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都是桃園,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名揚華夏,而他卻選擇了弒君

同樣都是桃園,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名揚華夏,而他卻選擇了弒君

同樣都是桃園,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名揚華夏,而他卻選擇了弒君

「豪情義氣沖雲天,歃血為盟桃花園;肝膽相照兩崑崙,此生共赴黃泉間」。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首敘說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詩歌。寥寥數語卻道出了劉、關、張三人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雖已時隔千年,卻依舊讓後世之人驚嘆。

同樣都是桃園,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名人卻選擇了弒君,同樣也被後世所銘記,不過不同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英明傳遍了華夏,而他卻因為弒君擅權被後世唾罵了千年。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名人趙盾,趙盾又名趙宣子,他的父親是趙衰,這位趙衰就是曾經陪同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的六位賢臣之一。

當初晉文公結束了流亡生涯,歸國繼位之後大封功臣,趙衰就被敕封為了執政大夫,屬於朝堂上的一把手,同時也是中軍元帥的副手,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兼軍委副主席職務。

公元前622年,趙衰走上了人生的終點,年僅30歲的趙盾被推到了歷史的前台,直接就接替了父親趙衰成為了執政大夫,成為了當時晉國朝堂之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實力派人物。

後來,晉文公去世,晉襄公繼位,趙盾又被封為中軍元帥兼領執政大夫,也就是說趙盾成為了名義上的三軍總司令,不過雖然那個時候的趙盾雖然權勢熏天,可是由於晉襄公的壓制,絲毫不敢有任何的不軌舉動。

然而,剛剛繼位不久的晉襄公生了一場大病,年紀輕輕稀里糊塗的去世了,晉襄公在臨死之前曾經將趙盾叫到自己的卧榻之側,告誡他道:「 我死之後,請迎立太子夷皋繼位!」

可是,當晉襄公病逝之後,趙盾和當時的大臣卻因繼承人的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起初的趙盾認為公子夷皋年幼不適合料理國政,反而是遠在秦國擔任亞卿的公子雍比較賢明,於是就安排人手前往秦國迎接公子雍歸國繼位。

危急時刻,太子夷皋的母親穆嬴卻找到了趙盾,一通哭訴數落趙盾背棄王命,面對如此潑辣的女子,一向要強的趙盾也很是無奈,只好改弦更張,同意將太子夷皋立為晉國國君,史稱「晉靈公」。

這個時候趙盾派往秦國迎接公子雍的人馬正在浩浩蕩蕩的返回晉國的路上,對趙盾改立太子夷皋為國君的做法是毫不知情。趙盾不但不產生任何的心裡愧疚,反而暗中打了秦國軍隊的一個伏擊,自此以後秦國更是將晉國當成了世仇,畢竟當時晉國霸主的地位還在,所以趙盾也就沒有把小小的秦國放在眼裡,世仇就世仇,反正你也干不過我。

晉靈公繼位之後,晉國的所有軍國大事統統由趙盾一人打理,趙盾成為了晉國名副其實的國君,隨著年齡的增長,晉靈公逐漸對趙盾的專橫跋扈所不滿,暗中派人刺殺趙盾,想要收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利,面對晉靈公幾次三番的刺殺,趙盾也心灰意冷。

一氣之下選擇了退隱,可是趙盾並沒有真正離開晉國,而且過了沒多久就傳出了趙盾的堂弟趙穿在桃園之中宴請晉靈公的時候,弒殺了晉靈公。

晉靈公死後,趙盾王者歸來,改立公子黑臀為國君,史稱「晉成公」。雖然不是趙盾在桃園弒殺了晉靈公,可是趙盾卻免不了嫌疑。

當時的史學家董狐就在史書上記載了:「盾弒其君」的說法。雖然趙盾百般狡辯,最終「盾弒其君」這個說法還是被流傳了下來,可憐的趙盾「忠臣」是做不了了,遺臭萬年倒是成了不爭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越歷史的迷霧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夷陵之戰,真的是為關羽報仇?你錯了,劉備其實沒那麼傻
三國讓人費解的千古謎題,一個食盒就能讓荀彧自殺,想得太簡單了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