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社交媒體凝聚社會共識

社交媒體凝聚社會共識

狂人尼采說,「上帝已死」。

當代法國哲學家則是利奧塔從敘事學的觀點出發,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即在後現代語境中,「宏大敘事」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細小敘事」。

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的媒介環境似乎也沒什麼問題。宏大敘事的崩解讓似乎上媒介的「上帝」死掉了,後現代的敘事手法似乎只是崇尚「解構權威」這種模式。

人們的注意力正在不斷分散,媒體的凝聚力似乎也在不斷降低,我們好像沒辦法再尋找共識。

實際上,每一個不同的事件中,帶著不同的意義系統,有著不同的見解和看法。這些不同的見解、看法、意義,在一個公共場域中進行充分碰撞,是可以沉澱出一個多元化共識的。

人們或許不能完全認同他人的視角、價值、看法,但是能在其中尋找到同理心,社會也因此能夠形成最大公約數。

開放、流動的社交媒體,恰恰正是這樣一個公共場域。

圈層與共識

2018年年底,一家雜誌轉型新媒體的主編和我說,他想做年度十大新聞盤點,問我有什麼建議。

我當時對此一笑了之,說這種操作手法太old school,這是電視台和雜誌當年常做的事情。但今天已經幾乎沒有人做想要覆蓋全社會的十大新聞了。每個人關注的領域都不一樣,有人關心科技,有人關心娛樂,有人關心時政,有人關心財經,每一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在領域的十大新聞。

他聽完之後就此罷手,放棄了這個想法。是的,今天的目光真的太分散了。

日本作家養老孟司在他那本《傻瓜的圍牆》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

互聯網而變得「縮小的世界」里不經意間築起了一道「傻瓜的圍牆」,人們只跟與自己相同的人來往,而將其他階層的人拒之門外。

互聯網豎立起了一道圈層的圍牆,讓每一個人只關心自己關心的話題。人與人之間從此都生活在平行宇宙,對他人的世界毫不關心。人們很難再站在全社會的維度去盤點、匯總出全年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你可以看到,從12月到1月的年末兩個月里,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會辦盛典,但是每一家公司的盛典都是集中在細分領域,比如影視劇、直播等,比如愛奇藝尖叫之夜、今日頭條年度盛典、虎牙直播星盛典、YY年度盛典等活動。

但是每一個盛典幾乎都和娛樂有關,最直觀體現各家實力的就是來了多少明星,粉絲夠不夠狂熱。對互聯網公司而言,辦盛典的根本目的還是體現影響力,利用嘉賓陣容為企業實力背書,利用狂熱的粉絲聚集人氣。

和其他年度盛典相比,微博之夜最大的不同在於聞名於娛樂但不止於娛樂。

1月11日晚的凱迪拉克中心分了兩層。

一層是社會各界名人,企業家、明星藝人、新聞事件中的焦點人物。他們在過去的一年是中國輿論場的當事人,是各個領域凝聚起公眾注意力的人物。

一層是狂熱的粉絲應援團,他們舉著上面著「璽」、「源」、「凱」、「華」、「坤」的燈牌。紅黃綠藍的顏色範圍代表了每一個藝人的當下熱度以及他們的「勢力範圍」。

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社會名流還是普羅大眾,在這個夜晚見證了一個個社會熱點事件獎項以及影視文娛領域獎項的誕生。

某種意義上看,這些獎項其實也是另一種年度盤點。它盤點了整個2018年那些影響了公共空間的人、事、公司、電影、電視劇,把大眾心目中那些「共識」擺在桌面上。

這和圍牆、隔閡、圈層的觀點似乎格格不入。

宏大與細小

人們真的沒辦法建立共識了么?人們真的不再關心宏大敘事了么?人們的注意力真的沒辦法聚攏了么? 人們真的沒有辦法找到每一年、每一個人都值得關心的「大事」了?

