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教您辨析這些不同的心為什麼屬於同質

教您辨析這些不同的心為什麼屬於同質

質之差別者,謂現量與比量二者同質。以此二者同質故。此理若不成立,則以現量作為有法,應與比量同質,蓋與驗受比量之自證現量同質故。若言此理不遍,則以比量作為有法,則凡是與驗受爾之自證現量同質者,必須是應與爾同質,蓋爾與驗受爾之自證現量二者,無論就境,時體性任何一方面言。在既成部分上仍同質故,爾是心識故,前理若不成立,則以現量作為有法,爾與驗 ( 領 ) 受比量之自證現量應同質,蓋爾為物之一,驗受比量之自證現量仍爾之個別故,根據此種道理,則可以成立,分別與無分別之識二者同質;錯亂識與非錯亂識二者同質;根識與意識二者同質;心王與心所二者同質;量識與非量識二者同質。

心的體性有點複雜,不懂是正常的。

大略了解的話,這裡是解釋,現量、比量是同質。這個道理通了,後面,分別心跟無分別心是同質,錯亂跟無錯亂是同質,根識跟意識是同質,心王跟心所是同質,量跟非量是同質。這段就講這個。

先了解第一個非常重要,了解了第一個,後面就容易理解。

第一個是現量跟比量同質,它們為什麼同質呢?了解這個,然後就 「根據此種道理」,可以理解後面整個都是同質,故應先了解 「根據此種道理」的這個道理。

首先解釋同的意思,「同質」不是 「完全同」的意思,反過來,「不是完全不同類」就是同。好像中間有一條共同的線。所以,「不是完全不同」,就是同的意思;同不是完全同。一般以為 「同」好像完全同;現在不是,現在是,不是完全不同,就是同的意思。

生: 是相似的意思嗎?

師: 也不是相似。比如說,有為法跟這個杯子是同質,意思是 「不是完全不同」,就是同質。有為法跟這個杯子,有為法範圍很廣,這個杯子範圍只在這裡,所以有為法跟這個杯子,範圍大小差太大了,但不可以說完全同。

現在講同質,質的意思是:兩個的材料或兩個的體性,有個相同的位置,所以同質。可以了解,不是完全不同質,就是同質。

先這樣想:現量有很多種,它可分四種——根現量、意現量、自證現量、瑜伽現量。根現量跟現量是同質、意現量跟現量是同質、自證現量跟現量是同質、瑜伽現量跟現量是同質。這樣可以理解吧?

剛剛講有為法跟杯子,一樣的道理,現量跟下面的四種現量一個個就是同質。了解的話,剛剛講第三個是自證現量,現量跟自證現量是同質。自證現量有很多,比如說,你有自證現量,我也有自證現量,他也有自證現量,我們心中都有自證現量。

一樣的,比量上也有自證現量,比量上面的自證現量跟現量,是不是同質?是。這是這邊講的「以現量作為有法,應與比量同質,蓋與驗受比量之自證現量同質故。」

這裡用什麼理由成立什麼呢?把現量作為有法,現量是跟比量同質,為什麼?因為比量上的自證現量跟現量同質。「與驗受比量之自證現量同質」,有法是現量,現量跟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跟比量也是同質。

現量跟什麼同質?理由是什麼?現量與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現量跟比量同質,重點在這裡!所以首先要理解:「現量與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理解後,用這個理由成立 「現量與比量也是同質」。

這樣成立時,一定有人會想:為什麼這樣能成立呢?後面接著講,因為比量的自證現量也是比量,它跟比量不是完全分開的。

「自證」是「他自己了解自己」,所以比量的自證現量也是比量的一部分——它自己了解自己的意思。比量的自證現量是比量的部分,現量跟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那肯定跟比量同質,因為這兩個是一體。

但是一體不代表是完全一樣,比量是比量,比量的自證現量不是比量,是自證現量,但是還是一體。一體的緣故,現量跟比量的自證現量是同質的緣故,跟比量也會同質,它的邏輯是這樣!

有人會想:現量比量怎麼會同質?現量是現量,比量是比量;現量比量是相違。相違沒有錯,現量不是比量,比量不是現量,這是對的!但是,若問現量跟比量是不是同質?是同質!

一般說,這比較難接受,但是他就繞繞繞,這個道理一講出來時,喔!這也是有同質。所以,現量跟比量同質,理由是 「現量是跟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這樣就把它成立起來。

然後這個周遍,若跟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的話,為什麼一定會變成跟比量同質呢?因為比量跟比量的自證現量是一體的。跟這個同質的話,跟那個也會同質。

這個道理就通了,「根據此種道理」,各位自己要推!後面看,分別跟無分別心同質,怎麼成立?要用剛才這個道理、這個推理!分別識跟無分別識是同質,怎麼講呢?想一想。

師:剛才那個有沒有想起來?

生: 分別和無分別都屬於心,所以同質。

師: 這是心跟無分別心同質,這沒有問題。現在是為什麼分別心跟無分別心同質?有沒有其它的想法?

