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中國商業今天的格局,基本上被 20 年前成立的企業塑造了,這一點誰也不會想到。

搜狐,1996 年 8 月成立。

網易,1997 年 6 月成立。

騰訊,1998 年 11 月 11 日成立。

新浪,1998 年 11 月 30 日成立。

阿里巴巴,1999 年 4 月成立。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攜程,1999 年 5 月成立。

噹噹,1999 年 11 月成立。

盛大,1999 年 11 月成立

……

在 1999 年的互聯網創業不完全版圖上,我們能看到這些如今依然有影響力的公司:

網易是當時訪問量最高的站點,郵箱和個人主頁業務如火如荼。28 歲的丁磊從廣州趕到北京領獎,4 年後,他將位列胡潤富豪榜的榜首。

張朝陽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到北京,成為最出名的互聯網創業家。他將公司改名「搜狐」,聽起來和互聯網創業傳奇「雅虎」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志東被任命為新浪的總裁兼 CEO。此前他最重要的成就是開發出了 Windows 中文平台系統,並創辦以軟體為主業的四通利方。現在他開始轉向互聯網業務,此時距離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不到一年。

騰訊推出了即時通訊軟體 OICQ,也就是後來的 QQ。市面上叫類似名字的產品不只一家,它們都模仿一家以色列公司的 ICQ。起初 OICQ 很卡。兩年後,在深圳華強北的辦公室里,馬化騰為融資苦惱。

馬雲從北京回到杭州,儘管阿里巴巴的業務尚未明晰,但他登上了次年《福布斯》的封面。人們對他最突出的印象是英語好。

攜程旅行網是在上海成立的,它的幾位聯合創始人中有資本運作高手沈南鵬。

噹噹網模仿亞馬遜,開始在線上銷售圖書。第二年,雷軍擔任總經理的金山軟體將卓越網的主營業務也改為網上書店。

同一年的 11 月,盛大網路成立。兩年後,盛大獨家代理的韓國網路遊戲《熱血傳奇》將會重新定義流行和沉迷。

這些企業背後,是形形色色消失和被遺忘的同業和競爭者。他們有的一時風頭無兩,最終歸於沉寂;有的雖然改寫遊戲規則,但最終被又一輪創新者顛覆……

我們採訪了幾位最早的互聯網記錄者,希望通過他們還原那個時代。

他們中有人把它比作伍德斯托克,有人回憶起從未有過的自由、無限制的環境,有人讚美財富的積累有了全新的方式。

「勇氣」「堅持」是最常被提到的辭彙,甚至超過了「理想」。當然還有,「運氣」。

但也有人認為,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的東西,在當時都覺得稀鬆平常;那些後來成為創業英雄和財富榜樣的人,就是身邊的普通人,那會兒你根本無法一眼認出他們來。

我們將會陸續刊發這些記錄者的口述和他們自己的故事。這是第二篇。

張震陽是少有的親身創業的互聯網觀察者。他形容自己和其他觀察者的不同:「他們在天上飛,我在地上滾」。

張震陽是汕頭人。1980 年代,這個廣東省東部的城市是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總是「先走一步」,但到了 1990 年代中後期,汕頭就像一個普通的小城市。張震陽 1994 年離開交通銀行,開了一家提供系統集成服務的公司,客戶包括當地的稅務局、銀行和學校。在汕頭,這是門有賺頭的生意,了解系統集成的人不多,「很多東西都是新的」,而「計算機系當年的課程非常之古老」。

因為互聯網,張震陽成為小城市裡一個機敏時髦的年輕人。他在 1996 年註冊了正風靡全球的即時通訊軟體 ICQ 的賬號。一個六位數的號碼,證明他至少在中國屬於先知先覺的人。在 ICQ 上,張震陽「沒日沒夜地聊」,起初和外國人聊「練英語」,後來也不練了,只和國外的留學生聊天。

1998 年,張震陽給 ICQ 的幾個以色列創始人寫了一封郵件。在這封郵件里,他推薦自己,希望成為 ICQ 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方——免費地。提議沒能通過,外國互聯網公司沒能一早預料到中國市場的潛力和網民的增長速度。這家以色列公司 Mirabilis 在回信里說, ICQ 沒有進軍中國的策略。張震陽希望進入互聯網行業的第一次嘗試落空。

