼,確實是想救國,但他更想把個人事業做大。袁紹家世好,威望高,被推為盟主,但也沒有什麼成熟的方案拿出來。袁紹對於擔任盟主,大概是沒有思想準備的,所以連手下最能打的猛將顏良、文丑都沒有帶過來。以至於華雄叫陣的時候,袁紹一籌莫展。

馬超和韓遂也曾經組織聯軍對付曹操。馬超的目標是殺死曹操,為老爸報仇,當然也有在此過程中壯大實力的追求。韓遂和馬騰是結義兄弟,一方面是為了盡兄弟之情,另一方面也有害怕馬超的強勢不得不參加。韓遂跟著馬超對抗曹操,韓遂的部將們都不以為然。所以,當韓馬聯軍幾次打敗曹操,搶了不少地盤後,分歧就出來了。馬超希望將革命進行到底,而韓遂及其手下更多時候希望適可而止。

其次是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18諸侯推舉的袁紹,有一點虛名而已,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本事。當盟主,要有理念。前前後後都是曹操在張羅,袁紹這個盟主沒有什麼有水平的主張和發言。袁紹第一次安排工作,自己抓人事權,負責調兵遣將。袁術抓財權,負責後勤供應。孫權當先鋒,負責對付華雄的進攻。大權掌握在袁氏兄弟,就不怎麼妥當。曹操是結盟的組織者,比較有謀略,袁紹應該邀請曹操協助自己決策。趙雲這個時候沒有投靠公孫瓚,還在袁紹手下,在顏良、文丑不能前來的情況下,帶上趙雲,也能在特殊情況下發揮一下作用。可惜,袁紹根本不知道他的手下還有一個趙雲。一個領導,缺乏起碼的知人、識人的能力,讓他擔任統帥負責用人是不合適的。

馬超和韓遂談不上誰領導誰。馬超武藝強一點,仇恨大一點,拿主意的時候多一點。韓遂人馬多,手下多,主要是來幫忙的,不怎麼說話,但也有自己的主見。開始的時候,馬超進攻的勢頭比較好,韓遂聽馬超的。戰線拉長了,韓遂和他的部將們就另有自己的主張,馬超對他們的領導力就很有限了。馬超跟呂布有點像,光知道拿武器嚇唬人,缺少協調、溝通能力,也不適合擔任統帥。

統帥不需要有多高的武藝,能看準人、會用對人就行。袁紹在這方面很不行。董卓先派了一個華雄,殺了18諸侯手下不少將領,大家面面相覷,拿不出一點主意。其實,北平太守公孫瓚的哥們劉備手下就有能人可以打敗華雄。直到關公冷笑引起注意,表示願意出戰華雄,袁紹還擔心馬弓手出戰丟了眾諸侯的臉,曹操力主才讓關羽出戰。這說明袁紹看問題抓不住關鍵。刀都加到脖子上了,還管什麼面子不面子。不管白貓黑貓,能夠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關羽能夠溫酒斬華雄,就應該給他位置,給他榮譽,這樣才能把事業做大。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結盟各方各有特殊利益,缺乏凝聚力和信任度,這也導致盟軍表面上聲勢浩大,實際上不堪一擊。袁術、鮑信之類,都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來的。袁術不願意孫堅立了功以後勢力壯大,就斷了孫堅的糧草。導致孫堅全軍大亂,害得四大將之一的祖茂被華雄殺死,聯軍的銳氣大大挫傷。袁紹既沒有對孫堅加以慰勉,也沒有批評處分袁術。孫堅本來是忠心耿耿的,一方面因為出力最多而損兵折將,另一方面由於偶然的機會得到了傳國玉璽,有了秘不告人的小算盤,對政權有了非分之想,很快就稱病退出了聯盟。袁紹為了傳國玉璽差點跟孫堅動手打起來,幸虧一眾諸侯拉住說:哪有盟軍打盟軍的。雙方才沒有內訌。劉岱藉機會向橋瑁借糧,橋瑁不允,劉岱就刺殺了橋瑁,收編了他的隊伍,袁紹也只能幹瞪眼。在大敵董卓還實力完好的情況下,盟軍內部已經四分五裂了。

韓、馬聯盟的破裂是由於曹操謀士賈詡精心策劃的「書信門」事件。曹操久戰馬超不能獲勝,就玩起了反間計。曹操在陣前約談韓遂,只談家常不談軍事,無非是往日的交遊、今天的天氣之類,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馬超對此產生了疑心。接下來,曹操派人送了一封書信給韓遂,中間要緊之處都塗抹掉了。韓遂為了表明清白,把書信給馬超看了。馬超看了以後更加生疑,而這正是曹操想要的。馬超的懷疑引起了韓遂部下的憤怒,他們逼迫韓遂降曹。雙方發生了衝突,衝突中馬超砍斷了韓遂的胳膊。韓遂八個部將在混亂中死掉了6個。孤立無援的馬超最終被曹操打敗,只帶著龐德、馬岱等30餘騎逃回了隴西。

三國中的結盟,最終都走向失敗,原因何在

孫劉聯盟赤壁抗曹獲勝是一個例外。主要原因是雙方前期的溝通比較通暢,孫權、劉備、諸葛亮、魯肅、周瑜等人都是最優秀的領導者,他們在一次次碰撞中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對待曹操只能打,不能降。雙方在軍事上也達成共識,周瑜為主,諸葛亮協助。最終雙方協力把曹操趕回了北方。

大戰獲勝後,聯盟迅速瓦解。為了荊州各郡的歸屬,兩家鬥智鬥力,最終諸葛亮氣死了周瑜。劉備表面上佔了上風,但也留下了隱患。孫劉聯盟其實很脆弱。後來,呂蒙、陸遜設計取荊州,荊州一失,蜀漢再無恢復中原的可能。

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結盟,危險解除,同盟內部就開始新的博弈,這也是我們文化的一種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雷國學 的精彩文章:

老實人劉備的另一面,僅僅靠仁義成不了大氣候
徘徊在力與命之間的三國失敗英雄,並非諸葛亮一人

TAG:雲雷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