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法比恩·維迪爾:書寫的禪意

法比恩·維迪爾:書寫的禪意


發現世界的美好,點擊

藍字

關我們吧!

法比恩·維迪爾



Fabienne Verdier

法比恩·維迪爾(Fabienne Verdier),1962年出生於法國。是當代歐洲罕見的以書法形式為創作的畫家,也是當今罕見的欽佩景仰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繪畫及書法,在中國習藝數十載的藝術家。她對中國繪畫及書法藝術造詣深勘,深入書畫藝術的精隨,尤中國獨到的書法藝術之筆觸、韻律及節奏,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沉浸於東方內在精神意識,奠定在中國優美書法傳統及其精勘技藝上,開創出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


Vide Vibration n°2, 2017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83 × 350 cm



法比恩·維迪爾視頻資料

  學於中國  



法比恩·維迪爾(Fabienne Verdier),196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 ,是一位以嫻熟的中國水墨技法而聞名的法國女畫家。

在20世紀80年代,年僅20歲的法比恩·維迪爾曾經孤身來到中國學習繪畫長達十年之久。1983年從法國圖盧茲美術學院畢業後,

面對眾人所艷羨的歐洲畫界職業生涯,

正在巴黎東方語言研究所學習中文的她毅然拒絕了當地獎學金而主動要求被派往中國學習傳統中國書畫。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下,圖盧茲與重慶確定了合作關係,而法比恩則成了兩個城市之間第一個交換學生。


Vide Vibration n°4, 2017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83 × 407 cm

然而在剛剛結束的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以及當時的社會主義環境下,她千里迢迢前來追尋的東方文化卻並非想像中那麼觸手可及。由精通中國傳統藝術的畫家,書法家,藝術家,雕塑家設計的藝術學校課程,由於不符合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思想而被扣上了顛覆的帽子。為了阻止民眾練習書法,甚至連書法家的手被砍掉的事都司空見慣。雖然法比恩·維迪爾到達中國時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可廣大藝術家仍舊處在躲躲藏藏的恐慌之中。


Grotte - Genèse, 2016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20 × 251 cm

1984年法比恩·維迪爾正式進入四川美術學院進行學習,並師從四川書法大師和風景畫家黃原為師。當時的黃原認為婦女不應該學習書法,加之語言方面的各種障礙,他並不想收她為徒。但他最終被法比恩執著的精神和秉異的天賦所打動,並指導法比恩長達十年之久。


Fabienne Verdier, 2017



Sinuosité - Sagesse I, 2016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20 × 335 cm


最初黃原要求她只寫一個漢字"一"。這個"一"字一寫就寫了半年,從這個簡單的筆劃中,法比恩漸漸悟到了怎樣用筆。除此以外她還努力學習漢語,甚至悉心鑽研中國的詩詞。幾年後,黃教授也對她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教育。 


Sedes Sapientiae II, 2011 Ink, pigments and varnish on canvas 180 × 120 cm

臨摹並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抄襲上,而是一種再創造,一種出自天然的手法的鍛煉。黃教授不讓我看任何課本。我曾經有過猶豫,氣餒,是他鼓勵我勇往直前......漸漸地他開始教我字體結構,對空白的理解和掌握,並開始捉摸怎樣賦予山水繪畫以生命,並體現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全部生活都在那一張白紙上:天變幻為水,地變幻為天,石變幻為雲,漁船幻化為石礁。突然間一切都成為可能,擁有了創造一個自足的世界的自由。


——《沉默的旅客》

在回到法國後,法比恩·維迪爾寫下來她在中國十年的求學生涯,並於2005年出版了自傳《沉默的旅客》。


Fresque Torlonia, Opus I, 2010 Installation of two frescos in the Palazzo Torlonia, Rome Ink, pigments and varnish on canvas 407 × 763 cm


  融合東西方文化情結  

此時,法比恩·維迪爾遍訪各大博物館開始重新審視西方藝術,並從Rogier van der Weyden, Jan van Eyck等畫家身上汲取了大量靈感。融合東西方文化情結與藝術技法的獨樹一幟的風格,使她受到了美術屆的廣泛關注。2013年,她在布魯日Groeninge美術館進行了展出,並成為第一個被收入該館永久收藏的現代藝術家。


Cinabre et sérénade, 1997 Cinnabar ink on silk canvas 170 × 130 cm


Solo exhibition at Galerie Ariane Dandois, 2003


法比恩·維迪爾在創作之前,往往在圖紙上反覆對圖案進行構思和整理。她會在繪畫之前,想像著腦海中的構圖一遍一遍地在攤開在地板上的畫板上練習運筆的姿勢。巨大的毛筆用鐵鏈懸掛在工作室12米高的天花板上,用35匹馬尾巴做成的巨型筆刷沾滿了顏料任由揮灑。她還在捆綁筆刷的皮帶上裝上了自行車把手,以便在極大幅面的畫板上任由帷幄地進行創作,

