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全總結百年單兵反坦克武器

最全總結百年單兵反坦克武器

二戰以後,隨著裝甲與反裝甲技術的迅速發展,反坦克步槍的威力和機動性都已不能滿足作戰需求,新的步只反坦克武器不斷出現,反坦克步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然而, 自80年代以後,由於戰場上步兵戰車、高價值的器材等目標大量出現,反坦克步槍又有以大口徑狙擊步槍或反器材步槍的名義東山再起的趨勢,這在某種程度上再續了反坦克步槍的輝煌。

紅極一時的反坦克手榴彈與槍榴彈任何武器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兩個條件,即需求的牽引和技術的推動。反坦克手榴彈與槍榴彈的發展史更鮮明地驗證了這一觀點。在坦克參戰以前,手榴彈與槍榴彈已伴隨步兵渡過了無數的戰爭歲月。當面對迎面撲來的裝甲戰車時,無助的士兵們對反坦克武器的渴望無以言表,人們自然滿心希望手榴彈和槍榴彈在對付坦克裝甲方面有所作為,但手榴彈和槍榴彈因作用距離近、威力有限等因素曾讓人們大失所望。直到二戰前期,在一次手榴彈試驗中,人們偶然發現,在炸藥裝葯的凹賽上村以薄金屬罩時,裝葯的破甲或力大大增加,致使聚能效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迅速將其應用於F榴彈、槍榴彈上。在1936年~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期間,德軍首先投入實戰使用,並取得5果。採用聚能裝葯的反坦克}和槍榴彈的出現,使步兵擁有身對坦克作戰的手段,具有劃的意義。二戰後期,每個蘇軍2分隊都配備了兩三種聚能裝葯壓克手榴彈,其中較為有名的是1年裝備的RPC-43反坦克手榴當屬主要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之一曾紅極一時。

二戰後至五六十年代,坦克,能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紛紛加強對聚能效應的研究,反坦克手榴彈和槍榴彈也相繼進入了空前發展階段。其中,反坦克槍榴彈幾乎成為當時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首領」。這期間,比利時的麥喀公司研製成功了「埃內加」反坦克槍榴彈,其全重僅0.7kg,威力卻遠遠超過當時許多國家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從而掀起了一股「埃內加」熱潮,使其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名牌產品。在60年代的越南戰場和印度戰場上,反坦克手榴彈和槍榴彈也曾大顯神威。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坦克火力和裝甲防護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反坦克手榴彈和槍榴彈越來越無法完成它的反裝甲使命,其威力、作戰距離以及後坐能量之間的"盾越來越難以解決。隨著步兵反克火箭筒和步兵反坦克導彈的興和發展,反坦克手榴彈和槍榴彈新地充當了配角。

但是,反坦克手榴彈和槍榴彈作為步兵反坦克的最後手段,其地位是不容取代的。儘管在威力上它難以有效地擊毀現代新型主戰坦克,但對付一般坦克的側裝甲、後裝甲和頂裝甲及步兵戰車和其它輕型車輛還是足以勝任的,是步兵用於對付坦克、步兵戰車及其它裝甲目標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攜帶型近戰利器,在反輕裝甲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70年代以後,經過重新定位,反坦克手榴彈和槍榴彈的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法國的「呂歇爾」58mm槍榴彈系列、「呂歇爾」40mm槍榴彈系列便是其較為突出的代表。

美直瞄反坦克武器系統

興旺發達的反坦克火箭筒,二戰中,出現了大規模的坦克戰,大威力火炮只能毀傷部分集群裝甲,仍有眾多的坦克沖至步兵陣地前沿,突破防線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因此,加強單兵近戰反坦克火力,發展一種實用性強、威力大的近戰反坦克武器已成為步兵的迫切需要。這期間,美國陸軍上校斯金奎發明了60mmMI型火箭筒,因其外形類似名為"BAZOO"的管形樂器而得名「巴祖卡」,它便是最早出現的輕型反坦克火箭筒。1942年11月在北非登陸作戰中, 「巴祖卡」成功地挫敗了德國裝甲部隊而首戰告捷。戰爭驅使德軍加快了對單兵有效反坦克手段的研究, 1943年,德國人成功地研製出了輕型反坦克火箭筒「鐵拳」系列,開創了單兵-次性使用反坦克筒式武器發展的新紀元。

反坦克導彈

「巴祖卡」和「鐵拳」在二戰中的成功使用,掀起了戰後發展反坦克火箭筒的熱潮,世界上許多國家競相研製和裝備反坦克火箭筒,從而引發了一批新型反坦克火箭筒問世。朝鮮戰爭中,美軍大量裝備了M20型88.9mm反坦克火箭筒(又稱「超級巴祖卡");越南戰場上,M7266mm反坦克火箭筒成為美軍對付坦克、裝甲車輛和工事碉堡的有效武器;中東戰場上,美國的M72系列反坦克火箭筒和前蘇聯的PIT-7反坦克火箭筒隨見。單兵反坦克火箭簡逐步發展為步兵最基本的反坦克武器。

70年代以後,反應裝甲的現,使原有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然失色,反坦克火箭筒的發展出:了輕型和重型兩大分支。一方面以美、蘇為代表的一些國家認為,7來地面反坦克作戰主要依靠反坦克導彈,火箭筒只能對付輕型裝甲目標,因此,他們大力發展具有機動和突擊特點的單兵一次性使用的攜帶型反坦克火箭筒,如美國M72系列火箭筒,蘇聯的MTT-18和PI22,並以其輕便靈活、適用範圍廣等特點,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以法、德為代表的多數國家則認為,未來地面戰場的裝甲密度日益增大,僅靠數量有限的反坦克導彈是難以取勝的。他們強調在繼續發展輕型反坦克火箭筒的同時,重點發展大威力、多功能火箭筒,例如法國的「阿皮拉斯」,德國的「鐵拳」3等,它們均能摧毀裝有複合裝甲的主戰坦克,有效射程提高到500m~1000m。與此同時,發射時微聲、無煙、無光、無焰,能在有限空間內發射的反坦克火箭筒也相繼問世。

蘇聯反坦克武器

90年代後,為對付反應裝甲串聯戰鬥部火箭筒開始裝備部隊。為了提高單兵的綜合作戰能力,不少反坦克火箭簡向多用途、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發展,出現了與高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遙控或自主式智能型火箭筒,如德國的「帳蛇」火箭筒等。

前途無量的單兵反坦克導彈,二戰末期,德國設計的「x-7"反坦克導彈(又名「小紅帽」)堪稱反坦克導彈的鼻祖,但納粹德國的滅亡,致使該導彈尚未投入使用就停止了進步試驗和生產。然而,其先進的設計思想,準確而有效的打擊能力,引起了反坦克武器設計專家的極大關注,同時,也開創了單兵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歷史。

反坦克武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總說裝甲 的精彩文章:

金策一號火箭炮揭秘
答讀者問二之反坦克導彈戰鬥部有哪些發展趨勢

TAG:總說裝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