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傳奇:西泠印社社長之職累計空缺近60年!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2018年11月13日,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員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和社團領導班子。社長人選繼續空缺,劉江任執行社長。
其實,自2018年2月6日凌晨,國學大師、第七任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先生仙逝,享年101歲後,有「天下第一社」之美譽的西泠印社掌門之位就長期空缺,歸根到底,還是目前無人能扛此大旗,不是民眾不支持,就是自身底子不夠厚,人們不禁會想:誰是西泠印社新掌門人?難道就這麼一直空下去嗎?
西泠印社七任掌門人
西泠印社一直秉承「學術第一」的治社原則,歷任社長都是德才兼備的藝壇泰斗、學術界領袖。自1904年創建至今,114年來,僅有7人擔任過社長,先後分別為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啟功、饒宗頤。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這過程中,西泠印社社長之職累計空缺近60年之久。
今天,我們以時間為序,回顧西泠印社的傳奇百年,領略七任已故社長的風采!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等人在杭州孤山買地築室,創立印社。先後建造了仰賢亭、還朴精廬等九處園林建築,印社初具規模。最初的10年經營期間,社長一職空缺。
首任社長:吳昌碩(1913~1927年在任)
1913年,在紀念建社10周年的盛會上,眾人公推清末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一時間,金石篆刻、書畫、鑒賞、考古、文學大家聯袂入社,就連遠隔重洋的日本名家也渡海前來參加盛會。
篆書「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藏
吳昌碩(1844.8.1~1927.11.29),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文房圖
西泠印社藏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
1927年,吳昌碩逝世,創社名家之中無人接任,社長之職空缺長達20年。
篆書「雪廬」
西泠印社藏
篆書《壬子題名》
西泠印社藏
篆書《詩·秦風·小戎》三首
西泠印社藏
荔枝圖
西泠印社藏
第二任社長:馬衡(1947~1955年在任)
1947年,在西泠印社成立40周年紀念會上,由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王福庵提議,推舉「中國金石學第一人」馬衡擔任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
馬衡(1881~1955),浙江鄞縣人,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
「暇日參年」聯
西泠印社藏
早年入讀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學習經史、金石諸學,精於漢魏石經,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1952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過燕下都遺址的發掘,對中國考古學由金石考證向田野發掘過渡有促進之功,被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
致許紹棣信札
浙江圖書館藏
1955年,馬衡逝世,社長之職再度空缺8年。
李白詩《峨眉山月歌》
天一閣博物館藏
第三任社長:張宗祥(1963~1965年在任)
1963年秋,在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大會上,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張宗祥正式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
張宗祥(1882~1965),浙江海寧硤石鎮人。學者、書法家。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
望雲草堂
西泠印社藏
少時與蔣百里一起勤奮苦讀,俱文采斐然,齊名鄉里。長大成才各有貢獻,硤石鎮上流傳「文有張冷僧,武有蔣百里」之說。清光緒二十五年中秀才,二十八年中舉人。先後任教於硤石開智學堂、桐鄉桐溪學堂、嘉興府中學堂和秀水學堂,以講授地理出名。清光緒三十三年應聘至浙江高等學堂任教,又兼教於兩級師範學堂和杭州府中學。建國後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
摹南田山水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張宗祥治學勤奮謹嚴,經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 300 多種,已出版的有《說郛》、《國榷》、《罪惟錄》、《越絕書》等。生平抄書成癖,邊抄邊校,往往夜以繼日,運筆如飛,一晝夜能抄二萬四五千字。一生抄校 9 千餘卷,前無古人。
觀瀑圖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其書法學李北海,兼融漢魏碑法,雄渾洒脫,一氣呵成,流傳頗廣。亦善畫,印有《冷僧書畫集》。工詩能文,精鑒賞,通曉醫藥、戲曲、文學、史地等。崑曲《十五貫》解放後演齣劇本亦由其改定。他重視鄉邦文獻,海寧學者著作經他校訂的有 500 多卷。1957年,將藏書 2000 余冊捐贈給海寧縣圖書館。
自作詩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1965年,張宗祥逝世,其後又經歷混亂的十年,社長之職一直空缺14年。
李白詩《橫江詞》二首、
《贈汪倫》、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海寧市博物館藏
黃燮清詞《齊天樂》
海寧市博物館藏
「豈能但求」聯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第四任社長:沙孟海(1979~1993年在任)
1979年,在西泠印社成立75周年大會上,著名學者、文學泰斗沙孟海,當選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鄞縣沙村人。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考古學會名譽會長等職。
筆歌墨舞
西泠印社藏
沙孟海出生於名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早習篆刻,曾就讀於慈溪錦堂學校,畢業於浙東第四師範學校。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擔任家庭教師期間,有幸接觸到十分仰慕的康有為、吳昌碩等大師,對以後書法和篆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25年任教商務印書館圖文函授社期間,從馮君木、陳屺懷學古文學,學藝大進。章太炎主辦的《華國月刊》,多次刊載他的金石文字。
杜甫詩《望岳》
君匋藝術院藏
