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研究繪製精度更高的全球氣候劃分地圖

研究繪製精度更高的全球氣候劃分地圖

柯本(Koppen-Geiger) 氣候分類系統由德國科學家柯本於1884年提出,迄今得到了世界廣泛應用。2006年,該系統被精細地繪製成空間解析度為0.083°的地圖,把人們對該系統的關注和應用推向了新的研究熱潮。 最近,該系統的研究又出力作,Nature推出的數據雜誌開源期刊Scientific Data於2018年10月30日發表了由Hylke E. Beck, Niklaus E. Zimmermann, Tim R. McVicar, Noemi Vergopolan,Alexis Berg & Eric F. Wood合作完成的論文「Present and future Ko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maps at 1-km resolution」。

該篇論文的作者們給世界帶來了一套精度更高(0.0083°,在赤道區相當於1公里空間解析度)的Koppen-Geiger 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數據,描繪了當今(1980–2016) 和未來 (2071–2100) 氣候變化條件下氣候的精細分布。當今的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基於四套經過地形校正的高空間解析度氣候圖集。未來的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基於32個氣候模式在RCP8.5情景下的預測結果與基準期的距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對當今還是對未來氣候劃分,論文都給出了置信水平的空間分布,這使得人們在不同地區應用這套地圖產品時,可以把控所導出的結論的信心。論文還對地圖產品開展了實地驗證。發現,這套地圖數據產品比十多年前那套引起很大反響的全球氣候劃分地圖(相關論文引用次數已超過5000次)的精度更高。這可能歸因於空間解析度的提高,使得一些陡峭的空間單元突變地區的氣候劃分更能被精細捕捉。這套全球氣候劃分新分布圖預計將在包括物種和植被分布模擬等多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包括置信水平信息的這套全球氣候劃分新分布圖目前已可以免費下載,下載網址為: www.gloh2o.org/koppen。

通過這套地圖產品,我們可以眺望未來中國氣候的一些有意義的變化,譬如未來中國的青藏高原的氣候將由極地類氣候變為寒冷類氣候,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青藏高原可能為植被生長提供更多的利好條件,那些儲存在某個地下的未能發芽的種子那時可能有望蘇醒,水熱平衡將也有可能呈現大的改變。中國的西部將增加一種目前沒有的氣候類型——最熱氣候類。熱帶類氣候將越過南海海岸向北推進。 中國的糧倉之一華北平原將從目前的干寒冬熱夏氣候變為干溫冬熱夏氣候。(來源:科學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留學2年敗光200萬 22歲男生棄學成「巨嬰」:吃飯要喂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