生: 可不可以這樣講,分別心有自證分,無分別心也有自證分,分別心的自證分跟無分別心的自證分,他們兩個是同質。

師: 把前面的道理套過來。剛剛那個是現量、比量,我們講,「現量跟比量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現量跟比量是同質」。把這個道理帶到分別心跟無分別心,把無分別心當有法,然後,它跟分別心的自證現量是同質;因為,分別心的自證現量,是無分別心的 「別」;總跟別的話,剛剛前面,比量的自證現量,是現量的別。現量範圍大,比量的自證現量範圍小,這兩個是同質。

一樣的道理,無分別心跟分別心的自證現量,也是同質,為什麼呢?比如說,分別心的自證現量也是無分別心,因為它是現量。分別心的自證現量是現量,現量當然就不是分別,而是無分別。所以 「分別心的自證現量」也是無分別,它跟無分別心同質。

無分別心跟分別心的自證現量同質,那肯定跟分別心也是同質;因為分別心跟分別心的自證現量是一體的東西,不是分開的。所以無分別心跟分別心的自證現量同質,那肯定跟分別心也會變成同質。第一關已經過了。

再來,錯亂識跟非錯亂識,也是同質,想一想,對!非錯亂識跟錯亂識的自證現量是同質,所以,跟錯亂識也是同質,這通了嗎?第二關已經過了。

然後第三關,根識跟意識,想一想,對!意識跟根識的自證現量是同質,所以,意識跟根識也是同質。這個要想,意識跟根識的自證現量,為什麼同質呢?因為根識的自證現量也是意識,若這個沒有通的話,那就不通,這個要理解,根識不是意識,根識的自證是意識。根識不是意識,根識的自證現量是意識,所以就是在這裡,意識跟根識的自證現量是同質。

生: 所以,世俗諦的自證現量,跟勝義諦也是同質?

師: 你不用想世俗諦,這裡不用特別想世俗諦、勝義諦。

再來,心王跟心所,這裡就有一點困難,不是那麼容易。前面講自證現量定義時,講到單執,所以這裡要想,心王心所跟前面的道理怎麼連?這裡不一樣,這裡怎麼想呢?心王跟心所,兩個的自證現量只有一個,心王、心所是一體、一起的,沒有各的。

心王的自證現量也是心所的自證現量;心所的自證現量也是心王的自證現量,要這樣理解。推理時就一樣,比如說,心王跟心所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跟心所同質,推的時候用的詞是這樣。

但是要想,心王跟心所的自證現量,為什麼同質?原因在哪裡呢?因為心所的自證現量,本身就是心王的自證現量,要理解,這個有一點不一樣。

最後那關,跟前面一樣,量跟非量怎麼推呢?不可以講量的自證現量,要講非量的自證現量,這要看哪裡有關係,所以,量是跟非量的自證現量同質,這幾個關就過了。

生: 剛剛那個量跟非量的自證現量同質,倒過來,非量與量的自證現量同質。

師: 這不能這樣講,因為量的自證現量,跟非量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量的自證現量不是非量,不能倒過來講。剛剛你們沒有想到倒過來,好像運氣好,就順了,所以要想一想,在哪一個角度講。

生:請再講一個正確的方式,就怕倒過來會不相通。大致再講一次。

師: 前面,有法是現量,它跟比量的自證現量是同質,所以跟比量也是同質。所以取有法的時候要想好。

這邊推理的時候,第一個,分別心跟無分別心,這裡,有法是什麼呢?把無分別心當有法,無分別心跟分別心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無分別心跟分別心同質。

然後,錯亂跟非錯亂,這裡有法是什麼呢?非錯亂是有法,它跟錯亂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它跟錯亂也是同質。

然後,根識跟意識,把意識當有法,意識跟根識的自證現量同質。然後,心王與心所,什麼當有為法,沒有什麼差別;心王可以當有法,心所也可以當有法,因為道理跟前面有一點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呢?重點是,心王的自證現量,跟心所的自證現量沒有什麼區別。

前面的那些,比如說,現量的自證現量、比量的自證現量有區別;分別心、無分別心也有區別;錯亂、非錯亂也有區別;根識、意識的自證現量各各都有區別。現在心王心所就沒有區別,所以可以把心王當有法,也可以把心所當有法。

把心王當有法,跟心所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跟心所也是同質。然後,量跟非量來說,把量當有法,所以量跟非量的自證現量同質,所以跟非量也是同質,大概這樣。

生: 什麼叫做心王跟心所?

師: 心類學剛開始,有講心法有四種分法,四種分法裡面,現在講第一種分法的解釋;然後再來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第四種分法就講心王心所,所以後面會談。

生: 同質是說性質,不是說完全是一體的?

師: 對。剛剛有講,就倒過來講,不是完全不同,就講同質。到此算是把第一種心法分類講完了。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歌仁寶齊 的精彩文章:

懂得權衡利弊的智者,不會只圖稱心
雪歌仁寶齊:這是解救中陰恐怖最殊勝的法門

TAG:雪歌仁寶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