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盧德之:文明交互與文明升級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盧德之:文明交互與文明升級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文明交互與文明升級

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到訪一行座談交流時的講話

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盧德之

(2019年1月7日)

尊敬的艾瑞克·葛芬柯副校長:

各位好!這些天,北京的天氣比較冷。你們冒著嚴寒來到我們這裡交流指導,我們非常感動。所以,熱烈歡迎艾瑞克·葛芬柯(Eric Garfunkel)副校長一行訪問華民慈善基金會!

1

7年來,我們與羅格斯大學的合作卓有成效

華民慈善基金會和羅格斯大學合作已經7年了。我們同羅格斯大學7年來的幾任校長,還有愛德華茲校長等,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羅格斯大學華民中心在黃建忠教授領導下,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應該說,我們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華民慈善基金會成立至今快11年了。我們正在努力創造了一套價值理念,即以資本精神和共享文明為主要內容的一套價值理念,包括一系列新的概念範疇等。到現在,我們所做的這項工作在國內的影響比較好,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與羅格斯大學所做的有關的研究、評價與推介有一定關係。比如我的《資本與共享三部曲》在美國和歐洲學界、公益界有比較好的影響。這套價值理念也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同與支持。可以說,華民慈善基金會作為一個研究型、思想型基金會,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而且這些特點也初步得到行業內的認同。目前,國內有幾個很重要的慈善工作平台,比如說基金會中心網、深圳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等,都是我兼任理事長。

我們和羅格斯大學合作已經7年了。在國家民政部等有關部門支持指導下,我們的合作卓有成效。我們也在不斷地總結經驗。比如國內許多學者、學生通過羅格斯大學華民中心這個平台建立了正常的訪學體系、研究機制、學習機制。據統計,7年來華民研究中心已經出版4部書籍、15本慈善手冊、40份研究報告,以及4個中國的NGO的案例研究;舉辦7屆中國遊學方案和5次國際服務實習計劃,已帶領近200名美國教師和學生走進中國,為中美教育交流探索了新的方式。華民研究中心還成功開發並實施了4個培訓課程,接待了27位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支持了4個博士生,其中1人已經畢業,現在香港工作。同時,還為20多名社會工作本科和碩士生,提供了專業實習機會。特別是中國去的訪問學者,通過學習、交流,回國後初步在國內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羅格斯大學華民學派。他們把很多美國社會工作的知識、案例和實操經驗引入國內的教學和實踐當中,產生了積極的交流效果。今年4月27日,我們將在湖南省張家界召開一次「共享與發展」研討會,參加會議的人主要是到羅格斯大學訪學的華民學者。大家希望更好地總結去羅格斯大學訪學、交流的經驗與成果,進一步擴大華民學派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非常感謝羅格斯大學對華民慈善基金會展開的交流與合作,非常感謝幾任羅格斯大學校長,特別是愛德華茲老校長,以及羅格斯大學的老師們對華民研究中心的支持。在新的一年,我們希望通過我們今天的交流,能使我們的合作得到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目前中美關係比較微妙的時刻,我們希望我們學界的力量、民間的力量、慈善的力量能夠充分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2

中國至今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人類歷史的認知範圍

我是一個企業家,也是一個學者,曾經還是一個官員。現在,我每年都在大學裡帶博士生。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說,中國這麼眾多的人口,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集體進入現代化,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表現。現在看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確實產生了以往人類社會並沒有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怎麼認識這些困難和問題?怎麼找到解決的方案?中國一直是一邊在持續發展,一邊在積極探索。可以說,這是國際上所有的經濟學家、國內許多經濟學家都沒有預料到的。中國至今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人類歷史的認知範圍,需要人們作出新的、公正的解釋。簡單地用西方的一套方法顯然解釋不了中國,甚至誤判中國;中國需要自己向世界解釋自己,解釋好自己發展對促進世界發展的價值與意義。

