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自忠一度親日,干過不少丟人的事,但最終還是抗日民族英雄!

張自忠一度親日,干過不少丟人的事,但最終還是抗日民族英雄!

作者:Niggham

此番聊聊民族英雄張自忠。

追隨煥帥

張藎公(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生於山東臨清一地主家庭。張父是大清的縣處級幹部,中道而歿。青春期的藎公由母親教導成人,先讀天津法政學校預科,後進入濟南法政學校正科。一年後,藎公不知為何,毅然投筆從戎,舍下大好前程,肄業投軍。

藎公先去投靠了時任團長的老鄉車震,隨侍聽差。南北戰爭,車部在湖南潰敗,藎公逃回北方,短暫在趙玉珂手下干過幾天。後經車震推薦,加入了馮玉祥混16旅,輩分排在五虎上將、十三太保之下的第三代。

馮玉祥

藎公初任排長,上面連長便是日後的仇人石友三。後來旅里搞軍官集訓,藎公文武雙全,被評為全軍標兵,從此在馮先生那掛上了號。

從此,藎公作為高學歷人才,專事軍官培養,從教導連長一路干到軍校校長。其育人甚嚴,專喜用各種姿勢sm學員,營中雅號「張扒皮」。後來西北軍的各路中級軍官,當學兵時大多都被藎公虐待過。

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團伙瘋狂擴張,藎公升任野戰旅長,終得自掌一軍。後來馮、石(敬亭)下野,南口大戰,藎公率部在石友三麾下,進攻雁北晉軍。再後來戰局糜爛,藎公稱石友三要加害於己,匆匆夜奔敵營。叛逃後藎公大肆招降舊部,應者寥寥,顏面掃地。

石友三

待到馮先生五原誓師,藎公竟然也歸隊了。馮先生不計前嫌,先將其留在身邊當副官長,一年後又授以兵權。北伐底定,中原鏖兵,藎公督師隨孫連仲部,先在平漢線欺負雜牌,又調豫東主戰場,威震太康。然而外有寧蔣反攻,內有晉閻背刺,馮玉祥團伙最終灰飛煙滅。

橫刀華北

大家抱頭鼠竄之際,藎公所部裹得緊,跑得快,保存了大半師人槍的雄厚本錢。期間,國民三軍龐炳勛南下投寧,走前不講究,偷襲藎公的師部當投名狀,兩人由此結仇。後來抗日軍興,張龐老冤家竟在臨沂並肩禦侮,立下不世之功,傳為佳話。

逃到晉南,作為各路殘兵敗將中胳膊最粗的,藎公在善後問題上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本來先跟大白扇劉驥說好了,大家合編為一軍,政治上跟劉走,軍事上藎公負責,卻被馮先生攪黃。

最後,藎公帶著趙公登禹、劉汝明等部,推德高望重的鳳翔之虎宋哲元為首,藎公坐二把交椅,接受奉系收編。寄人籬下的日子苦逼極了,彈餉兩缺,衣食無著,窮得兩眼發黑。掛靠在藎公處的原方振武軍,此期便分家單飛,領太原的糧票去了。

好在宋軍長老謀深算,周旋於蔣張之間,終於從張少帥那討來察哈爾的立錐之地。後來長城抗戰,29軍橫刀赴難,不但幫少帥擦凈了屁股,更打出了抗倭英雄的軟實力。此役藎公蹲在後方,不似喜峰口趙將軍、劉汝明般耀眼,但也派出所部增援一線,出力甚多。

張自忠

之後日軍圖窮匕見,華北黑雲壓城。宋軍長趁勢而起,斷然揮師入平。宋、秦(德純)赴平運籌大局,藎公留守察省基地。

期間日軍圖謀口北的察東六縣,炮製張允榮—松井協議,想讓偽蒙接手城區治安(原本是鄉村蒙治,城區漢治)。藎公自然據理抵制之。沒想日軍流氓會武術,巧取不成,竟放偽軍明搶。藎公相忍為國,奉命獻土於倭。

