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網路

家學寶主筆團 | 江垚

寒假快來了,終於又到了可以帶娃出遊的季節。

每年都會安排出一段時間,帶著孩子去旅行,已經成為習慣。作為一名已婚但依然嚮往遠方的新時代媽媽,不管是單身時,還是婚後二人世界,或是在有了孩子之後,依舊會每年計划去幾個地方旅行,國內國外,具體依據時間情況、經濟條件以及家人能否同行來決定。

和朋友聊起來,也是鼓勵他們多拿出時間帶孩子外出旅行,經常聽到的回答是:


太忙了,哪有時間啊! 沒錢啊,去不了**國家。 帶著孩子簡直是自找苦吃,我還是省點力氣在家宅著吧。 ……

沒錢沒時間,這些確實是客觀因素,但要說帶著孩子旅行一定是「自找苦吃」,就不敢苟同了。特別認同一位同樣喜歡帶著孩子旅行的朋友分享的一句話:

旅行中的一點一滴其實都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痕迹,自己聞過花香、淌過湍流的小溪、看過日出時的太陽、聽過鳥飛過叢林的聲音,這一切都在打開她的感官,我相信這是最真實的教育。

以上這段話,深有同感。

帶孩子旅行,是一場浪漫又現實的教養之旅。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圖片來源網路


1

旅行看似短暫又勞累,實則蘊藏著各種教育時機。

從孩子2歲開始,就帶著他出去旅行了,有一家三口一起去的,也有帶著拖家帶口一大家子一起出去的,在家人都沒時間的情況下,我也會自己帶著他出去短途旅行。

很多人覺得孩子太小,一起旅行是個麻煩。其實在日本和歐美的一些國家,帶嬰兒,低齡兒童外出旅遊已經是很普遍的了。

2017年日本有個大眾市場調查,詢問了1151名20歲以上的男女:

第一次帶孩子旅行的時候是幾歲?

42.1%的人回答是「1歲未滿」,75%的人回答是「3歲未滿」。

隨著國內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父母的教育理念也隨之提升,越來越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意識到了從小帶孩子出行的益處。有很多不經意的瞬間,其實是親子教育的好時機:

讓孩子學會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旅行中難免會遇到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情況,不怎麼跟團,通常就得自己籌劃如何換乘達到目的地,坐公車、擠地鐵這些在平時生活中在普通不過的事,因為放在日常生活里,反而不見得有機會讓孩子體驗到。

出門一般有私家車,如果遇到需要坐公車地鐵,也絕對是大人幫著刷卡買票,孩子反而對公共交通工具沒有那麼多認知。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圖片來源網路

我在旅行就觀察過,如果讓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買車票,不僅鍛煉他與人的溝通表達能力,又有助自信心培養。

比如去日本那次,孩子就嘗試自己買車票,自己檢票進站,雖然還不太會英文,但通過比劃,也能完美完成,而且因為日本良好的服務態度,孩子回來後也學會了經常說「謝謝」。

讓孩子自己決定吃什麼

可能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孩子換了環境,吃得會更好。一位朋友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孩子在家裡因為老人日常在帶,養得很嬌氣。帶著去了一趟美國自駕游,回來吃飯特別好,因為在旅行中,父母也沒法給準備特別精緻的食物,也不一定保證能吃到中餐,一日三餐反而吃得自在許多,孩子頭兩天還對漢堡薯條特別著迷,後面幾天自己突然換口味了,開始好好吃水果蔬菜,也嚷嚷著想吃家裡姥姥做的飯了。

朋友感嘆說:


還是中國胃強大啊!