其實他可以另闢蹊徑。沒多久,市面上出現了許多類似 ICQ 的東西,它們都冠以類似的名字 QICQ、PICQ、CICQ……大規模的推廣持續了大半年,最終銷聲匿跡。唯一存活下來的是 OICQ,日後它發展為月活躍用戶超過 8 億的 QQ。

在汕頭,張震陽還嘗試搭建一個二手交易網站,這是他從亞馬遜和 ebay 那裡獲得的啟發。尚未有商業暢銷書把兩家公司的成功故事總結兜售,但對於早期的上網者來說,亞馬遜已經是個知名網站了。受限於帶寬,網站粗糙,但這不打緊。張震陽在亞馬遜上買到了一張《紅色小提琴》的碟片,「真的很神奇,大概半個月後就發到了」。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當時國內幾乎沒有電子商務網站,二手交易網站顯然太超前了。張震陽和郵電公司關係不錯,他從數據部拖了一根專線到家裡,等於有了伺服器。他註冊了一家公司,自己寫程序,給網站取名 B21,中文名「壁櫥網」,意思是壁櫥里多餘的東西可以拿來賣。儘管張震陽在各大論壇和 BBS 做推廣,但沒有一個用戶。

那段時期,張震陽沒有全職工作。除了偶爾冒出一些試試看的想法,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寫和互聯網有關的專欄。1997 年在網易推出的「個人主頁」上,他第一次使用了「笨狸」的名字。這些專欄文章隨著網易中止了這項服務而在互聯網上全部消失。好在《南方周末》一篇採訪張震陽的文章留存下來,他在當時對互聯網有如下設想:包月的話費和數據費,無處不在的無線網路服務,便宜的網路圖書館,網路學校,跨地區的網路法庭,電子錢包,和完全自由的個人言論環境。

1

張震陽在 1999 年年底離開廣東,去往北京。1999 年,沒什麼地方比北京更熱鬧。這位觀察者這次下定決心,親自加入創業熱潮。「當時幾乎所有的網路公司都是北京的,風投也基本上在北京。」另一位互聯網作者洪波記得,那時張震陽以「笨狸」為名寫的評論頗有影響力,一些投資人也看在眼裡。

和張震陽一同去北京的還有網友、後來的技術總監麥廣煒。他們住在離中關村不遠的亞運村,一家早期的電子商務公司雅寶附近,等待機會。

這年 1 月丁磊也從廣州趕去北京,原因是網易被剛成立兩年的中國網路信息中心 CNNIC 評為年度訪問量最高的站點,他要前去領獎。張震陽那時和丁磊常通電話,網易是張震陽最看好的公司,主要因為丁磊。「(丁磊)本身是技術人員,但一點都沒有技術人員的內向拘謹,感覺是個非常好的商人。兩個特質同時存在,就比較難得了。」

過去結識的網友大部分都在北京,到了 1999 年他們中有不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網名「老榕」的王峻濤是 8848 網站的創始人。這一年 9 月 8848 剛剛「贊助」了一起轟動的「 72 小時網路生存實驗」,用戶大增。這個類似網上超市的網站在 2000 年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中國最熱門的電子商務站點」。張震陽到北京時,8848 的技術團隊正在討論,網站的購物車是否要和亞馬遜的一鍵購買有所區別。另一位網友周鴻禕創辦了 3721,獲得了 IDG 的投資。

走訪了「幾個代表性的企業」後,張震陽決定做手機網頁遊戲。「可能更有前途一些,競爭相對也會小一些。」代表性的公司都在做 PC 端的網頁,這很合理,張震陽記得 1999 年支持瀏覽器打開網頁的手機只有一款諾基亞 7110,直到 2000 年 5 月,也只有三款。但一些做手機網頁遊戲的小公司已經出現了,如果它們日後成為像盛大這樣規模的遊戲公司,那麼現在做的一切都將被認為是搶佔先機。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張震陽往所有能夠收集到的 VC 的電子郵箱里投遞了一份商業計劃書。他認為 VC 在 1999 年「很饑渴」,苦於找不到項目。因此他們總是主動散播自己的聯繫方式。雖然外國投資人對中國的情況陌生也興趣不大,但還是找了個當地人,設立中國辦事處。到處都有行業會議和論壇,只要上台說點兒什麼,一下台,就會有幾個投資人給你遞名片。IDG 是「狂熱」的代表,「幾十幾十個地投」。他們嘗過甜頭: IDG 當時的合伙人王功權投資了田溯寧創辦的亞信,2000 年亞信在納斯達克上市。