好在北平那邊傳喜訊,宋秦把奉倭寧三家都忽悠到位,一步登天,拿下了整個晉察平津。守得雲開見月明,老兄弟們排隊分贓,藎公作為二把手,自然要封在大天津。

秦德純

36年年關,張師全體都領到了厚厚的年終獎,大家興高采烈地組團去叩謝藎公,歡聲雷動——漂泊多年,團伙終於過上了好日子,何等溫馨。

節操墜地

然而29軍中,終究宋是小老大,張是大老二,這種結構性矛盾,遲早要出事。張市長一心與宋委座宮斗,利令智昏,竟然誤入歧途,勾結日軍

張市長先是濫交精日,與張璧、潘毓桂等朋比為奸,借其把內部的不同聲音傳給日軍。再排擠中央的緝私系統,自己主導緝私工作(當時天津的日貨走私已至瘋狂),以之為抓手自抬身價。

宋哲元

此時中央大環境,張群與川越已經談崩,中日進入開戰倒計時。華北小環境,宋委座堅守底線,只拒寧不事倭的本質漸漸被日軍認清。故而日軍也樂得退而求其次,點名請張桑一起歡度長天節,親善共榮得不行。

七七事變,中日攤牌,張某人更是上躥下跳。白天送走宋委座,晚上就夜訪海光寺,悍然簽下《香月細目》。之後南苑軍潰,弟兄們的屍身還沒涼,張便送走宋大哥,屁顛屁顛地開門揖倭。

這段公案,是嘩眾取寵賺流量的神器,長期被卡通化炒作。抹黑的,說張漢奸腳底流膿,頭頂長瘡,喪心病狂,效忠天皇。洗白的,說壞事都是宋軍閥蔣中央乾的,張將軍只是個講義氣的受氣包,含淚執行命令,替宋大哥背鍋。

蔣介石

要我說,首先,七七後張市長旗幟鮮明地主張,滿足日軍關切,拒寧自治——這個是基調,不容洗白。其可恥目的,無非是cosplay 兩年前的宋委座,內借中央的命令,外倚日軍的壓力,取宋代之。

而這一圖謀,只能在既有機制下,公開順承,不應該也沒必要另起爐灶,陰謀逆取——明明能體體面面地變宋哲元,誰會臭不要臉地非去當殷汝耕。

所以,張某人七七後的行為,總體上還是在合法框架內,奉命行事。但這也沒啥可洗白的,因為其陽謀的關鍵,就在於日軍非他不認。人家日軍又憑神馬非他不認呢?呵呵噠。

七七事變中的二十九軍

然而張某人終究就是個丘八格局,沒琢磨明白,兩年前人家宋委座,借日軍勢向中央逼宮,那是東京無心西進,南京無力北上,才能左右逢源。此番你再逼宋的宮,東京南京可都已經歇斯底里了,只能里外不是人。

果然,不過七天,日軍便悍然撕毀協定,武裝進入北平,摸摸親兒子們的頭,把失去利用價值的張委座一腳踢開。

當然縱有這段黑歷史,藎公後來的不世功勛與悲壯事迹,不僅足以贖罪,而且可稱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英雄已經足夠可敬,沒必要畫蛇添足,斷章取義乃至信口開河地粉飾其黑歷史

民族軍魂

平津淪陷,藎公在全國人民的唾罵中,赴寧請罪。好在當時南京於公要保持藎公部曲的穩定戰力,於私要拆分老29軍為己所用,遂力保藎公回歸。再加上宋司令仁德寬厚,此時又要領南京的飯票,也就大開綠燈。藎公終得重掌舊部(全國糧票59軍),赴難贖罪。

初戰淝水,藎公趕個尾巴,入場收割,小試了身手。接著一戰臨沂,59軍勢若瘋虎,夜襲破陣,硬是把不可一世的廣島鋼軍擠回了河東(但客觀地說,此戰藎公過於激動,消耗太巨,加大了後面幾陣的難度)。

