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耶律楚材的十八條建議,為什麼有一條窩闊台沒有採納?

耶律楚材的十八條建議,為什麼有一條窩闊台沒有採納?

耶律楚材的十八條建議,為什麼有一條窩闊台沒有採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整個成吉思汗時代,耶律楚材實際上主要是以一個占卜者的身份出現的,自稱「俘臣」「冷官」「天涯淪落客」。空懷有治國經邦的大略和萬丈豪情,卻無法施展。「學術忠義兩無用,道之將喪予憂惶;有意攀龍不得上,徒勞牙角拔犀象」正反映了這種落寞的心情。有人笑他「勞而無功」,但他「忘憂樂道志不二,守窮待變變則通」,依然矢志不移。他的心志在詩中表露無遺:

「澤民致主本予志,

素願未酬予恐惶。

漸驚白髮寧辭老,

未濟蒼生曷敢歸。

未行禮樂常如歉,

欲掛衣冠似不情。

故園日夜歸心切,

未濟斯民不敢行。

蒼生未濟歸何益,

以見吾山一度羞。」

「功名必要光千古,富貴何須歸故鄉。」他認定在這社會大變動的時代,賢人輔佐帝王用世的機會終會到來:「勉力龍庭上萬言,男兒志不忘溝壑。」他回到燕京之後,有人問他:「古時有人登泰山觀滄海而自大其志,也有懦夫涉險罹難而自沮其志,你護駕西行數萬里,沿途經歷無數困苦,有沒有自大或者自沮呢?」耶律楚材回答說:「大丈夫立下堅定的志向,就像山嶽一樣不可動搖,怎麼能夠隨便改變呢?」這番話充分體現了他不屈不撓,堅持理想的精神。

窩闊台的即位,給耶律楚材帶來了新的希望。窩闊台繼承了一份極大的遺產,就是整個大蒙古國。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社會形態多樣的大帝國。如何統治被征服的文明地區,就成為成吉思汗的繼承者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蒙古政權建立初期,制度還是非常簡陋的,只是以萬戶統帥軍旅,以札魯忽赤(斷事官)主管政務和刑獄,這自然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窩闊台確實需要耶律楚材這樣熟悉漢地統治方式的人才、治國能手來輔佐自己。相傳成吉思汗曾經對窩闊台說:「長髯人是上天賜給我們的,你以後要把治國大事委託給他。」 窩闊台謹遵教誨,開始重用耶律楚材。自窩闊台即位之後,大蒙古國的戰略重心調整,耶律楚材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日益得到重用,「明主初登基,愚臣敢進狂……舉我陪三省,求賢守四方。」已與從前自嘆「淪落」「潦倒」的耶律楚材判若兩人。

耶律楚材的十八條建議,為什麼有一條窩闊台沒有採納?

當時,黃河以北地區剛剛平定。百姓常常「誤觸禁網」,即因為疏忽或無知而犯罪,由於蒙古舊制沒有赦免罪行的規定,這些實際上無辜的人們也要受罰甚至被處死。耶律楚材建議,對這類人要寬宥。大家都說他是迂夫子,但楚材堅持自己的意見,從容向窩闊台陳說,終於使窩闊台下詔宣布,庚寅年(1230)正月朔日以前的事,不加以治罪。大蒙古國初期,社會秩序混亂,盜賊橫行,本著保護商賈的原則,蒙古汗廷規定,凡是商賈失盜的地方,過了一定的期限,損失由當地民戶代償。民戶無法賠償,只好紛紛逃亡。耶律楚材規定,凡失盜不獲的,由官府出錢代償;原來由民戶賠償的,也一律作罷。

窩闊台即位後,耶律楚材利用自己受大汗親信的特殊地位,向大汗提出了十八條建議,即條陳十八事。簡單地總結起來,內容包括:州郡應該設立長吏來管理人民,而用萬戶來統領地方的軍隊,這樣軍政分開,雙方互相牽制,便可防止一方獨大造成的驕橫跋扈。中原地區是賦稅的主要來源地,關係財政大計,所以應該保證讓當地的人得到休養生息,州縣的官吏只有接受大汗的命令才能徵稅,否則任由地方亂徵稅會造成民力衰竭,而國家稅收不足。凡是擅自徵發科差的官吏要治罪。除中原地區外,蒙古人、河西人、回鶻人,凡是種地的都要納稅,如果不納稅就處死。保管官物監守自盜的要處死,而私自借貸官物的也要加以嚴懲。因犯罪而被處死的,必須申奏,通過核准才能行刑。貢獻禮物,危害巨大,必須嚴行禁止。

不難看出,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豪強跋扈、地方勢力膨脹的現象而發的。當時的地方官員兼有將領的身份,行政權和軍權合在一起,他們私自徵稅,保管官物中飽私囊,擅自給人加上罪名處死……此前,燕京的經歷給耶律楚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古的戰士是全天下最勇猛的,他們攻佔土地是全天下速度最快的。但是在治理他們所獲得的土地上,這些蒙古人似乎頭腦簡單了一些,他們似乎想用鞭子來治理人民,想把大塊的國土劃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完全變成領地,由貴族個人管理。耶律楚材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力圖限制他們的權力,將國家納入正常的統治軌道。窩闊台也意識到了地方勢力膨脹所帶來的種種惡果,所以楚材的這些提議大都被通過了。

但是他的建議中,卻有一條沒有被採納,為此他們君臣之間還起了爭執,這就是他著名的「停貢獻」的建議。

自蒙古進入漢地以來,便盛行「撒花」(蒙語,禮物),即是以「貢獻」的名義,在民間搜刮財物,常常就是赤裸裸的強行索要。耶律楚材向窩闊台進獻的這條建議,一方面是基於這種現象,另外還有就是地方上常借「貢獻」的名義向百姓斂財,達到自己的非法目的,搜刮所得大多數進入私人腰包,少數被拿來換成奇珍異物討好大汗。而且貢獻之後,大汗常常以高出原來價值幾倍,乃至幾十倍的財物進行賞賜,從而耗費了大量國家資財。在以慷慨而著稱的窩闊台汗時期,這種現象尤為突出。這樣的事情,於君於民,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耶律楚材的建議是有遠見卓識、切中時弊的,他當然要想方設法讓窩闊台意識到這一點。

耶律楚材的十八條建議,為什麼有一條窩闊台沒有採納?

但是窩闊台卻拒絕採納,他認為貢獻是臣下對君主的一種義務,這是基於蒙古族濃厚的原始習俗的。而面對耶律楚材強有力的說理,他也沒有什麼好反駁的,只能說:「如果是自願貢獻的,那就隨他去。」殊不知這是在強詞奪理,臣民的貢獻,是出於愛戴的自願,還是出於討好和賄賂的自願,這又怎能區分開呢?耶律楚材仍然做最後的爭取,進一步指出:「蠧害的開端,必定由此而來。」但窩闊台已經不耐煩了,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凡是愛卿上奏的,朕無有不準,難道愛卿就不能聽從朕一件事嗎?」

最後,耶律楚材也知道「停貢獻」一事,已經觸及了以窩闊台為代表的蒙古統治者的心理底線,從習俗和心理上都是窩闊台難以接受的。他也深諳萬事難以盡善盡美的道理,於是便沒有糾結在這件事情上了。畢竟窩闊台還是採納了他大多數建議的。這段時期,君臣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耶律楚材也朝著自己的政治理想邁進:「仁政發從天北畔,捷音來自海西邊。從今率土沾王化,禮樂車書共一家。」

摘自楊印民、苗冬《耶律楚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陳兵:迷信在現代社會為什麼有市場?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清詩作品較之前人毫不遜色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