陸遊詩《學書》
君匋藝術院藏
其書法遠宗漢魏,近取宋明,於鍾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獨特的書風。兼擅篆、隸、行、草、楷諸書,所作榜書大字,雄渾剛健,氣勢磅礴。沙孟海學問淵博,於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1993年,沙孟海逝世。
毛澤東詞《浪淘沙·北戴河》句
西泠印社藏
「石友新邦」聯
西泠印社藏
「高會丹篆」聯
西泠印社藏
吳昌碩詩句
西泠印社藏
第五任社長:趙朴初(1993~2000年在任)
1993年,佛教領袖、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被推舉擔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
趙朴初(1907~2000),出生於安慶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是嘉慶元年(1796年)狀元趙文楷的後人。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紀念章題字
西泠印社藏
早年從事佛教和社會救濟工作。1936年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曾任上海慈聯會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負責收容工作,動員、組織青壯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參加憲政促進運動。1945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自作詩《賀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
西泠印社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顧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1983年6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1997年,趙朴初為籌建中國印學博物館題寫館名。
自作詩《賀西泠印社建社七十五周年》
西泠印社
2000年5月21日,趙朴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自作詩《過甌江》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重遊延安》
西泠印社藏
「書卷談笑」聯
天一閣博物館藏
第六任社長:啟功(2000~2005年在任)
2000年,著名書畫家、文物鑒賞家啟功當選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長。
啟功(1912~2005),字元白,滿族人,自稱「姓啟名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榮譽委員。集教育家、文物鑒定專家、古典文學專家、語言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於一身,著有《啟功書畫集》、《啟功叢稿》、《詩文聲律論稿》、《漢語現象論叢》、《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論書絕句》等多部著作。
賀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紀念畫冊題字
西泠印社藏
啟功執教六十餘年,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人才。他為促進祖國教育事業,報答老師教育之恩,延綿陳垣先生的教澤,用出售字畫所得200餘萬元,設立了勵耘獎學金。
西泠印社成立八十五周年題句
西泠印社藏
啟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為「啟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
對於書法藝術本身,他也有很多創見。一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並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啟功卻發現,字的重心不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還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005年,啟功逝世後,新社長人員一直難產,空缺近7年。
姜夔詩《湖上寓居雜詠》
西泠印社藏
蘇軾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五
西泠印社藏
印人書廊
西泠印社藏
第七任社長:饒宗頤(2011~2018年在任)
2011年底,國學大師、漢學家饒宗頤受邀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饒宗頤(1917~2018),潮州人,祖籍梅縣銅琶村,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以及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校名譽教授。
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中國學術界曾先後將其與錢鍾書、季羨林並列,稱之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 。
長樂延年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1949年到香港,1952年曾於新亞書院任教。1952年至196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1968年至1973年獲新加坡大學聘為中文系首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期間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教授。1973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至1978年退休。其後在法國、日本、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周遊講學。
白荷禪意
2018年,饒宗頤先生駕鶴西去,社長之職再度空缺。
「振衣濯足」聯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惟天如月」聯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夢窗詞意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雲林筆意山水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藏
在「大師滿地走」的今天,想推選出各界公認的下一任西泠印社社長何其之難,當代學術界,又有誰有資格繼續執掌走過115年春秋的西泠印社呢?社長之職或將再次常年空缺嗎?


※書法與風水之間的關係
※這8條遠離癌症的鐵律,您一定要守住!
TAG:藝術生活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