其實孩子本身對吃飯是沒有排斥的,之所以在家不好好吃飯,有可能是食物的種類和花樣太千篇一律,也可能是被吃飯本身束縛住了,逆反心理,再加上老人寵溺縱容,所以養出了吃飯難的嬌氣病。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一出去旅行,吃飯環境變化了,食物類型變化了,新鮮感和好奇心會刺激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旅行的體力消耗也會讓他們不再挑剔食物本身。

旅行可以治好熊孩子病

可能每個人都在公共場合遇到過熊孩子,熊孩子的幾大利器:

不分場合,尖聲尖叫。

不管對象,撒潑耍賴。

不顧情況,任意妄為。

可能你會說旅行中遇到的熊孩子才多呢,確實,也正因為旅行中孩子的教養問題會暴露得更明顯直接,也更容易被外人指指點點,才會刺激家長做出調整。

要知道,孩子表現出的教養問題,主要還是源於父母的管教不利。

所以與其說旅行能治好熊孩子病,不如說是旅行能發現熊孩子病的根源,給父母一個機會「治好」它。


2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旅伴,親子關係可以變得更和諧而浪漫。

帶著孩子去旅行,和單身時的旅行最大的不同在於:

孩子會成為鏡頭下的那個自己。

在海邊,拍一張落日餘暉下的孩子背影,孩子慢慢長大,也開始拍我們的背影。像極了龍應台的《目送》里寫的: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圖片來源網路

帶著孩子去每一站的博物館,慢慢養成了他喜歡看展的習慣,聊的話題也打開了很多,不再拘泥於學習、日常生活的瑣碎,我們可以聊藝術、文學、歷史……

旅行還能增加孩子學習動力,比如去英語國家旅行,學到多少英語單詞是其次,增加語言興趣是關鍵。

孩子慢慢長大,最難得的是能和他們一直有話聊,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包括眼界、學識和價值觀,更需要孩子願意跟父母聊,這一點從小就要養成,而旅行就是一次次的親子相處契機。

有時,我會很感嘆:

親子關係、戀人關係、夫妻關係,最終都是朋友關係,在平等與尊重的基礎上,才會收穫最溫暖真誠的對待。

3

做好出行前規劃,親子旅行就成功了一半。

旅行也並不是都會一帆風順,有些旅行不單沒有增進親子關係,可能還會毀了親子關係,一家人出行,回來都氣鼓鼓的,當然不是所希望看到的情況。

以下是整理總結的建議,供參考:

1. 把旅行分為不同類型

  • 一家三口的旅行:

    和愛人一起帶著孩子出行。這樣的旅行最符合親子旅行的概念,夫妻共同參與,同時避免了隔代關係的介入。每年這樣的出行安排1-2次,可以選擇自駕。過程中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非常能考驗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 和愛人的二人之旅:

    我非常主張即使是婚後有了娃,也要每年有至少1次的二人旅行。不一定是遠途的,哪怕就是方圓100里以內的短途旅行也適宜。旅行是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婚前婚後都需要不斷了解!
  • 帶上父母親的一大家子旅行:

    這樣的旅行最好每年也能安排上,原因是同時作為子女和父母的我們,也同樣需要維護好與長輩的關係。

出行人口一多,安全和舒適就是第一位的,自駕和多地輾轉的旅行,就盡量別考慮了。

2. 根據不同旅行類型,做好清單規劃

選擇出行地點之類的問題應該取決於要參與此次旅行的人,而確定交通、住宿之類更是應該參與人共同分擔,此處無需多談。我要說的重點在於:

親子旅行,非常鍛煉父母親的規劃能力,尤其是前期準備是否充分。

簡單的3點小建議:

  • 清單一定要列!

    別以為自己一定都能記得住,清單逐步補充完善才能確保萬一,專門給自己準備一個旅行清單手帳,還能作為日後的一種回憶。
  • 物品分門別類整理及放置。

    好找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分類放,還能節省旅行箱的空間。
  • 提前查詢目的地的各方面情況,包括天氣、地理交通等。

    和旅行攻略不同的在於,不完全是為了出行,更多是提前了解是否要提前準備好應季物品,尤其是孩子有過敏史的話,目的地的飲食、天氣狀況就要格外關注。

具體要帶哪些物品,這個要看每個家庭的出行習慣,沒有統一標準。只有一句話是通用的:

自己旅行,怎樣皆可,帶娃旅行,多想沒錯!

童書出版人三川玲主張:孩子從小就該去旅行。

風景你和孩子一同看的,你看到了多少,孩子也會看到多少。

帶孩子去旅行,看似是消費一場,實則是學習教養!

圖片來源網路

寒假期間,別只給孩子報班補課了,也策劃一場旅行教養課吧!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