我是1979年進入大學的,到今年剛好40年。從大學到現在,我一直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參與者,也是得到了實惠的收穫者。我作為一個企業家、一個學者,特別是作為一個湖南人、一個毛澤東家鄉的人,自然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對中國發展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以及或許存在的問題,作出自己的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案。那麼,怎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呢?對此,我懷有特彆強烈的個人興趣。我想,也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對此有興趣,我們這一代人中有很多人都有興趣,特別是各行各業中很多有理想、有擔當的人,都會有興趣。當然,大家對這段歷史到底怎麼看,怎麼解決發展的問題,許多觀點會是共通的,但也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這都沒有關係。大變革時代,這也是正常的社會現象。比較來說,我選擇的是通過慈善這個獨特的角度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

最近10多年來,我跟西方朋友的交往也增多了,特別是和美國慈善界、學界以及政界的許多朋友在接觸、交流過程中,越來越真切地感覺到了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人類社會目前確實處在一個轉型的過程中,也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周期的大調整階段。此時此刻,人類社會到底應該朝著一個什麼樣的方向走呢?我想,各個國家的政治家們、智者們、哲學家們等應該都在思考,都在為此付出行動。這些年裡,華民慈善基金會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在現在這個全球大調整階段,也是中國大發展的階段,面對各種國際國內矛盾疊加在一起的複雜情況,如何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如何把握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的關係呢?華民慈善基金會希望展開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從慈善的角度入手,深入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並對這些問題作出自己的思考與研究。當然,這可以說是華民慈善基金會的一個社會理想。我個人也在思考這些問題,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從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狀態來看一些問題,我覺得似乎缺少一種科學的財富觀。一個人、一個家族,在創造了財富、有了錢以後,到底怎麼認識這些錢,怎麼處置這些錢呢?這些錢與家族的發展存在怎樣的關係呢?這一切都需要樹立一種科學的、與時俱進的財富觀。從社會層面來說,一個社會也必然樹立一種科學的財富觀,社會才有可能健康發展。我作為一個企業家,有條件做一些實踐探索;作為一個倫理學者,我有責任來思考這些問題。我找到的切入點、落腳點就是慈善。慈善擁有悠久的歷史,慈善還具有世界普遍性。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但對慈善卻擁有相當一致的認識。所以,從慈善的角度出發,我們既可以探討中國的很多問題,也可以與世界接軌,討論許多國際社會的問題、人類發展的問題,甚至討論人類社會如何走向未來的問題。比如,在開展慈善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更容易看到和理解人類的一些本質特點,比如人性善。我們應當正視人性的複雜性、人性中的某種側重性。那麼,人類的本性到底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善,也有惡。人類怎麼把人性惡的一面遏制住,把人性善的一面發展起來呢?慈善就是一種很好的人性善的本質表達與實踐形式。而且通過慈善,我們還可以看到人類更多美好的東西。華民慈善基金的一個理想,或者說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從慈善出發,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人類社會向前的一種發展目標,或者說一種發展方向。而且,希望這種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具有廣泛的國際性,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向善的力量、向前發展的動力。為此,我們既需要總結世界經驗,更需要總結中國經驗,特別是中國最近40年來的發展經驗。在此基礎上,我想,人們不管是哪個民族,哪個種族,哪個國家,都能夠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朝著共享發展的方向發展,那才會是人類美好的未來。2013年,我在哈佛大學做過一次演講。我講到的一個觀點是:當今世界應該追求「多極均衡,協同共享」。這個世界,一極是不好的,兩極是最差的,多極才可能均衡。現在,多極已經形成,均衡的機制卻沒有建立;協同的工作,天天在做,共享的目標卻不清晰。這個觀點得到了基辛格先生的認同。他邀請我到紐約做過一次長時間的交流。我覺得,基辛格先生是一位大智者。我在想,面對當今世界的發展,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如果多聽聽基辛格先生的話,這個世界可能會更好一些。