作畫時就像在推著自行車行走一樣,「推著」畫筆,邊走邊畫。


Fabienne Verdier in her studio, 2017

她獨特的書法繪畫呈現東方文化精隨及西方的現代,在中國書法偉大傳統里,另一方面則引述五十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如多比(Tobey)、克林(Kline) 、波洛克(Pollock)、杜庫尼(De Kooning)們的大方激情感性繪畫經驗。明顯地直覺與本能則來自於法國抒情抽象畫家米修(Michaux)及特葛德斯(Degottex)等的影響。


Polyphonie - Palimpseste, 2017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83 × 408 cm Le Petit Robert dictionary project

她的作品呈現一種實質的平衡及穩定,氣勢磅薄充滿感性及表現性的粗曠筆觸,瀟洒敏銳的形象,壯麗的書法形式及抽象表現主義的氣概。繪畫底承載著振動的現實,層層重疊的組構引現無限地空靈場域,併發輻射有時強烈的鮮紅,有時盪漾的青綠,有時沉澱的白色。本能性及感性的奔放形式,都原變化的實質平衡,活生生的形而上結構,在表現性的墨黑對照下迥響著天地間的意識及繪畫之能量。讓觀眾沉浸於繪畫的鍊金術里,多元變化的運動形式,允許人們一種非比尋常的形而上經驗。


Méandre, la pensée labyrinthique, 2011 Ink, pigments and varnish on canevas 183 × 241 cm


我最近的探討是思考生命的起源,自發性所出現的結構,運動,轉折和動形態的誕生,伴隨著大毛筆的流動問題,是景觀,畫部變成物理圖譜排序之地理精神,成為我們看待世界的軀體。

繪畫的特性並非複製那些山及水的表象,而是在觀眾心裡引發一種感受,讓其沉浸一種現實風光的默想過程。


Cadence, 2016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83 × 407 cm


法比恩的中國書畫,熔古樸與創新為一爐。她以黑、赭和土黃色為底色,用香雲紗代替傳統宣紙,經特別處理後香雲紗呈現土黃或醬黃的底色,再配以宋元文人畫題材,造成畫面古意優雅的景象。在創新方面,她運用西方藝術,以朱紅金石點染於書畫之間,形成圖特的構圖。她還在書法作品間貼上小塊宣紙的山水速寫,將西方藝術"窗"的概念引入中國文化藝術界。她一反中國畫捲軸或裝裱的傳統方式,以屏風板形式裝裱並加以透明的有機玻璃管橫軸,光澤明艷,立意新鮮,極具現代感及反襯的效果。這些嘗試在她細心的掌握下,絲毫沒有影響整個畫境的恬適優雅。


Pneuma I, 2016 Acrylic paint and mixed media 255 × 363 cm


Pneuma, 2016


  音律與繪畫的融合  

作為第一位「入住」著名的朱利亞德音樂學院的藝術家,法比恩·維迪曾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一直和音樂家們混在一起搞創作:她嘗試把音樂畫出來。維迪爾住在朱利亞德音樂學院期間觀摩了多位音樂家的演奏,並從中嘗試著揣摩出一種可以以水墨表現的音樂形式。她承認這整個過程,確實很難。但她相信,這兩種表現形式不同的藝術之間,始終都有一個微妙的切入點。


Hommage au Japon, 2011 A farewell poem to the world. Homage to Japan in the wake of the tsunami of 11 March 2011 at 2?:46pm


說到這次「描畫音樂」的經歷,維迪爾說,最初當她決定來到朱利亞德音樂學院,開始進行這項創作的時候,她也曾經產生過疑問:音樂和繪畫真的可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展現嗎?為了配合不同樂器的特徵,維迪爾在創作時也使用了不同的工具,其中也不乏自己創新發明的特製畫筆,為的就是能夠更加精準地捕捉那些觸動她的極其細微的旋律變化。她將作畫的過程完全與音樂結合,筆下的每一個線條都是一段旋律。描繪女高音獨唱,甚至要隨著歌唱演員一起,一邊調整呼吸一邊作畫,巨大的繪畫工具在沾滿顏料之後,重量是原來的幾倍,操作起來也是難度加倍。



法比恩·維迪爾在創作中

最終維迪爾在幾塊整齊拼接的巨型畫板上,以潑墨和畫筆大面積遊走的筆觸構成油彩和水墨混雜形成的特殊紋路,正如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旋律,時而行雲流水,時而抑揚頓挫。站在畫前,你便「聽」到那些奇妙的音符。通過這一系列的創作,維迪爾找到一種全新的可以顛覆過往30年創作形式的新思維。這是繼來到遙遠的中國求學後的又一次新挑戰。


Détachement intérieur, 2000 Ink, pigments and varnish on canvas 70 × 80 cm


文章素材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藝術與設計(理論)歡迎您的來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東街2號


電話:010-68583578


郵編:100054


E-mail: lihongfei@vip.163.com


官網:www.artdesign.org.cn


投稿平台:http://ysll.cbpt.cnki.net/EditorEN/Quit.aspx

在微信中回復「投稿」可獲得投稿須知



藝術與設計


微信|微博|APP|抖音|頭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安藤忠雄,坂茂、隈研吾設計的溫泉酒店,冷峻的外表卻是有溫度的設計
與人對話的首飾設計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