二戰臨沂,59軍先趕回連夜逆襲,再硬頂著鐵流火海死戰兩天,奇蹟般地堅持到了援軍到來。

張自忠所在第五戰區的司令官李宗仁

三戰臨沂,華軍已徹底彈斷援絕,含恨後撤(無以為繼之際,藎公直接把軍部挪到了臨沂城外,帶領全軍硬挺)。最後四戰碾庄,藎公全軍攏齊只剩大半個旅,仍不甘落後,跟著樊崧甫血戰三天三夜,再奪勝利。

臨沂大戰,龍血玄黃。藎公所部素質過硬,火力旺盛,士氣昂揚,是華軍中少數敢於且善於向倭軍主動大規模逆襲的隊伍之一。該部在會戰中,日夜兼程,克服困難,以最重大之犧牲,連續取得令人喜出望外的輝煌勝利

抗戰時的日軍

戰後委座通報嘉獎曰:「該軍自援魯以來,奮鬥月余,迭奏膚功,殊堪嘉尚。」

徐州突圍,藎公領個「軍團」的糧票,在河南信陽胡亂補進新兵,就又開進大別山湊數。潢川之戰,全軍整個一新兵託兒所,棄固始,失潢川,丟光山,節節抵(敗)抗(退),軍團部都差點被端。

戰後藎公所部基本失去戰力,和馮治安部搭夥編為33集團軍(後來又入伙堂兄弟55軍),撤至鄂北京山整訓。

馮治安

休整大半年,隨棗會戰打響。上半場弟兄們不爭氣,一觸即潰,差點把湯恩伯給坑死。

下半場藎公暴怒,趕著各部奮起反攻。先是直接靠前到各師督戰,逼得底下師長變團長,連長變班長,死命衝殺。最後乾脆親自操刀,趕著兩團人馬繼續猛攻,擊退倭軍挽尊。冬季攻勢,日軍反攻,藎公親自過河,督師背水死戰,力保襄東,幾令襄水橫流。

最後棗宜會戰,「棗」這半場基本是隨棗會戰的翻版,河東我軍很快又被擊潰。藎公也像上回一樣,過河親自督師力戰。不想此期倭軍搗鼓出了先進的電訊偵查手段,監聽到藎公總部電台的位置,蟻聚來攻。藎公率一部陷入重圍,於5月16日下午不幸殉國。藎公身後,哀榮至極。

黃維綱將軍,率敢死隊從日軍手中搶回張自忠將軍遺體

十四年抗戰,近百萬中國軍人,為捍衛民族而捐軀——藎公無疑是其中最光榮、最傑出的代表之一,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中國軍隊的不朽軍魂

藎公身後,所部歸入老兄弟馮治安麾下,最終在張克俠率領下起義走向光明。該部建國後即撤編,現存部隊里能與之扯上關係的,大約是東戰區的一個啥海防團。

張克俠

多說一個片段

最後還想聊幾句。現有的文宣作品,多喜歡大量引用藎公各種「尋死覓活」的公文私信,好像藎公是個厭世者,不但自己積極尋死,還趕著手下袍澤一起墊背。這是不真實的。藎公異常頻繁地靠前指揮乃至親臨火線,確可謂捨生忘死,但並不至積極尋死。

我倒是對這麼一個片段印象很深。藎公的一個衛士回憶,隨棗會戰緊要關頭,藎公把朝夕隨侍的特務營也派上一線打伏擊。衛士們臨上陣前,藎公勉勵曰,勇敢作戰,回來我給你們放一個月假,每人領上賞錢討媳婦去,誰有本事討回來,我親自給他主婚。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中的張自忠遺像

我想,這個厚養健兒的溫馨形象,比文宣中的厭世軍人,更貼近我心目中的中華軍魂。

藎公永垂不朽,百餘年來為捍衛民族尊嚴與獨立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為何一定要殺袁崇煥?
近代叱吒風雲的淮軍最後去哪兒了?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