群發的項目計劃書收到了幾封回信。一位投資人直接撥通了張震陽的電話,約他在中關村一家賓館的咖啡館見面。在咖啡館聊創業的人那時候還沒那麼多。他們聊了三四次後——具體到「可以拿什麼資源」「該怎麼樣去拓展」——一家叫掌上通的公司在 2000 年 3 月成立。

雖然風險投資公司隨處可見,但創業者在當時對引入投資意味著什麼並不清楚。張朝陽創辦搜狐時拿到了天使投資,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老師尼葛洛龐帝提供的,尼葛洛龐帝還來中國為張朝陽站台,這是極罕見的例子。張震陽記得,當時的典型做法是,投資人用傳統的方式組建公司架構:「創業者作為技術入股,拿較少的比例,比如說整個團隊拿 20% ;作為實際出資的投資人,拿 80% 。很多公司都這樣。」「技術入股」是在 1980 年代興起的辭彙,最早技術入股作價金額占公司註冊資本的比例通常不能超過 20%。

創業者張震陽缺乏對風險投資的理解,這會讓他在一年後深感懊惱。後來他發現,有不少小公司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創業者的股權被稀釋,最終被踢出局。即便在代表性的大公司里也一樣,最著名的例子是新浪的創始人王志東, 2001 年 6 月上市後的新浪網在北美總部宣布,王志東「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首席執行官、總裁以及董事職務。一些人相信,王峻濤也是如此,他因此不得不離開 8848,創辦又一個同樣以數字命名、同樣做電子商務的公司,不過最終沒能找到投資。

「後來大家在這一塊已經清楚了,資本進來,不應該當大股東。在這個遊戲規則之下,創始人很少被踢出局。」

但在 2000 年初,張震陽成為公司的 CEO 和小股東,對他來說,當務之急是讓產品上線。早期的產品包括一個能顯示中文的 wap 網站,在手機上閱讀新聞(新聞是靠抓取的)的網站,手機上的電子郵箱,和五子棋、打地鼠之類的網頁遊戲。

起初,團隊只有 5 個人,借用 8848 的辦公室,不斷招聘面試。兩個月後,「掌上通」新租了獨立的辦公室,在中關村當代商城後一個小公司扎堆的樓里。張震陽印象中,那一時期搬新辦公室的公司很多。而幾乎是同時,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上漲至 5408.6 後開始下跌。

公司的會議室常用來接待絡繹不絕的潛在投資人,張震陽很少參與他們的談話。 2000 年 8 月,他意識到事情似乎發生了變化。會議室很少再有客人出現,投資人告訴他,公司準備轉型,因為 A 輪融資遇到了麻煩。

張震陽本來以為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就在 5 月份,廣東移動提出了移動夢網的計劃(中國移動正式推出移動夢網是在當年的 12 月份),當時他覺得「非常篤定」,移動夢網的兩項主要業務,一個是簡訊,另一個就是 wap 手機上網。但因為「 VC 突然消失」,這個信號變得無關緊要。

「當年每一個初創企業都面對這種恐慌,整個市場的錢突然沒有了,VC 突然消失了。」熱鬧的時間很短。

「這種情緒和前兩年說的『資本寒冬』完全不一樣。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整個行業就是有起有落的。看多了你會覺得起起落落就是一個大局,就是風口和沒風,現在寒冬 OK 啊,我就等風來啊——就有這個耐心。那個時候沒有經歷過,就沒有耐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風,以為永遠都是這樣子下去的。」

掌上通的投資人和大股東打算轉變方向,在手機上做旅遊網站。預訂酒店能帶來現金流,這是理由之一。另一個重要的打算是,投資人希望能順利把公司賣給攜程。

成立於 1999 年的攜程正如日中天。2000 年初,攜程收購了幾個小規模的旅遊網站。它的網站並不複雜,大部分的業務是跑酒店談訂單。但「大家是非常看好的」。「幾個創始人的資本運作能力實在太強了。剛創業就拿了一大筆錢進來;一開始就大肆地進行收購併購。這些在當年的媒體上也是津津樂道的。而且他們不是在北京,是在上海,幾乎是上海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了。」