3

人類需要新的認識當今世界的方式與方

現在看來,世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些天,我一直比較關注有關美國的新聞。我甚至擔心美國這個目前世界上最發達的、仍然具有標杆意義的國家,如果發生黨派內鬥等情況,對世界發展來也可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世界正處巨變之中,我們如何認識當今世界呢?為此,最近我講得比較多的問題就是「新三觀」——新時空觀、新人本觀、新精神物質觀。從歷史與現實交匯點上看,到底是什麼力量推動了現實時空發生如此迅速的變化呢?有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也是資本推動的原因,還可能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等等。坦誠的講,去年年初中美慈善家在夏威夷討論全球慈善發展的時候,中美之間的交流彼此還在一個頻道上。但是5月份,我在紐約參加全球慈善協會的年會時,與美國的許多朋友交流時發現,我們在對一些重要問題的認識上,似乎不在一個頻道上了。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很複雜,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原因都有。而且不僅僅是中美之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世界別的地方也出現了許多複雜的問題。對此,我反覆在想的一個問題是,當今世界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狀態?深層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深層原因可以總結為「一大焦慮,三大思潮」。所謂一大焦慮,就是目前大家普遍對未來感到焦慮,未來在哪裡呢?大家似乎都看不到,所以都很焦慮,甚至恐懼。所謂三大思潮是什麼呢?我明顯地感覺到,目前這個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威權主義這三大思潮。而且,這三種思潮又疊加在一起,交織在一起。如何面對、如何處理、如何消解這三大思潮的確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幾年來,世界出現了一批強人,比如普京、特朗普等。強人時代到來了。我們想想,強人時代不是現在才出現。一戰、二戰之前,不也出現了一批強人嗎?當今世界同時出現許多強人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世界的財富迅速增加,相當短的時間裡形成了巨大的財富。但是財富的增長,並沒有給所有人帶來好處,卻帶來了更加嚴重的兩極分化、貧富矛盾。這些矛盾從一國擴大到多國,最後由資本主義帶入世界各個角落,進而帶來了日益深刻的、國際間的掠奪與被掠奪之間的鬥爭,同時也伴隨出現了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宗教主義等問題,從而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三大思潮同時泛起的問題。過去,這三大思潮泛起帶來的許多嚴重的問題,最後導致了世界的分裂和國際秩序的混亂,最後通過兩場戰爭來解決,給人類發展帶來的巨大的災難。二戰結束70多年後的今天,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三大思潮泛起是事實,現實基礎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新時空、新形勢的條件下,無疑需要新思維、新秩序和新方法。也就是說,在時空已經變化了的今天,世界不可能再用一場大的戰爭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了。現在,如果再發生一場大的戰爭,人類也就沒有了。尤其是中美之間更是如此。美國具備把中國毀滅一百次的能力,但中國也具備毀滅美國三五次的實力。一次的結果和一百次的結果是相等的。為此我認為,世界應當加強交流與合作,必須建立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或者說文明形式。歷史證明,不同文明與不同文明之間是能夠相互交流的,能夠互相學習的。不同文明發展到今天,誰也取代不了誰,誰也戰勝不了誰。文明是有基因的。文明與文明之間就應該是一種「求同尊異」的關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誰也不要想著去戰勝誰,大家坐下來交流,增加共識,共同發展。比如民主、自由、公平、正義都是好東西,大家都追求的,儘管彼此的理解存在差別。

4

文明交互與文明升級

最近,我提出了一個觀點,叫文明交互與文明升級。這是我思考很久以後提出的兩個概念。我認為,文明交互與文明升級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一種大趨勢。

所謂交互,就是交流互動,最初是很多互聯網平台追求的一個功能狀態,比如人機交互。我把它借用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中來。所謂文明交互,就是不同文明系統之間的交流、借鑒關係,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質方面的;既描述歷史,也啟迪未來;既連通古今,也昭示未來。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增進了解,達成共識,走向共享。核心詞就是交流、互鑒、融合、升級。所謂文明升級,就是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融合基礎的升級。我認為,文明發展是有自己的規律的,文明發展出現新的情況,也可能出現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談文明重建是困難的,也不太可能重建。所以我認為,一般情況下,文明是重建不了的,只能升級。

