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聿明集團突圍無望,粟裕卻接到命令:圍而不殲

杜聿明集團突圍無望,粟裕卻接到命令:圍而不殲

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分別被殲滅後,徐州杜聿明集團已經完全成了案板上的肉,畢竟,解放軍已經在淮海戰場上將兩根最硬的骨頭剁碎了,接下來的戰鬥沒有多少懸念。

杜聿明集團在陳官莊被圍得水泄不通。

在國民黨軍空軍的支援下,杜聿明數次向南突圍的瘋狂進攻都被擊退,按理說,解放軍發起總攻是到時候了。

但是粟裕不但沒有發起總攻,除杜聿明突圍進行堅決阻擊外,連較大規模的進攻都停止了。

兩軍對壘,近在咫尺,卻出現了相對平靜。

原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下命令讓粟裕暫行停止大規模進攻,就是「圍而不殲」。

仗打得這麼艱苦得來的「肥肉」,卻在下筷子前突然停止,讓人摸不著頭腦。

局部要服從整體,戰術要服從戰略,這是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上上策。

其實,毛主席已經把眼睛盯住了東北戰場,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開始入關,如何消滅華北傅作義集團的60萬大軍,是解放戰爭棋局重要一著。

東北野戰軍與華北野戰軍一起正在進行具體的安排。

假如現在就圍殲了杜聿明集團,蔣介石與傅作義完全有可能指揮部隊從天津或者青島海上逃跑,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的努力將白費,這將延緩全國解放的進程。

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殲」,其一是給幾十萬東北野戰軍入關和進入陣地爭取必要的時間;其二是為了穩住蔣介石和傅作義,讓蔣介石心存僥倖,下定不了讓傅作義難逃支援中原的決心。

所以,在沒有堵死傅作義集團出逃之路前,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攻」、「隔而不圍」。

淮海戰場暫停對杜聿明集團的大規模進攻,讓蔣介石產生杜聿明集團還可以堅持的假象。

等淮海戰場和華北戰場戰機成熟後,保證對敵人的全部殲滅。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是毛主席的戰略胸懷和眼光的最好解析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釗說史 的精彩文章:

華野和中野聯手殲滅杜聿明集團,為何要把宿縣作為首要目標
只因此人戰術太絕妙,敵司令開溜,參謀長落網,整兵團遭全殲

TAG:釗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