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王陽明弟子,本可成為思想家卻死於平定西南叛亂之中

此人是王陽明弟子,本可成為思想家卻死於平定西南叛亂之中

11月15日,著名的作家二月河去世,他最為著名的作品應該就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三部曲。實際上哪怕是強漢時代,封狼居胥(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勒石燕然(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樣被認為是我國古代對外征服的功業巔峰,被千古傳誦,之後的兩晉、隋、唐、宋、明更是基本就沒這樣的行動了,而清初把這樣的行動簡直是當家常便飯了。

草原方向,清順治三年(1646),蒙古蘇尼特部的騰機思等人,趁清主力入關,忙著對抗南明和農民軍的時候,率部叛清北投喀爾喀部。順治帝命豫親王多鐸為揚威大將軍往征,六月,多鐸率外蒙古郡王滿珠習禮、副都統明安達禮大破敵軍,迫其餘部渡過圖勒河(今烏蘭巴托以西)。八月,清軍渡過圖勒河,一直逼到烏蘭巴托郊外,又擊敗了其盟軍士謝圖汗部兵2萬,再敗碩壘汗兵3萬,逼著外蒙王公臣服。要知道此前,明朝連出兵內蒙古都不能。

圖1 烏蘭巴托 位置所在

西南方向,也是清朝「改土歸流」戰爭後,才穩固了中央在雲南至廣西邊界地區的統治。此前緬甸北部土司和雲南南部土司是長期一體化的,只是暫時臣服中央,直到「改土歸流」完成後才變成兩分。如果沒有清完成改土歸流,那雲南南部完全就會是英國吞併緬甸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了。

「土司制度」它是由唐宋時期的羈縻州縣制發展而來的,就是任命少數民族的首領為土司、土官。就是在中央政權力不能及的地方,授予他們按照當地的傳統習慣對所轄地區進行統治的權力,官職世襲,其實就是「以土官治土民」,進行間接統治,甚至允許土司保有軍隊。像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七擒孟獲」。

這些土司其實是些半獨立的勢力。清朝雍正年間,在西南把少數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為政府委派官員管理方式。因這些官員是有任期的,故稱「流官」。改土歸流有利於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後性,同時加強中央對西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統治。此前,經常有土司不服清政府,掀起叛亂,改革後,還是有些土司意圖保持自己的獨立統治。

我們今天要是的主人公徐樾,就是死於雲南土司的叛亂。

圖2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別號陽明

徐樾,字子直,江西貴溪人。王陽明因在江西任職,因此年輕的時候追隨王陽明學心學。

嘉靖二十一年,雲南元江(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土知府那欽去世,那欽的兒子那憲年僅十三,由其叔那鑒攝印,打算不利於那憲。那欽舊部為了保護那憲,向雲南的「沐王府」,就是金庸《鹿鼎記》中那個世鎮雲南的「沐王府」請求,以巡撫和巡按的名義下令,讓那憲前往昆明,理由是讀書習禮,實則保護。

到了嘉靖二十五年,十六歲的那憲長大成人,朝廷派遣旗牌官一人,指揮、知州各一人,護送那憲,索要那鑒所攝「印信」,迫不得已將印信交還。

那鑒把持印信多年,早就打算據為己有,不願意將印信交還。此前早就以叔叔的名義,大肆割掠屬於那憲的庄資,如今假意讓出土司府,自己搬到別處,同時陰謀賄賂那憲的奴僕,打算謀害那憲。「約定事成得印,則奴亦得為招霸,且重賞。」「招霸」就是當地土語「頭目」的意思。於是這個奴僕果然在夜裡暗殺了那憲,用的是火槍,可見雲南當地土司為了對抗中央,早就蓄謀已久,大肆購買葡萄牙、西班牙火器。

圖3 明朝時期的雲南地圖

沒想到的是,這個奴僕槍殺了那憲,那鑒並沒有履行諾言,反倒上報「臨安府」,不過這個臨安不是杭州那個臨安,而是今天的建水縣,明清兩代為臨安府,這裡有沐氏勛庄和直隸雲南都司,是滇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栽贓那憲私通那個奴僕之妻子,那個奴僕因此「怒而殺之」,之後還殘忍的殺人滅口,活剝內臟,因雲南濕熱屍體腐壞,還都用鹽給腌上,做成肉乾。充分體現土司的野蠻、落後,之後將那個奴僕的首級、內臟、屍體裝在三個盤子里,前來邀功。

那憲有一個舅舅叫豐鸞,知道真相,報告了巡撫和布政司、按察司。責成「臨安兵備道」處理。明代「兵備道」全稱整飭兵備道,是明朝在邊疆及各省要衝地區設置的整飭兵備的按察司分道。主要負責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集軍事、監察大權於一體。早期主要就是管理邊疆,所以西南地區的兵備道最多。

由於明朝收復雲南時,當地的圖集文獻、檔案資料都被元朝兵燹焚毀,明朝暫緩取消土司制度,摸索前進,早期就是如遇到土官絕嗣、土官之間互相仇殺或叛亂被平定、土官犯罪革職等,當地的土司制度即被廢除,改由流官接任。

圖4 明平雲南之戰

兵備道知道那鑒實力強大,難以處理那鑒,就藉此機會,推說「仇殺」是土夷常有的事,不予追究了。藉此機會派遣政府官員用好言安撫,同時下諭讓那鑒讓出印信,與流官通判共同執掌地方權力。此後三年多的時間,朝廷數次派遣官員前往接受權力,但沒想到那鑒為保住自己在當地的絕對統治,一手軟一手硬,軟的是每次都給前來的「流官」每人白銀二千兩,你也別回去了,就在我這,跟我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如果流官收了,就唯那鑒事從,一同隱瞞朝廷。硬的是,如果拒絕不收賄賂,就用毒藥毒死,對外說是水土不服,因病而死。完全是獨立王國,朝廷無可奈何,不服臨安兵備道也只能期盼趕緊任期到期,調到別處去,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為了保住自己權利,《明史》載,還不惜「密約交蠻武文淵謀亂。」