答案是否定的。

乍看起來,利奧塔的有關「宏大敘事將不再存在」的見解似乎十分深刻地揭示出現代和後現代兩種不同語境中的知識的差異,但仔細分析會發現,這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大與小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如果世上沒有大,也不會有小。在後現代的語境中,「宏大敘事」不再存在,所有的敘事都表現為「細小敘事」,邏輯結果必然是「細小的敘事」也無法再存在下去。

能不能尋找到公眾的共識,能不能講宏大敘事的故事,和媒介本身的強勢與否有關。

1、媒介是否具有足夠的權威性、公共性;

2、媒介書否吸引了足夠多的用戶與目光;

3、媒介需要有足夠強的公眾認可度;

過去紙媒、電視台之所以能夠辦年度十大新聞盤點,是因為紙媒、電視台是最強勢的媒體,凝聚了所有的吸引力。在今天微博、微信作為社交媒體、社交網路,具備媒介統治地位。

從內容形式上來看,微博涵蓋了圖文和視頻,用戶可以自由的表達。

從內容結構上來看,則是開放運營60個垂直領域,涵蓋和公眾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

從賬號結構上來看,覆蓋了各行各業,有政府機構、主流媒體、企業機構,也有專業人士和普通網友,信息可以跨圈層傳播和互動。

今天因為媒介環境的變遷,紙媒、電視台都已經把自己的陣地放到了社交媒體上,人們都還在看新聞、讀資訊,但已經不是在電視、報紙上看新聞、讀資訊,而是在微博、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社交網路上看新聞、讀資訊。

微博、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今天儼然已經成為了凝聚公眾注意力的最大平台。

人們依舊還在看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只是他們看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的地方變了。

人們依舊還在看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只是做新聞、看新聞的人群變了。

能不能宏大敘事,能不能形成共識,這和媒介、人群本身有很大關係。不同時代有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宏大敘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敘事方式、表達方式。

你去看2018年的微博之夜就會發現,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大法官開庭#、#扶貧路上#、#IG奪冠#、#颱風山竹#等微博年度影響力事件,覆蓋扶貧、環保、公共服務、媒體、體育、電競、社會等領域。

#颱風山竹#這種看似只是氣象事件的一個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同樣有著不一樣媒介路徑。

其中既有政府機構過社交媒體高效聯動,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和闢謠,並對颱風知識展開科普,也有垂直大V、普通網友對颱風山竹中發生的有趣事件進行狂歡式討論。它不僅是社交媒體從線上到線下社會治理微循環的又一案例,也是構建亞文化系統的典型事件。

#IG奪冠#這種時間看似只是遊戲群體關心的話題。但你在社交媒體上卻能看到,它不但是遊戲群體狂歡的節日,也是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這些官方媒體尋求自豪情緒,親近年輕群體,為遊戲正名的機會。這種主流情緒之外,還有王思聰吃熱狗表情包這種亞文化系統的傳播。

直線與系統

主流價值觀、亞文化解讀在社交媒體的媒介傳播系統之中並沒有誕生衝突,兩者反而彌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年度大事件的完整傳播。

過去雜誌、電視單方面輸出事件、輸出觀點不同,這些事件、觀點其實是相對單薄的,它更像是一條「事件直線」。但在社交媒體上評選出來的事件其實都是政府、機構、媒體、企業、公眾共同參與討論形成的「事件系統」。

「事件系統」和「事件直線」相比,更體現了公眾參與和價值多元的社會發展方向。

這體現出微博作為一個綜合型社交媒體平台的獨特價值。它不僅能給公眾提供區別於其他任何平台的服務,也能夠凝聚社會圈層,讓人物、時間,也是微博經歷9年多發展仍能在移動互聯網第一陣營保有一席之地的基礎。

梁啟超在《敬告我同業諸君》中提到:

雖稍偏激而不為病,何也?吾偏激於此端, 同時必有人偏激於彼端以矯我也,又有人焉執兩端之中以折衷我者,互相倚,互相糾,互相折衷,而真理必出焉。

這段話便提到了在「事件系統」中,「矯」和「糾」對話題呈現的推動作用。

「事件系統」在社交媒體上會引爆、傳播、互動、糾偏、修正、解決、沉澱,最終形成完整的社會互動機制,讓多元價值得到充分討論爭辯,讓社會事件始終處於相對健康的互動範圍內,也讓全社會能夠在不同事件中尋找到最大公約數。

這種在最大公約數中建立的共識,其實是更穩定、更開放的共識。

----------------------------------------------

鈦媒體2015年、2016年、2018年度作者。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界面新聞、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40餘平台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Windows 10 SKU暗示微軟或在打造消費者版本HoloLens
馬化騰指認「殺死」ofo的兇手!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