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美破冰!NASA主動要求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

中美破冰!NASA主動要求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已全面拉開序幕。

時隔8年,美國又再次與中國展開太空項目合作了。

中國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願意分享其有關月球軌道衛星的信息,並希望能夠監測嫦娥四號飛船的降落數據。」為此,中美兩國就嫦娥四號交換了數據。

而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通過法律禁止中國參與聯合太空項目之後,雙方首次合作。中國還分享了嫦娥四號定時著陸的時間和坐標,雖然NASA沒有精確抓到降落那一刻,但也在之後拍攝到了降落地點的照片。

目前,NASA尚未就此次合作的發表任何聲明,而美國國會是否事先批准了此次合作也不得而知。


8年「破冰」路

可能大多數人都知道,由於工程巨大,大多大型太空項目是由全球多個國家聯合完成的,國際空間站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2011年,聯邦調查局人員攔下一名曾在NASA工作,即將回國的中國公民,並聲稱他可能攜帶藏有機密的電子設備。即便時候證實該中國公民沒有攜帶機密,美方依舊有很多人認為其是「中國間諜」,其中以共和黨眾議員Frank Wolf最為積極。

中美破冰!NASA主動要求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 | Frank Wolf

當時,Frank Wolf對外宣稱,「該名中國公民從事間諜活動,並接觸了高度敏感文件,其中包括導彈中的高科技成像技術源碼、無人航空設備和其他技術。」在查無此證之後,還稱該名中國公民電腦里有「黃色電影」,並借「反間諜」的名義促使美國國會推出了「沃爾夫條款」——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人士」。

簡單來說,中國所有國有機構,包括研究所、國有企業等,都不得與美國航天局合作,甚至中國媒體都不得對其進行任何採訪。

其後,當年5月16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在執行最後一次前往國際空間站時,即便搭載中國科學家付出心血研發的阿爾法磁譜儀前往國際空間站,NASA也沒有給予中國媒體記者的採訪通行證。

其後,2013年,6名中國科研人員申請參加當年開普勒科學會議被拒之門外,即便預備參與的討論話題不涉及兩國合作,僅是萬億英里外的行星問題。

對此,來自美國、英國的多名重量級天文學家均表示不滿,美國耶魯大學天文學家費希爾教授團隊甚至退出了會議,英國牛津大學天文學家林托特則質疑「這是要退回冷戰時代嗎?」

但結果沒有改變。

此後,兩國於太空項目方面的合作一直未有突破性進展,即便是2017年,「龍飛船」將中國空間科學實驗項目送入國際空間站,也只是一次商業合作。

中美破冰!NASA主動要求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

當時中科院院士顧逸東表示,「這次合作是中國科學家通過國外公司購買了國際空間站的商業應用資源才得以達成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與NASA直接開展科研合作項目,也不能說明中美兩國在太空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合作零突破。」

而真正的零突破,是在嫦娥四號探月項目上,NASA主動尋求合作,要求搭載美方信標機。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得知中國要發射中繼衛星以便探測月球背面後,美國科學家向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提出了合作請求。「希望我們的中繼衛星工作時間長一點,另外如果嫦娥四號要在月球背面著陸,希望能搭載美方的信標機。」


合作零突破

1月14日,中國航天局首次公開了嫦娥四號落月實拍視頻,這段視頻記載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過程。

而在NASA原本的計劃中,他們是要拍攝這次降落過程的。

據吳偉仁回憶,得知中國要發射中繼衛星並著陸月球背面時,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美國科學家便向他提出,「能否延長中繼衛星『鵲橋』的工作時間,從原本的3年延長至5年,以便美國在著陸月球背面時也能通過『鵲橋』傳輸信號。」

除此之外,NASA還希望能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探知嫦娥四號著陸的具體位置。

而在嫦娥四號探月計劃和時間確定後,美方又提出了1個請求,希望預先獲知嫦娥四號的著陸時間和地點,讓其可以提前調整美方探月衛星到著陸上空,獲取著陸精確信息。

雖然NASA最終沒有精確抓到降落畫面,但也順利的拍攝到了降落地點的照片。

「美國一直想探測隕石撞擊月球時的『揚塵』狀態,但這種事件概率太小也很難捕捉。此次嫦娥四號降落月球背面,對於NASA來說是一次機會。而中國作為大國,要有大國的氣度。」


「備胎」翻身,嫦娥四號開啟新征程

毋庸置疑,嫦娥四號的成功為世界矚目。

而這一切,來的並不容易。

而實際上,嫦娥四號原本的任務並不是這些,它只是嫦娥三號的「備份」。

按照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我國曾先後向月球發射了3個探測器,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其中,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月飛行任務,嫦娥二號更是獲得了全世界首幅解析度優於10米的全月圖,而嫦娥三號則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軟著陸及巡視勘察。

中美破冰!NASA主動要求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

圖 | 嫦娥三號探月過程

而彼時的嫦娥四號,則是作為「備份」,一旦嫦娥三號有變故,嫦娥四號便需頂上。當嫦娥三號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後,嫦娥四號要用來做什麼呢?

作為此次探月工程的吳偉仁回憶說,「決定到背面去,當時受到了很多的質疑。因為即便是美國、俄羅斯都尚未做到,其難度可想而見。在美國知道我們的計劃後,也非常的驚訝。」

眾所周知,受地球強大的引力影響,月球始終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因此,即便人類已經成功登月,發射到月球的探測器已經有100多個,我們對月球「背面」的了解依然十分有限,因為飛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無法透過月球球體,將信號傳回地球,即便傳回,也是遙感照片,距離太遠。

為此,2018年5月21日,中國發射了一枚中繼衛星「鵲橋」,承擔月球與地球的中繼傳輸任務。

「僅找到『鵲橋』的定位點,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在鵲橋順利入軌後,嫦娥四號探月之旅才得以正正開始。

12月8日,嫦娥四號在西昌微信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嫦娥四號攜帶的科學儀器設備,不僅來自中國,還有其他國家的。美國的信標機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正式進入「落月」程序,歷時700餘秒順利降落後,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來客。

吳艷華表示,「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今年年底,發射嫦娥五號並在月球正面取樣返回地球;發射嫦娥六號至月球南極採樣並返回;發射嫦娥七號,在月球南極進行綜合探測,包括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的綜合探測;發射嫦娥八號,進行多項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包括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或科研站、進行3D列印、利用月壤建造房屋等,為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進行探索;2020年,我國將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中美破冰!NASA主動要求在嫦娥四號上搭載美方信標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SpaceX獵鷹或將攜帶3.6萬蠕蟲登陸空間站;蘋果分析師透露AirPoda半年內迎來升級
嘩眾取寵還是確有其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疑點重重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