賣給攜程的計劃沒有成功,手機端的旅行網站也沒能如預期的那樣帶來現金流。輾轉找到的投資人則回應說,整體現在都不明朗。「他們針對公司也有說一些小的東西,但那些東西我覺得不重要,那些都是可以改的。」「手機遊戲,手機旅遊,兩個概念都超前,但是不管超不超前,當年你都找不到錢。」另一方面,內部分歧越來越多,張震陽發現自己的股份被稀釋得越來越少,也不再有話語權。

張震陽在 2001 年春節前離開北京時沒有見任何人。「自己也算是很努力,一天只睡幾個小時,最後變成這麼一個結果,確實有種落寞的感覺。」這一年,離開北京的人不少。

2

深圳的華強北當時還不是一個硬體大賣場,在南山區科技園興起前,那裡是 IT 創業公司的集結地。2001 年,騰訊有幾百人的規模,馬化騰在華強北為錢和伺服器發愁。騰訊的辦公室就在張震陽新成立的公司龍音數碼的隔壁樓。

張震陽回到深圳,繼續做手機遊戲。中國移動向玩家收取費用,公司會獲得分成。「沒有休整馬上做了,這是基於對趨勢的判斷。移動夢網開始的時候,我們去找廣東移動的人聊了很多,移動數據部的人對這一塊真的非常投入,想儘快拓展業務,所以覺得這一塊沒理由起不來。手機行業也有一個很大的變化,當年手機型號基本上每款都支持上網了。」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馬化騰也是潮汕人,他偶爾會來串門聊天。他們很少單獨聊,大多數時候是幾個人一起。馬化騰尚未表現出對遊戲的興趣,「他只是守著 QQ」。QQ 剛剛經歷了一波用戶暴漲,原因之一是「花間聯盟」之類的網路文學網站越來越多,在網路小說里,網戀都是在 QQ 上發生的。這些網路文學的讀者成了 QQ 新註冊的用戶。

用戶暴漲,但 QQ 的伺服器無法支撐,這讓 QQ 在那兩年非常卡。除此之外,「它的商業模式不知道。問他說,你的瓶頸在哪裡,也不知道。他最大的瓶頸就是沒錢買伺服器。」

2001 年 6 月騰訊在拿到南非 MIH 的一筆投資後,搬離華強北,搬去了南山。

之後的故事大多都是聽說的了。大概是用這筆錢置辦了新的伺服器,騰訊不久便解決了 QQ 卡頓的問題。它的鼻祖 ICQ 在 1998 年賣給 AOL 美國在線後每況愈下,張震陽幾乎棄用了 ICQ,改用 QQ,如今也忘了那個六位號碼。他對比 ICQ 和 QQ 時說:「QQ 相反,越改越有自己的特色。」

騰訊在那幾年的商業模式除了靠用戶付費註冊新號碼,還包括彩鈴業務和聲訊台業務。「他們去小孩聚集的地方,跟他們說,你打這個號碼,可以聽故事,小孩回家裡就打了,不知道一分鐘要兩塊錢。 這筆業務讓它迅速積累了不少錢。」

網易 2000 年 6 月 30 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股價和納斯達克指數一起跳水。張震陽聽說,「股價一度跌到一塊錢之下,那半個月的時間,丁磊天天喝酒,在辦公室開會還得抱著一個廢水簍子,一邊開會一邊吐。」另一個記錄在書上的更勵志的版本是:丁磊問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能不能賣掉公司再開一家;段永平回答說,你現在就有一家公司,為什麼不把它做好呢。

2003 年丁磊成為胡潤富豪排行榜的首富。這一年他 32 歲。這部分歸功於 4 年前網易沒有接受投資, CFO 何海文向一家海外的基金申請了 200 萬的過橋貸款,在納斯達克上市時,丁磊還持有網易 70% 的股份。

8848 此時已面目全非。在 1999 年的那場「72 小時網路生存測試」後,創始人王峻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這場測試證明了,僅僅依靠網路購物「生存沒問題,活得好有些困難」。淘寶網在 2003 年成立。

我們還和張震陽聊了更多:

Q:你從 1997 年開始以笨狸這個名字寫專欄,當時讓你想寫的衝動是什麼?

