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易經》把自然道理轉移到人事倫理

《易經》把自然道理轉移到人事倫理

《易經》能趨吉避凶嗎?《易經》講: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就是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後又順從自然,就會得到吉祥,不會有什麼不利的後果。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所重在人,在自己。我有沒有悟到真理,有沒有悟到自然的道理?《易經》就是把自然的道理,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倫理從自然來!

自然有秩序,誰在管呢?如果伏羲氏說神在管,我們就產生宗教。他說沒有,這是陰陽的互動,是自然的孕育,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主宰。

現在從物理學上可以了解到,《易經》是比較接近真理的。它有兩種不同的力量,這樣子交互地去作用,很自然就產生萬物,而且它會不斷地運行。

《易經》它怎麼能夠那麼神?神,表示它很神奇,很高明,如此而已。它超越了神學哲學科學,它涵蓋了那麼多東西,因為它有三個特性。

《易經》的三個特性:

一、模糊性。《易經》就幾個系統,幾個花樣,幾個符號,給你很大的想像空間,怎麼想都有道理。因為它簡單明了,才能夠作用這麼大。模糊性影響了中國人很深,我們講話經常不講得那麼清楚,我們經常不喜歡。我們都是點到為止。

二、靈活性。周文王寫的東西,我們這樣解釋對,那樣解釋也對。怎麼講怎麼對,怎麼講怎麼不對。對的裡面有一些不對,不對的裡面有一些對。這對中國人影響太大了,各位要花點心思想一想。

西方人right is right,wrong is wrong,不可能說對里有錯,錯里有對。西方人是分的,講對、錯。中國人沒有,知道絕對對的部分太少,聖人有時候也會犯錯,絕對錯的人也太少。我們就有四個字:慎斷是非。是非要慎斷。不是明斷,明斷很難。

三、空白性。西方人畫畫全張塗得滿滿的,否則就是未完成的作品。

中國人一張,畫一隻鳥,一朵花,這裡點點點,說下雨。蓋個圖章,簽個名,留下很多空白。這個畫家尊重看的人。一張畫的意境,十個人來看,十個人不一樣。我們才是符合自然的。

這樣一來,我們慢慢更深一層地去了解《易經》及它對我們中國人的影響。可這套學問在很早很早以前,民智未開,知識不普及,這樣講,人家聽不懂。所以《易經》本身命運也是很坎坷的。

跟《易經》裡面所講的不斷地出現險阻,不斷地出現艱難,是一樣的道理。艱難險阻,不是很艱難,就是很危險,就是受到阻礙。這樣好不好?看起來不好,實際這樣才是好的,因為這樣,才能夠學習,才能夠磨鍊,才能夠尊重自己。

一個人從小到死都很順,等於白活了,他來這一趟幹什麼?他只學會四個字,吃活玩樂,什麼都沒有,這算什麼人生。人生經過更多的磨練,才會更成熟。《易經》本身也是經過磨鍊的!(曾仕強《易經的智慧》09)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曾仁強:回到《易經》的人本位
直接感受生命與大腦兩者的不同反應 一超直入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