當今世界,變化急遽,加上互聯網、人工智慧,包括5G、6G等迅速發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速度、頻率、方式、範圍、層級等,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是世界巨變、人類巨變,也是世界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的基礎,一個很好的發展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推動文明升級,升到哪裡去呢?升到一種什麼文明形態呢?在我看來,那個升級的文明就是「共享文明」。就現實來說,包括文明與文明之間、國與國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矛盾也是可以化解的,也是能夠化解的。人類有豐富的經驗。不過,我思考問題,總堅持一個角度,那就是堅持從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人們總是在考慮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類社會在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人類的個性與類性相博弈的問題,也就是說,有一個人的群體性不斷的發展的過程。在新時空下,在推動共享文明發展過程中,人類的個性和類性則會更多地交織在一起,人的個性和類性總是處於一種不斷的平衡與發展過程之中。所以,人們更應該從人類整體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以全球作為整體來思考問題,而不應當總是糾纏在傳統的誰優先、誰第一的問題上。文明只有先後之分,沒有先進與落後之分。如果總是糾纏在傳統的誰優先、誰第一等問題,就可能不斷激化矛盾;如果走向極端,這個世界就可能存在不下去了。

所以我在想,特朗普先生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一些觀點。中國人沒有做老大的想法。做老大,確實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所以,你當老大,可以啊。但是,當老大必須公正,還不能自私。如果一不公正,二還自私,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大了。

5

為推動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今天同校長先生交流,我還想的是,我們一直在按我們的思考方式研究問題。我們希望把這些研究跟羅格斯大學華民中心的研究結合起來。當年設立華民中心時就是雙主任制,我和愛德華茲副校長都是主任。

今天,怎麼把這個平台進一步的提升,形成一個對口的合作平台呢?合作研究,可能效果會更好。坦誠的講,在這個方面,美國還有幾所大學給我們發出了邀約,希望同我們展開有關合作。但是,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和羅格斯大學合作來做這件事,同時一些研究內容加入進來,開展更進一步的深度合作。對此,我們可以再進行深度的探討。

我們同羅格斯大學合作,還源於我對美國民間交往的情感的高度認同。當年,我第一次去羅格斯大學,也是我第一次去美國。我去羅格斯大學時,是當時的校長接待的。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合作,也沒有談合作。我很清楚地記得,到校長官邸後,我看到有幾隻梅花鹿在官邸園區里活動,感覺特別好。我在美國的第一次演講,也是在羅格斯大學。演講現場,羅格斯大學去了兩位副校長,還有很多教授,他們還提了很多問題。儘管大家是第一次交流,但我覺得,我們交流起來很親切、很溫暖,也很平等。這也是美國人民給我留下的很深刻的第一印象。後來,我把我女兒送到羅格斯大學去學習,我也幾乎每年都會去羅格斯大學。到現在,我們已經結識了羅格斯大學的三任校長。你們的校長換了三任,可我這個理事長還一直在當。所以,我希望我們之間的合作,應當不斷地深化,不斷有效地發展下去。華民中心的黃建忠教授非常優秀,工作很出色。我們希望在今天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合作,不斷提升合作成績,取得更多的成果。特別是對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面對不同文明交流互鑒,通過我們的合作與研究,真正發揮一些積極的推動作用。我覺得,這才是我們合作與發展的共同目標。

艾瑞克·葛芬柯副校長:謝謝盧博士的介紹!特別是聽了盧博士關於人類問題、世界問題、科技問題的哲學思考和分享,非常敬佩盧博士對世界的洞察力。羅格斯大學哲學系在全球排名第三,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齊名。羅格斯大學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也相當前衛,技術哲學也很有特色。我今天就邀請盧博士在今年適當的時候訪問羅格斯大學。我們可以舉行一個專題研討會,邀請盧博士與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們分享大家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哲學問題。希望在盧博士和華民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的合作能夠持續發展,取得新的成果!)

謝謝艾瑞克·葛芬柯副校長的肯定與鼓勵!謝謝你們在這麼寒冷的冬天來到華民慈善基金會!冬天過去後就是春天。歡迎今後多到我們這裡交流指導!非常感謝艾瑞克·葛芬柯副校長的邀請。我想,今年適當的時候,我一定去羅格斯大學拜訪你們!拜訪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們!

(根據座談、午餐會等交流錄音整理,來源:中國故事雜誌)

編輯:呂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思想 的精彩文章:

董並生:德國哲學源於宋明理學
樓宇烈:老莊的順自然與反異化思想

TAG:大同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