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現狀解讀與相關政策匯總

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現狀解讀與相關政策匯總

1月10日,深圳市財政委員會、深圳市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深圳市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共包含三類補貼政策,其中,動力電池回收補貼首次出現在地方補貼政策中。深圳也成為國內首個設立動力電池回收補貼的城市。

根據補貼標準,對於在深圳銷售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包括本地生產企業和外地生產企業在深圳授權的法人銷售企業,應按20元/千瓦時的標準專項計提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資金。對按要求計提了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資金的,按經審計確定的金額的50%對企業給予補貼,補貼資金應專項用於動力蓄電池回收。

政府積極推動動力電池回收

在地方政策方面,2018年3月,深圳率先印發了《深圳市開展國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監管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0年)》,設立了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動力電池監管回收體系的目標。此後於12月18日,京津冀三地政府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地區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提出要建成京津冀地區動力蓄電池溯源信息系統,實現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溯源和追蹤,務求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規範有序、合理高效且可持續發展的回收利用體系及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化發展氛圍。

深圳和京津冀都把設立完善電池回收體系的目標定在了2020年,這其實是對工信部聯合其他五部委在2018年2月頒布的《關於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這一政策的響應:該政策提到,到2020年,建立完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探索形成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創新商業合作模式;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工信部聯合其他各部委共頒布了4項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政策,發改委和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則分別發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及《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材料回收要求》徵求意見》,加快推進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發展。

2018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政策一覽

企業熱情高漲

據統計,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56.98GWh,同比增長56%。預計2019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到11.14萬噸,2020年將達到25.7萬噸。目前,目前布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企業超30家,主要包括格林美、華友鈷業、中天鴻鋰、贛州豪鵬、駱駝股份、雄韜股份、泰力、東鵬新材料、光華科技、中友循環、金源新材、西恩科技、鹽城星創、佳納能源、芳源環保、邦普集團、乾泰技術、桑德集團、中航鋰電、北京賽德美、巡鷹新能源等企業。此外,整車企業、大眾院校、科研機構亦有投到動力電池回收領域。譬如威馬汽車在2018年年末就曾表示,目前「威馬汽車電池溯源上傳系統」已經建立完成,完成了國家平台聯調對接並已投入使用,能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退役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採集,落實動力電池各環節信息的溯源。

硬幣也有另一面

隨著資本勢力的湧入及相關政策的推動,各大企業、機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的熱情高漲,必然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贛州豪鵬總經理區漢成曾表示,目前按照現在各家回收企業已經有的及正在建設中的產量已經遠超過報廢量。按照GWh預測,現在投入的動力電池還不夠滿足各回收企業的布局計劃。並且隨著競爭的升級,或將惡性競爭:為了降低回收過程中的成本,一些企業或將採用不正當手法降低工藝,擠壓正規工廠的市場份額。此外,近期還出現了高價競標退役動力電池的亂象:價值1萬元一噸的廢舊動力電池被報到了3-4萬元一噸,偏離了回收市場的正常價值。因此,引導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正確、健康的發展,將是政府與企業在動力電池回收這一領域下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

Source:EnergyTrend儲能

圖片聲明:封面圖片來自正版圖片庫:拍信網。

友情提示:由於微信公眾號改版,大家可能無法及時獲取我們的推送。

要聞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邦TrendForce 的精彩文章:

太陽能與風能競爭力與日俱增,現已成為最便宜能源
氫能源發展有潛力,新能源制氫技術研發獲新進展

TAG:集邦TrendFo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