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用成功體驗構建自信,內在驅動才是一切的基礎

用成功體驗構建自信,內在驅動才是一切的基礎

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帶來的另一重回報則是自信心的構建

越是成功的人越明白,失敗是無法避免的,重要的是能夠面對失敗,並且重新站起來。

近年來我們看到聽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殺案例,從無法對抗學業壓力的名校留學生,到因為人際關係選擇自殺的中學生,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正是孩子過於逼仄的生活範圍,以及對於生命熱情的缺失。

詩人余光中說過:「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在貧乏生活中尋找趣味的能力,能夠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使他對生活充滿熱情,也就有更多的勇氣和堅持面對未知的困難。

必益教育的導師Emma曾和我們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在學業上十分掙扎,老師提到他都紛紛搖頭,因為他擅長體育,而諷刺他「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甚至還直接說他是「rubbish(垃圾)」。他的心態完全跌入低谷,父母也希望他能轉去英國讀書,重新開始。

孩子喜愛運動,於是Emma為他選擇了一所重視體育的中學。一個學年下來,男孩彷彿變了一個人,充滿自信,神采奕奕;他成了學校的英式橄欖球隊的核心成員,和團隊一起拿下了不少比賽的獎項;他開始享受學校里的生活,在體育上收穫的成就感和積極性,竟也慢慢轉移到了學業上:最後,他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拿到了英國頂尖大學的offer。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自我效能」,它與自信的區別在於:自信是對自己的模糊認同感,而「自我效能」,意味著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由此產生一種結果自信。

用成功體驗構建自信,內在驅動才是一切的基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種自我效能感最快速的提高方式就是積累成功的體驗。第一次攀越高山,所有人都會感到害怕和畏縮,但當你曾經征服過一次山峰,下一回面對類似的高山時,自我效能會讓你相信,這不過是又一次成功的演練。

當一個人達成過很多目標後,對自己就會越來越自信,這種基於自身能力的自信能讓孩子不懼挫折,永遠往下一個山峰邁進。

而從小推動孩子多方面地去嘗試,就是積累成功經驗,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就像Victor的母親說的那樣:「你要去嘗試,沒有嘗試過的東西沒有資格說喜歡或是不喜歡。」

用成功體驗構建自信,內在驅動才是一切的基礎

不過這並不代表家長需要強迫孩子去學習儘可能多的特長。萊佛士醫療臨床心理醫生Claudine Hyatt博士曾經說過:「在發展課外興趣這件事上,家長們總是在鼓勵和逼迫之間做平衡,這其實這映射出你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你要充分理解孩子,讓孩子來引導你,父母所要做的是讓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不斷得到滋養,而不是直接就下達明確的指令。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並且幸福快樂地生活。一個真正有大格局的家庭,並不會只在意孩子當下的輕鬆快樂,或是眼前的小小成就,而是讓他們掌握自己人生的風帆,縱使會經歷驚濤駭浪,但只要他們駛出自己的那條航線,便能走向壯闊的未來。

作者:Estrella,Cara 來源:留學全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16幅漫畫,逗趣兒又在理!
科學家研究發現:常吵架的夫妻更長壽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