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妙的中微子:物理學家不斷追尋的幽靈粒子

奇妙的中微子:物理學家不斷追尋的幽靈粒子


物理學家費米首先提出了「neutrino」(中微子)這一術語,其字面意義是「微小的電中性粒子」

物理學家費米首先提出了「neutrino」(中微子)這一術語,其字面意義是「微小的電中性粒子」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每一天的每一秒,你都會受到來自宇宙深處的數萬億個亞原子粒子的攻擊。它們以宇宙颶風之勢穿過你的身體,轟擊速度近乎光速。它們來自整個天空,輕而易舉地穿過地球大氣層,而且無論白天或黑夜,無時無刻。

  然而,我們對這一切毫無察覺,似乎也毫髮無傷。到底發生了什麼?


  微小的電中性粒子


  這些微小的粒子被稱為中微子(neutrino)。1934年,傑出的美籍義大利裔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提出了這一術語。在義大利語中,「neutrino」的字面意義是「微小的電中性粒子」。中微子概念的提出,其實是物理學家用來解釋一個奇特核反應的嘗試。


  有些元素有時會有些不穩定,如果它們長時間單獨存在,就會分崩離析,轉變為別的元素,確切地說,是元素周期表上比之略輕的元素。此外,轉變過程中會產生一個電子。在20世紀20年代,物理學家通過對這些衰變過程的細緻觀察和分析後發現,存在一些微小的能量不守恆現象。換句話說,該過程開始時的能量要比最終呈現的能量略大一些。這在數學上說不通,太奇怪了!

  於是,少數物理學家假設了一種全新粒子的存在。這些粒子攜帶著缺失的能量,它們很微小,很輕,而且沒有電荷。它們可以悄無聲息地躲過探測器的觀測。


  證實中微子的存在花費了數十年時間,足見這些微小粒子的神秘。1956年,中微子被歸入了一類已知並結果測量和確認的粒子,事情又變得更加奇妙了。


  最合適的「味」


  這個難題是隨著μ子(渺子,muon)的發現而出現的。有趣的是,μ子也是在中微子概念提出的時候(20世紀30年代)被發現的。μ子的性質幾乎就和電子一樣,具有同樣的電荷和自旋。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200倍,因此可以想像成一個「加重版」的電子。


  μ子會參與特定類型的反應,但通常不會持續很久。由於「塊頭」較大,因此μ子非常不穩定,會迅速(1到2微秒)衰變成更小的粒子。物理學家已經對這一過程了解很多,但這和中微子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物理學家注意到,表明中微子存在的衰變反應總是會產生一個電子,而不是一個μ子。在其他反應中,μ子會出現,而不是電子。為了解釋這些發現,物理學家推測某些中微子(不是其他類型的中微子)總是在一些衰變反應中和電子成對出現,而μ子必須與某種尚未發現的中微子成對出現。畢竟,對電子「友好」的中微子無法解釋μ子事件的觀察結果。


  搜尋工作繼續進行,直到現在。到了1962年,物理學家終於鎖定了第二種中微子。最初它被稱為「中介子」(neutretto),但物理學家最終還是選擇了更加理性的叫法——μ中微子(muon-neutrino),因為它在反應中總是與μ子成對出現。


  τ子的出現


  好了,已經證實有兩種中微子存在,大自然是否還有更多的驚喜呢?1975年,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2008年更名為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海量的數據進行了篩選,揭示了一種質量比電子和μ子更大的基本粒子的存在:τ子(tauon)。這種粒子的質量是電子的3500倍,是個相當可觀的粒子!


  於是問題來了:對於這3種粒子,電子、μ子和τ子,在電中微子和μ中微子之外,是否還存在與τ子對應的中微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可能只存在兩種中微子,也可能有4種中微子。或許甚至有17種……大自然從來不會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所以沒有理由現在就下結論。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用大量實驗和觀測結果來說服自己:第3種中微子應當存在。但是,直到接近千禧年時,一項在費米實驗室進行的專門實驗才最終取得了成功。2000年7月,DONUT(英語「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NU Tau」的縮寫,)實驗協作項目宣布了τ中微子的發現。


  追逐幽靈


  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關心中微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我們已經追逐它們超過70年?為什麼一代代科學家對這些微小的電中性粒子如此著迷?


  原因在於,中微子不斷超出我們的預期。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甚至不確定它們是否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曾確信它們完全沒有質量,直到實驗結果告訴我們,這些微小的粒子必須具有質量。它們的質量究竟是多少,仍然是物理學家在探索的問題。而且,中微子有一種十分惱人的「習慣」——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味」(flavour)的振蕩,但在產生和被探測時具有明確的味。在粒子物理學中,「味」是基本粒子的一種量子數。

  物理學家還推測可能存在另外一種不會參見任何常規相互作用,但可以通過中微子振蕩產生的中微子,即惰性中微子。物理學家正在努力尋找這種神秘粒子的蹤影。一些最新研究和實驗的異常數據表明,包括惰性中微子在內的新型中微子仍有可能存在。


  可以說,中微子不斷挑戰著我們所知的物理學。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它們都將是物理學家最希望解決的挑戰之一。(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製藥巨頭阿爾茨海默症燒錢無果?施一公研究提供策略
五種塑料危機解決方案:神奇蘑菇可降解塑料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