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希望中方延長中繼星壽命 方便自己登陸月背

美希望中方延長中繼星壽命 方便自己登陸月背


  1月11日,國家航天局對外宣布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五戰五捷,連戰連捷」的成績。《面對面》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聽他講述圓滿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嫦娥四號和地球間的「鵲橋」——中繼星


  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地球強大的引力讓月球永遠只是同一面對著地球。因此,人類雖然成功登月,但月球背面卻始終保持神秘,因為飛臨月球背面的人類探測器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登陸月背,不僅要面對它與地球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而且還隔著通信信號無法穿透的月球球體。怎麼解決這個難題,是嫦娥四號計劃能否實施的關鍵環節。


  探月工程找到的辦法,就是在嫦娥四號和地球之間架設一個「鵲橋」,也就是發射一顆中繼星到達一個既能看到地球,又能看到月球的地點,承擔在月球背面和地球之間建立通訊的中繼任務。 


美國科學家提出多項合作請求 中國展現大國姿態:沒問題!


  美國科學家提出多項合作請求 中國展現大國姿態:沒問題!

  起初,得知中國要發射中繼星並探測月背時,美國科學家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向吳偉仁提出了合作請求。美方提出,能不能延長中繼星的使用壽命,能不能在嫦娥四號上放美方信標機。吳偉仁表示,都沒問題,都可以解決。



  吳偉仁:我們問美國人要中繼星工作時間長一點幹什麼。他不好意思地說,他們準備到月球背面去,中繼星延長一下使用壽命,到時候他們也可以用。我說,我們的嫦娥四號以後可以給你當信標機。 


  在確定了嫦娥四號的探月計劃和時間後,美方還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預先獲知著陸時間和地點,讓自己的衛星能調整到著陸點上空,記錄著陸瞬間的精確信息。


  記者:如果結合現在國與國之間各種各樣的關係,我可以不告訴你?


  吳偉仁:我也可以不告訴,但是我想我們大國還得有大國的姿態和氣度,對美國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它一直想測隕石撞擊月球,能夠揚起月塵的狀態,這個很難,概率太小了,很難實現。但這一次我們有這麼一個機會,所以美國人就希望抓住這個機會,我們願意提供給他們。


  記者:您覺得考慮這個問題,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還是說有國界的科學家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吳偉仁:兩國的科學家還是希望在一起合作的,當然我們自己拍下來了,這個揚塵我們自己測下來了,但是美國人可以從另外更宏觀的角度來測量,這個成果應該雙方共享。


  嫦娥四號帶有多國合作載荷 對世界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另外,此次嫦娥四號攜帶的科學儀器設備不僅來自中國,還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因為很多國家都提出要跟中國合作,所以嫦娥四號共有五六種國際合作的載荷。



  記者:我們國家花了這麼多錢,用了這麼多科學家做這件事,為什麼要幫著人家做載荷?


  吳偉仁:近幾百年中國落後了,從近現代科學技術來說,我們還是受益於西方國家的,我們沐浴了世界科技發展的雨露,享受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恩惠。現在我們有能力了,經濟發展了,科學技術也在逐漸追趕世界科技發展步伐。就像習總書記講的,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對世界科學技術作出貢獻,我們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回憶感人瞬間:像送孩子一樣送別月球車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2018年6月14日,「鵲橋」中繼衛星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千米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軌道的衛星。這意味著,嫦娥四號終於可以行動了。



  吳偉仁:第二天探測器就要送到火箭上去了,技術工人師傅非常感慨,送上車之前專門摸著探測器和月球車,告誡它「要聽話,一路走好,不要走偏了,不要摔下去了」。說這些話時,工人師傅都在掉眼淚。他們幹了幾年了,很有感情,就像送自己孩子一樣。


  記者:您也是?


  吳偉仁:對,我們好多人都這樣,就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遠方。


  記者:在上面再也回不來了是嗎?


  吳偉仁:回不來了。


  一個民族需要仰望星空 中國深空探測將越飛越遠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之後,相繼完成了中繼星鏈路連接、有效載荷開機、兩器分離、巡視器月午休眠及喚醒、兩器互拍等任務。每一個舉動、每一步都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2019年1月11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五戰五捷,連戰連捷」的成績。



  吳偉仁表示,現在我們還在月球附近,下一步我們要到火星附近,再往後,我們要向太陽系邊際發展,距離地球150億公里左右。



  記者:有沒有聽到過這些話,自己很多問題還沒解決,跑那麼遠搞那些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事情,幹什麼?


  吳偉仁:有很多人都這麼說,當然我們自己的事情要搞好,比如現在我們國家幾千萬人口還沒脫貧,這是應該解決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瞄準更遠的深空。有一個哲學家說過,一個民族如果不抬頭仰望星空,只埋頭腳下的事情,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也是沒有未來的。我們有13億人,是一個大國。我希望在我們這一代或者下一代能夠把我們這個航天大國變成一個航天強國,現在我們說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下一步我們能夠領先世界水平,那是我們這幾代人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阿波羅登月造假?那些有關月亮的謠言,你信過幾個?
剎車、開繞:嫦娥四號成功進入環月軌道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