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武則天在用人上有一個指導原則,這個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敬仰的地位,那就是:任人唯賢。

武則天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利用。她認識到,能單靠某一個人去挖掘人才畢竟有限,要有發現人才的機制。她的機制就是科舉考試。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經唐太宗、唐高宗兩朝,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武則天從內容和形式上都對它進行了改造。

當時的考試有明經科和進士科兩科,明經科考儒家經典,進士科考詩詞創作。武則天有意識地提高了進士科的地位,這和她需求的官員出身有很大關係。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武則天本人出身比較低,她看不上那些豪門出身的貴族子弟。而在印刷術還不太發達的唐代,能考中明經科的大多都是豪門子弟,因為只有這樣的家庭才會有很多儒家經典書籍。而考中進士科的,大多是靠自己的靈氣擠進官場寒門子弟,他們通過考試改變了命運。

明經科考試的形式也比較簡單,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填空題和選擇題,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進士科相對難一點,要求考生根據命題現場寫詩,相當於現在的命題作文。這樣一易一難,就有了「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即30歲考中明經科已經算老大不小了,五十歲考中進士科則屬於少年得志。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除了每年一次常科的科舉考試之外,武則天還經常舉行制科考試。制科是由皇帝組織的不定期考試,是國家根據特殊情況臨時進行的考試。

和常科考試比起來,制科有三大優點。一是制舉的內容一般是根據現實問題寫文章,有點像現在的時評和策論,很有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制舉的範圍廣,現任官員也可以參加考試,這樣選拔官員的面更廣。三是見效快。常科考中的人要經過再選拔才能投入使用,但制舉只要通過馬上任命。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讓人才立即得到使用是對人才最大的鼓勵和尊重。武則天認識到這一點,也做到了。因為制舉這些優點,武則天平均每一年半就舉行一次制舉,是唐代皇帝中舉行制舉最多的一個。

此外,武則天還創造性地開設了武舉,讓那些沒有什麼文化,但武功超強的人也有了用武之地。

有了這個選拔人才的機制,武則天用人的範圍明顯擴大。而經過改造後的科舉考試,成為此後一千多年的基本模式。從這一點上來看,說武則天影響後世千年並不為過。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機制之外,武則天還鼓勵官員進行自我推薦和推薦下級。在她的鼓勵政策下,官員的數量由唐高宗時期的五千人直線飆升到五萬人。十倍激增,武則天一方面增加官職,一方面採取措施進行試官。

試官,就是讓想當官的人在某個崗位上線試用一段時間,幹得好馬上提升,幹得不好輕則免官,重則砍頭。這種寬進嚴出的原則避免了因試官造成的混亂。儘管如此,還是有人寫詩諷刺當時的試官制度。「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欔槌侍御史,碗脫侍中郎。」 補闕、拾遺、侍御史和侍中郎都是當時的官職。

武則天在用人上的一個指導原則,確立了她受後世尊崇的地位

各種推薦人才的制度和保障,以及武則天本人對人才的重視,讓這一時期的朝廷里既又婁師德這樣能忍的仁人,也有徐有功這樣不怕死的勇士,更有狄仁傑這樣的正人君子。這些人撐起了武則天時期的擎天大柱,讓中國歷史變得光彩奪目。難怪毛澤東評價武則天,說她又識人之智、知人之明、容人之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坊 的精彩文章:

從盜竊案殺2000人到謀反案殺10人,看隋末唐初的法律區別
李世民在戰爭中有一個習慣,幫他打了勝仗,也讓他幾次遇險

TAG:讀史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