終於嘉靖二十九年,雲南巡撫和御史奏請朝廷剿滅那鑒,朝廷遂任命浙江台州人石簡為雲南巡撫,奉旨征之。此前嘉靖二十三年,徐樾以副使督學貴州,如今又擢升其為雲南左布政使,一同參與了平定那鑒,徹底恢復朝廷的統治。

圖5 鈐蓋在公文上的雲南布政使司印文

此時正值四月至八月,元江地區,天熱瘴甚,本來不適宜這個時候用兵。無奈石簡原來在貴州布政使時,有少數民族暴亂,撫按攻剿難克,遂命石簡以威望招撫,簡受命後單騎前往勸諭,事態得以平息。

但是貴州和雲南不同,貴州不和邊境接壤,山地多,更貧瘠,氣候也涼快,大軍一到,恩威並施,也就歸順了,所以石簡一到任就下令出兵元江。

而元江直接連通邊境,實力很強,離心傾向更強,元江地區是兩山險而夾一道,那鑒就佔據兩邊高山,同時在中間的道路的兩邊挖掘濠溝,又引山水注入濠中,使明軍無法攻上兩側的高山,並令軍隊埋伏在山莽中,大軍從山道中進入,前有壕溝阻擋,兩側有大軍埋伏,紛紛中火槍而墮入水中。只能頂著酷暑和土兵對峙,人困馬乏。大家請教巡撫石簡下一步如何進展,此時石簡也是無計可施,只能問計與徐樾,徐樾是雲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地位僅次於巡撫,本不隨軍行動,此時是前來勞軍的。

圖6 改土歸流

徐樾獻計「擒賊先擒王」,只隨身帶著幾名布政使司的衙役隨行,自己一馬當先,信馬由韁,裝作前來招安,要求會見那鑒。暗中吩咐扈從,如果那鑒識時務,迫於形勢,能夠接受朝廷「改土歸流」則「能撫則扶」,否且暗令身邊精壯,以迅雷之勢突然縱馬上前,將其從馬揪下來,摁在馬上綁起來,趕緊就回馬往本隊大營跑,本隊再派人接應,只要能順利跑贏這二三里路,就算勝了。造成敵群龍無首之勢,再傳徼於眾土卒。徐樾提醒眾人,行動的關鍵在於,拿的人要「若隼之攫」,一擊必中,同時官軍的馬,比雲南的滇馬高大,衝刺速度快,滇馬為矮腳馬,穩健耐力長,適合山路險路,土兵反應過來也追不上。而且隨行的都是官府的衙役,不是普通衝鋒陷陣的士卒,這些人十幾年天天練得就是拿人,可謂萬無一失。

故將大軍留在四五里外,自己則頭戴「喜鵲窩」(一種當地氈帽),服紵絲短袍,外披羊毛氈衫,下穿土布褲襪,全身當地少數民族打扮,前往土舍。

圖7 清代嘉慶2年雲南省布政使司頒土地交易契尾官印

狡猾的那鑒得知,沒有親自出來,而是派被自己收買的一個流官經歷叫張維,前來迎接徐樾,並拿出一張二萬兩的銀票打算賄賂徐樾。徐樾看到這個被收買的經歷,打算一劍將其斬了,那個經歷嚇得趕緊跑了。之後又來了幾個被收買的生員,跟徐樾說那鑒打算歸降,言語間說了很多那鑒的好話。明政府治理西南少數民族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在當地設「儒學」,行政是土司,元江府學可是有上級管理,可見連府學也被那鑒給控制了。徐樾見狀大怒,趕走了這幾個生員,正在此時,戰鼓聲響,那鑒騎著一匹高大的戰象出來了,這大大出乎徐樾的預料。徐樾一行騎馬,人家騎大象,高高在上,突然擒之的計劃沒法實行了,身邊的皂隸本不善戰,此時也一起持盾牌擋在徐的前面,不讓徐樾上前。

徐樾見狀,知道擒拿之計也不可能,自己為了朝廷的尊嚴,也不能畏懼再折返回去,於是喝退眾人,自己挺刃上前,與之交戰。

有一個雲南姚安(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的土官叫「高國」,估計是音譯,也有書里叫「高鵠」特別英勇,護衛在徐樾馬前,徒手斗殺了四名敵人,徐樾見到高國如此應用,大聲考贊「好土舍,好土舍,賞千兩。」突然身中兩槍,高國與徐樾一同戰死。

徐樾也成為整個明朝在西南平定叛亂,陣亡的最高級官員。

圖8 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

後來徐樾的弟子顏鈞尋其骸骨,將徐樾歸葬於他的第二任老師王艮的墓旁。

徐樾雖死,但大軍依舊圍困,尤其是當地土人,痛恨那鑒戕主奪嫡,怎麼都不退兵,沒辦法那鑒請降,但官兵懲罰他殺害徐樾,不接受投降,導致元江城中拆屋做飯,一斗米賣到銀三四錢。直到嘉靖三十二年那鑒才兵敗服毒自殺,可見西南的平叛多麼艱難。

徐樾曾深受王陽明、王艮兩位思想家的教誨,自己的弟子也是思想家,如果不是身死於戰場,很可能也能成為一位思想家,名垂青史。

文:王劍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的一項獨門技能深受玉帝賞識,而豬八戒表示不服
為何古代戰爭會出現「北強南弱」,東晉與南宋就是最好的例子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