一個大行情。因為我上網比較早,開始的時候國內沒什麼網路環境,都得跑到美國的網站去。我們一開始混的那個地方也沒有瀏覽器,常去的新聞群組 News Group 是純文字的,溝通起來挺麻煩,但我們那個時候對這種東西好奇,就把熱情放在上面。

1997 年的時候,剛好國內已經有一批網路公司上來了,網易當時也開設了「個人主頁」的服務,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做自己的頻道、自己的頁面。 要維護頁面就必須有內容,所以就把寫文章的愛好放在這上面了。我已經不記得用「笨狸」這個名字在「個人主頁」上寫的第一篇文章是關於什麼公司或者什麼話題。網易後來不提供服務了,那些東西也全部沒了。現在留下來的,只有紙媒上的文章。

有些人也在網易的「個人主頁」上提供軟體下載服務。軟體其實是盜版的,但這在當年確實是最火的。還可以去找一些美國的廣告來掛,靠點擊賺錢,我們又善於作弊,所以當年刷廣告也是挺好賺的生意。

Q:三大門戶當時是什麼樣的狀況?

大家都說「門戶」,但實際上搜狐當時還在做搜索。新浪當時是一個體育社區。網易呢,就是各種主頁。其實做的是不一樣的。等到 2000 年的時候,美國提出了 portal 的概念,受到美國的影響,三大公司也全部都轉向了門戶網站。但是當年也是很粗糙,基本上沒有什麼編排,文章也都是靠那些編輯手工抓過來,貼上去。

網易做出郵箱之後,我就很看好它。在沒有 163 郵箱之前,我們能用的是運營商的郵箱,運營商郵箱的後綴太長了,域名也不方便,所以沒有 163 的時候,我們用的是海外的郵箱。很早我用的是maillist.net。現在應該沒有了。

丁磊很精明。他一開始把郵箱賣給廣州郵電局之後,還幫他們做維護,不單是第一筆錢拿了,每個月還拿維護的費用。這種商業模式當時也是很少的。但因為丁磊是干過電信的,所以他是把電信設備廠商的招數拿來自己用了——我把設備賣給你,因為你不懂使用,還得靠我來維護。廣州郵電一開始是想把這個產品做大,獨立成一個公司,做到最後好像內部壓力挺大的,就賣給了 tom.com。網易後來就跟那個業務沒有關係了。賣給 tom.com 之後,網易自己馬上就做了 163 郵箱。

Q:當時你對其它的代表性公司有什麼判斷?

對馬雲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人英語真好。當年電視上有放過國外記者採訪他的內容。對其它是沒有什麼認知的。

對 OICQ 不怎麼看好,因為他們當時的體驗太差,卡得不行。

新浪那個時候的門戶不是自己做起來的,是把美國的一家公司買過來,才有了門戶這塊的業務。這塊業務做起來的時候,內部的鬥爭已經出來了,兩個聯席 CEO 意見不同。分歧應該在內容這塊,不是盈利模式。當年誰也沒有盈利模式,就只有廣告。估計廣告當年也沒有多少錢。網路廣告推廣的效果如何,商家心裡是沒數的。我記得國外的汽車品牌是最早在網站上投廣告的。像奧迪、寶馬這些比較大的品牌,就是 banner 廣告,非常單一。

Q:在 1999 年,一些比較成熟的軟體和硬體公司,他們會想要進來分一杯羹嗎?

聯想的 FM 365。不過後來他們連域名都丟了,因為忘記續費了。

但在當時聯想是最積極的,他們找了一家諮詢公司,定下半年超趕新浪的宏偉計劃。他們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賣出去的每一台電腦上都內置這個網站。有了這個保底的量,再錯也不會錯到哪裡去。 他們打的是這個算盤。

可惜的是他們找了不懂互聯網的人做運營。不懂的,你就老老實實地,其他網站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按照他們的宣傳能力、推廣能力和確確實實的硬體保底能力,比別人有優勢得多。聯想相反,完全就是琢磨怎麼跟電腦結合在一起。所以界面就和別人不一樣,和網民的操作習慣不一樣,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點了。優勢就變成了他們的劣勢。

那不是做互聯網的方式,那就是做硬體的方式。他把互聯網當做硬體的一個功能、一個附帶的東西,這是不對的。

Q:很多人都認為,移動夢網拯救了 2000 年泡沫破滅後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為什麼這麼說?移動夢網為何在當時推出?

