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解長征之謎63:解決危機 紅軍怎樣在陝北站住腳?

重解長征之謎63:解決危機 紅軍怎樣在陝北站住腳?

文章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徐焰 馬祥林。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重解長征之謎63:解決危機 紅軍怎樣在陝北站住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劉志丹

重解長征之謎63:解決危機 紅軍怎樣在陝北站住腳?

分清「紅軍」「奉軍」 直羅鎮打漂亮仗 改正「肅反」放出劉志丹 謀劃聯合張楊奪取大西北———

紅軍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被迫離開各南方根據地北上遠征,一路都在尋找可以落腳的地方。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召開一次次會議上曾設想過建立新根據地的區域——湘西、黔北、川西北、川陝甘……由於國民黨軍在身後緊追,根本不給紅軍以時間,在陌生的區域中一直無法建立新蘇區。當中央紅軍到達國內剩下的唯一一塊紅色根據地——陝甘蘇區時,才終於站住了腳,並迎來了其他主力紅軍到此會師。

「紅軍」不是「奉軍」 千家萬戶把門開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進入了陝北蘇區的吳起鎮。那天並沒有出現後來在舞台上、電影上看到的場面──群眾舉著紅旗,敲鑼打鼓並扭著秧歌來歡迎紅軍。這個村子的老百姓看到來了一支衣衫襤褸、面容疲憊的軍隊,便問他們是什麼軍隊,有人回答說是「紅軍」。由於口音不同,南方人所說的「紅」字,被陝北老百姓聽成了「奉」。此時東北軍正在陝北圍剿紅軍,他們過去的名稱是「奉軍」。奉軍一向以軍紀敗壞而著稱,老百姓聽到後大都跑到附近的山上躲藏起來,只留下老弱病殘,在窯洞里觀察這支新來的隊伍。

中央紅軍到達甘肅的哈達鋪時,知道了陝北有劉志丹的隊伍,進入陝北吳起鎮的先頭部隊感到這裡應該是革命根據地。部隊看到當地只有十幾戶人家的窯洞,路上幾乎碰不到老百姓。隨後,紅軍戰士發現一孔窯洞門口掛著一塊牌子——「赤安縣六區蘇維埃政府」。幹部戰士馬上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湧上心頭,許多人興奮地歡呼「到家了!」

紅軍不進民房,在場院里埋鍋造飯,挑水掃院子,和劉志丹的隊伍一樣。老百姓很快知道,這是南方來的紅軍,紛紛回家讓他們住進窯洞。此刻才出現的熱烈場面,正如民歌唱的那樣:「千家萬戶把門開,快把那親人迎進來。」當時陝北雖窮,但畢竟是革命根據地,傷病員有地方安置了,中央機關也有了住所。經過陝北老鄉和被服廠工人的努力工作,全軍還發了棉衣。毛澤東曾感慨地說:「不是這塊地方,我們下不了地。」

放出劉志丹 中央紅軍長征367天

中共中央到達吳起鎮後,前去尋找陝北紅軍的賈拓夫趕來,報告紅二十五軍到達當地後,發生了錯誤的「肅反」,造成劉志丹等人被捕。毛澤東馬上下令停止抓人殺人,解救了劉志丹等陝北幹部。11月1日,毛澤東到甘泉縣會見了徐海東等紅十五軍團領導人。11月6日,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泉的象鼻子灣,同紅十五軍團舉行了會師大會。

在兩軍會師的象鼻子灣,中央又召開全軍幹部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和彭德懷到場。毛澤東對長征作了總結:「我們從瑞金算起,總共走了367天。我們走過了贛、閩、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十一個省,經過了五嶺山脈、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萬水千山,攻下了許多城鎮,最多的走了兩萬五千里。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長征。敵人總想消滅我們,我們並沒有被消滅,現在,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結束。」不過,此時紅四方面軍和二、六軍團還在南方,全軍長征仍未結束。

