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佳兆業上市平台矩陣的野心和危機

佳兆業上市平台矩陣的野心和危機

1月14日晚,振興生化(000403.SZ)宣布,當天廣東雙林已領取新的營業執照,將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浙民投提名併當選為執行董事的楊成成,並啟用新的公司公章。

此際,距離1月12日,振興生化監事會主席、廣東雙林副總經理王衛征被帶走調查已有兩日。

「公章事件」終於告一段落,但佳兆業(01638.HK)的煩惱未完,其正逐漸喪失對廣東雙林的控制權,在振興生化層面,無論是持股抑或是董事會席位上均無優勢。

或許是上一波房地產業務帶來危機讓佳兆業更迫切地期待分散風險,在2017年第一季度復牌前後,佳兆業把集團戰線無限拉長,先是在2016年10月舉牌美加醫學(00876.HK)並一路增持至最大股東;2017年2月,佳兆業爭取體育產業龍頭股中體產業(600158.SH)控制權,但無果。2017年3月27日,佳兆業停牌兩年後復牌,此後更是頻繁出手,同年7月收購南太地產(NTP.N)控制權,9月收購明家聯合(300242.SZ),11月入股振興生化,2018年12月分拆佳兆業物業(02168.HK)上市。

六個上市平台,這些年來,以多元化發展資本矩陣著稱的恆大,也不過如此。于振興生化的失利看來更像是佳兆業精力與資金無暇跟上的必然。此後,佳兆業將在振興生化扮演何種角色的問題,與以何種姿態對待多元化上市平台問題,殊途同歸。

豪取上市平台

從罷免廣東雙林總經理朱光祖開始,佳兆業便又陷於因股權與核心公司控制權衍生出的糾紛中。

廣東雙林是振興生化的核心公司和主要業務實體。2017年11月,佳兆業以21.87億元,收購振興生化18.57%股權。這是振興生化原控制人振興集團不敵外來資本大鱷浙民投後,尋求退出的結果,也是佳兆業業務擴張的主動行為。

從公開資料看來,振興生化是佳兆業持股超過5%的第五個上市平台。

佳兆業首先行動的是美加醫學。2016年10月,彼時佳兆業還正為審核財務數據、發布年報、爭取復牌而努力,卻分出精力去舉牌一個與房地產開發業務毫不相干的美加醫學,一家從事義齒製造和銷售的公司。

佳兆業在美加醫學出手迅猛,一如其近年於資本市場的凌厲。港交所披露易數據顯示,2016年10月、11月兩個月,佳兆業和佳兆業董事會主席郭英成個人分別出手,一舉拿下美加醫學近30%股權。

此後經過2017年的供股包銷和2018年的小幅增持,目前佳兆業持有美加醫學42.99%股權,美加醫學也索性在2018年更名為佳兆業健康,正為真正的「佳」系企業。

撇開沒有拿下的中體產業,2017年,佳兆業又取得了南太地產、明家聯合、振興生化三個上市公司控制權或成為主要股東。

2017年7月,佳兆業收購紐交所上市公司南太地產原主要股東顧明均夫婦持有的約650.4萬股,17.7%股權,總代價1.1億美元,人民幣約7.5億元,其主要資產為深圳寶安區和光明新區的三宗土地。

這些工業用地能配套一定公寓產品進入住宅市場銷售。近日,位於深圳光明的南太雲創谷已亮相。

2017年9月,佳兆業宣布以17.6億元的價格收購明家聯合21.25%股權,並獲得這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其時佳兆業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次收購是佳兆業實施多元化轉型、進入「互聯網 」科技領域的重要一步。明家聯合是一家互聯網行銷公司。

2018年5月,有消息指稱佳兆業拖欠原控股人收購尾款,質疑佳兆業債務壓力沉重。隨後已更名為佳雲科技的明家聯合稱,稱佳兆業已支付完畢所有款項,公司不存在控制權不穩定的情形。

至於佳兆業物業,更是亂市中上市融資,又受市場等因素影響而破發的故事。

郭英成解釋過佳兆業多元化和股權收購的邏輯,做舊改出身的佳兆業,在深圳等地拿到的舊改項目,涉及各個產業或要求相關配套,佳兆業不做別人也會做。

無論如何,房地產業高增長終有一天會到頭,而相比單純的地產股,產業多元且綜合的股票似乎能獲得更高資本市場估值。

進退之間

但其中艱難不容忽視。把一個業務版塊分拆運作上市不易,收購回來的上市公司中雙方團隊的融合、對全新業務的適應、人事管治更加費神。

1月14日,振興生化稱,廣東雙林原公司公章及其所形成的空白憑證和空白文件一律作廢並不得再使用,繼續使用原公司公章所產生的一切法律責任均由使用當事人自行承擔。

掌管原公章的佳兆業,再也不能代表廣東雙林作官方決策和發聲了。廣東雙林和介入廣東雙林的佳兆業將何去何從?

一名來自廣東雙林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目前佳兆業和浙民投正在和談。佳兆業剩在雙林的高管已不多了,除了王衛征,只有一個財務總監王慶生,新的人事任命還沒下來,現在可以說是浙民投說了算。」

接下來,佳兆業是否會安守財務投資者角色,還是按其於資本市場的一貫作風來獲取控制權,截至發稿前,佳兆業未向第一財經作出回應。

即便有絕對持股優勢、完全由佳兆業控制的佳兆業健康(即美加醫學),同樣經營不易。2018年半年報顯示,佳兆業健康收入同比增加25%至1.27億港元,但凈利潤卻從2017年的0.069億港元萎縮至0.011億港元,原因包括勞工成本上升、政府補助減少等。

即便有佳兆業的資本運作,但這隻從上市以來股價便未曾超過1元的老仙股,在佳兆業介入後,股價亦未得到提振,反而處於長期陰跌中。

第一財經測算過,包括包銷和郭英成個人持股在內,佳兆業持股佳兆業健康總耗資9.264億港元,然而盈利分紅和股價回升難以預期。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佳雲科技等平台,好在南太地產的土地變現容易,佳兆業收回成本不難。

2018年上半年,佳兆業銷售金額增速放緩,下半年深圳多個項目入市拉升公司全年銷售業績。據佳兆業公告消息,2018年全年,公司總合約銷售業績為700.59億元,合約建築面積為383.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加56.7%、37.7%,平均售價為18261元/平方米,同比增加13.8%。

佳兆業頻頻向資本市場出手的2017年,公司凈負債率達300%,到了2018年上半年,佳兆業凈負債率下降約42個百分點,降低至258%,但仍不足以讓郭英成滿意。

佳兆業凈負債率的理想目標是去到200%以下,但降負債是個長期過程。按照佳兆業行政總裁麥帆此前表述,佳兆業會繼續降槓桿,控制債務規模,現金為王。

2016年、2017年、2018年,佳兆業均有新增上市平台,在這種背景下,2019年佳兆業會再出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三亞「遊艇之都」進行時:未來一萬個遊艇泊位都不夠
股權質押爆雷,6券商計提大額資產減值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