確實如此。因為大家拿不到錢,但它們有人氣,有用戶,就通過移動夢網,把流量轉化成錢。

移動夢網的計劃是在 2000 年的 6 月份提出的。2001 年就已經有了彩鈴業務和彩信業務。三大門戶全部在彩鈴業務上賺了錢。

中國移動的初衷一開始是想推自己的簡訊業務,因為當年簡訊用的人非常少。後來有了 wap ,也是想推它自己的數據,就推出了這麼一個平台。移動夢網其實不是自己發明的,是日本的手機運營商 docomo 先做了一個類似的東西,廣東移動數據部的人去了日本考察,回來之後做了一套規劃,送到總部之後,集團批了,就變成一個全國的業務。

移動夢網本身的規則設定並不算特別好,後來的開發者開始覺得,可以容易掙的錢,為什麼搞得那麼麻煩。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開始作弊。甚至把官員都拖進去了。當時在百寶箱上,他們就明目張胆提出來,一個遊戲 50 萬。到後面大家都沒法玩了。這個轉變的過程很快,我認為它的崩潰就在 2008 年。

管制也是在那之後出現的。 2008 年移動夢網抓了很多的官員之後,政府就知道這裡面有非常大的利益在了。既然這麼大的利益在這裡,憑什麼他們不管。當年政府完全不懂這些東西,對於不懂的東西他們不會管。最主要的是裡面沒有利益,沒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沒有權力介入的空間。

Q:通過上市實現財富的快速累積,對當時的年輕人有很大的刺激嗎?

我覺得這個刺激不一定是好的刺激,因為有太多人因此創業了。

特別是近幾年的這一波創業,浪費了很多社會資源,也耽誤了很多人的前途。因為這一波不單是有這個刺激,還有來自於政府的鼓勵。「大眾創業」。像在深圳,非常多的人去做智能硬體創業,但現在幾乎沒有人做了。

那時候,政府沒有鼓勵,也沒有壓制,就一個自然的狀態。我覺得那是最好的狀態。而且也不需要領什麼互聯網 ICP 證,就自己搭一個網站放到機房裡面干。

一個汕頭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嚮往自由的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在那裡|1999 回憶錄②

Q:一些人認為,互聯網好像讓中國第一次和世界變得同步了,不管是信息的同步,還是新經濟區別於傳統經濟,讓大家差不多在同一個起點,你怎麼看?

九幾年的時候,我受到的衝擊就非常嚴重。當年我們幫銀行做資料庫,那個資料庫是 IBM 的,請 IBM 維護價格非常高。 但 IBM 其實已經有了免費的 ftp 自動更新,他們不知道,我們就幫他下載,可以收錢。賺的就是信息差而已,他們如果知道,也可以自己去下載。

但從產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始終跟在美國人的後面。我們先抄,抄完了之後能夠發展了,就再本地化。基本上都是這個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一開始的產品永遠都是抄來的,能活下來基本上都是自己改好的。另外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我們做得比美國人好。但也是只有移動互聯網,PC 互聯網還是不行。早期不可能覺得和美國人在同一個起點。

包括理念,對互聯網的思考,也都是從美國那邊來的,也影響了創業者。我們當年寫評論,其實有時候也想著,能不能夠有自己的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想總結出一些我們自己的文化、規律的東西出來,能拿出來跟美國人 PK。可是我發現,根子上就是抄來的,還怎麼去形而上?

Q:從美國來的互聯網理念具體來說是什麼?

可以說是一種虛擬化的生活,大而言之,就是你多了一個虛擬化的人生體驗。

還有一個就是信息的平等,會不會帶來一個社會結構的變化?其實真的是有的。而且當時確確實實我們沒有受到任何的制約,所以在這裡面確確實實是感到一種虛擬化的民主,虛擬化的自由。是虛擬化的。以前我們為什麼在 BBS 上、Fido 上那麼投入,因為只有在那裡,我們可以體會到一種虛擬的自由,沒有任何管制。 特別是我們這一代,有那麼一個強烈的對比之後,對它真的是很嚮往。

張震陽

又名「笨狸」。 1994 年開始上網,1997 年以筆名「笨狸」開始在網易「個人主頁」上發表互聯網觀察評論。掌上通、龍音數碼的創始人。2011 年參與創辦互聯網科技媒體雷鋒網。目前仍在撰寫互聯網評論。

題圖來自 Marcus Loke,Markus SpiskeonUnsplash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巨額虧損的 Uber 計劃以千億美元市值上市,新一輪科技泡沫如何走到今天?
特朗普政府頒布控槍新規,防止民眾把槍改造成全自動機關槍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