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積極開展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 助力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中國積極開展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 助力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中國積極開展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 助力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企業吉林市康琪米業有限公司。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近年來,為提升糧油產品優質品率,中國正在積極開展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記者日前在中國東北採訪了解到,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糧油優質品率,還促進了農民增收和企業增效,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在寒冬時節的中國東北,秋糧收購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一輛輛裝滿稻穀的卡車,正在卸貨轉運入庫。吉林省永吉縣新立村村民褚有告訴記者,和以往賣糧比,現在不僅省時省力,收入也更高了。他說:「自從加入康琪米業合作社後,簽訂單每公斤加4毛。像我種了三公頃地,每年多收入一萬二、三千塊錢。水稻收割後,有人專門負責拉到米業來,水分不超標人家可以直接加工,超標就上烘乾塔烘乾,農民確實節省不少財力物力。」

褚有所提到的康琪米業是當地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和「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代山春介紹說,在國家獎補資金的支持下,他們給農戶提供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的「五代」服務,不僅讓稻米品質更好,也助力了企業的產品打入高端市場。他說:「我們在北京開了很多直營店,去年比前年利潤增加30%左右。我們今年準備擴大『吉粳511』的種植規模,爭取優質品率達到80%,讓這個村老百姓的收入增加20%左右。」

以往,中國東北的農戶習慣將秋收玉米棒堆在院子里,俗稱「地趴糧」。由於保管方式過於粗放,玉米容易發霉,影響賣糧價格。2017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啟動「優質糧食工程」,鼓勵農戶在自家院里新建水泥基地、鋼結構的糧倉——「玉米樓子」。每新建一個長約15米、高約3米、寬2米左右的小糧倉,國家會給予2100元人民幣的補貼。

中國積極開展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 助力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黑龍江賓縣太陽村村主任孟憲民介紹科學儲糧裝具。

根據規劃,到2020年黑龍江將建設農戶科學儲糧裝具約22.5萬套,增加農戶科學儲糧58億斤。黑龍江玉米種植大縣賓縣太陽村村民包永發說,這種科學的儲糧方式可以有效防鼠、防霉、防雨雪和通風,玉米生霉率從原來的8%降到2%左右,存放的時間更長,真正實現了優糧優價。他說:「這個架子有啥好處,防鼠、通風好。對老百姓來講,糧食怕捂,捂著返潮了就不值錢了,乾糧一畝地能多收入一百多塊錢。」

數據還顯示,中國開展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以來,共投入83.6億元。為全國26個省市區的農戶配置了近1000萬套標準化科學儲糧裝具,使這些農戶儲糧損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為農民減少糧食損失23億斤,實現增收25億元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舉行「國家所需 香港機遇」領袖午餐會
中國「十三五」期間共開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