直羅鎮之戰、釋放幹部、東征、西征—— 迅速解決面臨的危機

中央紅軍到達陝甘蘇區時,蔣介石正命令剛從鄂豫皖調到陝西的十幾萬東北軍進行「圍剿」。中央紅軍和紅十五軍團的兵力只有一萬多人,形勢非常嚴峻。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在前線親自指揮重新組建的紅一方面軍(下轄紅一、紅十五軍團),進行了直羅鎮之戰,殲滅東北軍一個師,張學良就此停止了「圍剿」並開始與紅軍接觸。直羅鎮一仗被稱為「奠基禮」,從軍事上解決了紅軍在陝北落腳的問題。

中共中央到達陝北時,當地發生了因錯誤「肅反」造成的政治危機,尤其是一些受到冤屈的陝甘地區的幹部、戰士,對鄂豫皖根據地來的某些幹部產生了怨恨,甚至有出現內部對抗的傾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了解到「肅反」中出現冤假錯案後,馬上下令釋放了劉志丹等人並重新安排了工作,並對執行錯誤「肅反」的幾個負責人進行了嚴肅處分。周恩來還怒斥堅持認為劉志丹是「假革命」的保衛局長戴季英說:「像劉志丹這樣的『假革命』,是越多越好!像你這樣的『真革命』,是越少越好!」

當時中央要求各個山頭的幹部以大局為重。劉志丹出獄後也向當地幹部解釋:「過去的事就不要再放在心上。」經過毛澤東等人的工作,中央蘇區、鄂豫皖和陝甘地區的幹部都團結在一起,解決了前一段「肅反」造成的根據地的政治危機。

陝甘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很快就出現了供應困難。1936年2月至5月,紅一方面軍東征山西。在東征期間,紅軍繳獲各種槍4000多支、火炮20餘門,招募紅軍8000餘名,籌款50萬元。有的老紅軍回憶說:「長徵到陝北後,紅軍減員的數目很大,有些部隊只剩下空架子了,有些連長被下放當班長,打仗繳來的槍都請人扛。現在幾千名新戰士湧進部隊,隊伍一下子壯大了。」

對東征戰役的意義,毛澤東曾以四句話概括——打了勝仗,喚起了民眾,籌備了財物,擴大了紅軍。5月間東徵結束,紅一方面軍馬上又組成西北野戰軍開始西征,爭取奪取寧夏,向北打通與蘇聯、蒙古的聯繫以取得外援。西征作戰的主要作戰對象,是頑固反共的寧夏馬鴻逵、馬鴻賓等部,對東北軍、西北軍部隊則爭取建立統一戰線。此次紅軍西征,控制了甘肅的環縣以及寧夏的鹽池等地,開闢了縱橫200多公里的一大塊新區,使原來的陝甘根據地範圍擴大到陝、甘、寧三省,就此出現了一個後來馳名天下的名稱──「陝甘寧」。

曾想聯合張楊奪西北 到陝北重開紅軍大學

經過東征、西征,原來只有40萬人口的陝甘根據地擴大了幾倍。至1936年秋天,紅一方面軍和陝甘地方紅軍數量發展到3萬餘人,顯示了在西北發展的良好前景。紅一方面軍進入寧夏、甘肅一帶,也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36年9月,紅二、四方面軍進入甘南,中共中央一度制定了先取寧夏打通國際路線,再聯合東北軍、西北軍奪取大西北的計劃,但因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等大舉進犯而未能實現。不過紅軍三大主力於10月間會師,勝利結束了長征,使陝甘寧地區成為中國革命新的落腳點。

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後,毛澤東又決定再建紅軍大學,將經過長征的軍、師、團幹部分批調去學習,讓這些有著豐富戰鬥實踐經驗的同志再提高理論水平。紅軍大學最初建在陝北較繁華的鎮子瓦窯堡。1936年春,蔣介石催促東北軍「剿共」,中共中央主動將瓦窯堡鎮讓給張學良交差,紅大遷往荒涼的保安縣。西安事變後,1937年1月東北軍讓出了延安,紅大又隨中共中央進入了延安。當時毛澤東親自為紅軍大學的學員上課,其講話稿的精華編成《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軍事思想也以此為標誌最終形成。

點評:人數少了 力量強了

毛澤東到達陝北後曾說,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是八萬人,現在只剩下一萬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華。由於有了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毛澤東又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掌握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後來就能得心應手地駕馭對敵鬥爭。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了。到達陝甘寧的紅軍人數雖然減少了,力量卻更為強大,並從此走上了大發展的新征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