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播出就登上綜藝Top榜,《圓桌派》番外篇依舊功力不減

一播出就登上綜藝Top榜,《圓桌派》番外篇依舊功力不減

四位嘉賓圍坐在圓桌旁,點一炷香,沏一壺茶,擺上幾盤點心,圍繞一個話題邊喝邊聊。

沒有流量,沒有矛盾衝突,沒有花字特效,

卻被眾多自來水譽為「國產綜藝清流」。

跨年前後悄悄播出了2集番外,

吸引2000多萬忠實粉絲自己摸過來觀看,

穩穩拿下豆瓣9.1,登上2019文化節目TOP榜。

這個綜藝就是《圓桌派》,在跨年時推出的番外篇——《圓桌時光派》,讓觀眾再次陷入了老男人的魅力之中。

看過《圓桌派》的朋友一定了解,這是一個什麼話題都敢聊,最大看點是60後的老男人,流量明星一上就涼的神奇節目。

主持人竇文濤負責拋出問題,之後嘉賓們就開始討論,說是討論,其實更像是嘮嗑

幾個人圍著一張圓桌,吃吃果子喝喝茶,像是坐在自家的客廳里,甚至聊著聊著就跑題了。但這種親近感反而會讓話語中蘊含的道理更深地刻在心裡。

請來的嘉賓也都是真性情(擅長開車)的文化人,

馬爺馬未都、老司機馬家輝、能文能武的道長梁文道、「吃貨」陳曉卿、不裝不作的許子東.......最年輕的也是蔣文舟這樣早早進入社會歷練的才女。

普通文化節目是引經據典,但這群人嘴一張就是個親身經歷。

節目節奏極為緩慢,但聽著卻一點也不急,就像是自己也坐在圓桌旁,聽著人生的老前輩指點迷津。

這次番外篇的嘉賓依舊是熟悉的竇文濤馬家輝,陳曉卿,蔣方舟。

3個60後,一個80後,就著「時光」聊了兩集,第一集討論了「初老」,第二集則討論現代人的「著急」。

當一年又匆匆,你會因為害怕被淘汰而去「努力變得年輕」?還是會坦然接受自己的「落伍」?

初老

你從什麼時候感到自己老了

(2019年迎來30歲的蔣方舟,從27歲開始給自己做了3年的心理建設,依舊很難邁過這道坎)

初老,這個詞在最近幾年出現率不斷拔高。尤其是到了2019年,89年生人也迎來了自己的30歲,80後全都步入了30代,關於年齡的焦慮也到了一個小小的峰值。

前一陣papi醬也專門出了一期視頻談論這個話題。

(沒能跳過河道,滾了一身泥的陳曉卿,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衰老)

傳統意義上的衰老在於生理上的變老,

比如容顏的衰老,皺紋的出現,膠原蛋白的流失。

比如身體機能的衰老,體能的下降。

某位作家曾說過「變老就是你越來越清楚你身體每個器官在哪裡。」

要不停地修補、更換體內器官,換來生活的延續。

甚至年輕時喜愛的「刺激辛辣」美食,也無福消受,因為消化系統跟不上。

但對於蔣文舟代表的80後而言,衰老更多是心理上的衰老。

首先就是當你走出校園,脫離父母的保護,開始承擔責任,就會開始急速衰老。

人在年輕的時候可以逃進很多東西,叛逆、審美、藝術、遊戲、虛無……但當你面對現實,承擔責任的時候,你會發現,不僅自己很無力而且現實生活有比自己更無力的人需要去依賴你,那一刻你沒有資格去年輕。

(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恐懼讓每個人都不敢停下)

而另一方面,對衰老的過度恐懼,也有時代性的因素。

為了追求流量,各大主流媒體,網路自媒體都學會了販賣焦慮,就如原先只是交流平台的知乎,如今年薪沒有幾百萬的成功人士都被「拒絕」上去答題。

對成功過於膚淺的定義,讓每個人開始急於成就事業,努力「偽裝」讓自己的生活充實無比。

刷開朋友圈,似乎每個人都在努力,被同齡人落下,被年輕人趕超的焦慮也就如影隨形。

與此同時,不管在哪裡,所有媒體、輿論都在不顧一切地討好年輕人。中青年的喜好已經不被列為考慮範圍。

就連陳曉卿的《風味人間》也因為廣告商要吸引18-27歲的主流收視群體,做了極大的調整。

這也導致了現代人對衰老的另一個恐懼,「害怕自己逐漸變得無知」。

對於小鮮肉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鹿晗,新生代偶像則是一無所知,

對楊超越以及背後盛行的錦鯉文化也是聞所未聞,更別提讓人頭大的飯圈用語,新造詞,拼音縮寫代稱。

歌單里仍是初高中的經典歌曲,幾億人投票購買的TOP10歌曲榜單,一首都沒聽過,甚至連一個認識的歌手都沒有。

……

打開電視,刷新微博,一點自己熟悉的內容都沒有,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歷史掃進了垃圾堆,成了思想古舊的老古董。

這種心理壓迫比生理病痛更讓人恐懼。

而時代、社會對女性,女明星則更加殘酷

各大無良娛樂媒體每天都在報道:XXX女明星老了胖了,XXX出了新寫真,什麼水平,能打嗎?XXX在某頒獎禮被艷壓……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普通女性開始用明星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許多女明星不敢變老,即使已經30多還是保持天真爛漫,保持社會可能會喜歡的樣子。

不要試著諂媚年輕人

「落伍」沒有什麼好恐懼的

看多了對衰老、失敗的恐懼,前一陣張鈞甯參加節目時的一段話在網路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30歲沒什麼值得恐懼,真得到了那個時候,反而會覺得更好,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不在乎別人的目光,更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這與馬家輝的想法不謀而合,

「如果你覺得自己老了,是因為你恐懼老,恐懼自己能力不足夠,內心有焦慮,但如果你有足夠的自信,你不會覺得自己老,只會覺得自己成熟。」

對於蔣方舟和papi醬都談起過的對當前流行文化的「落伍」。

這群比80後落伍得多的60後反而覺得無所謂。

他們反而會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他們懂的也是新一代遠遠不懂的知識。

所以重點不是衰老,而是你有沒有其他屬於自己的積澱,假如你有,你可以說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沒有關係,我不需要。

假如你沒有自己的閱歷學識,也跟不上現在年輕人的文化,那時候再去焦慮。

和而不同,是他們對於「新老文化」的態度。

平靜地接受自己和年輕人是不一樣的,可以去試著了解年輕一代的文化,但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和年輕人一樣。

胡適先生在以前就曾說過「不要諂媚年輕人」

如果試圖讓自己變成別人,不僅會失去自己的價值,還會變成一個可笑的人。

而所有女明星,甚至普通女性焦慮的外貌、體態衰老,原因就在於她們潛意識把自己放到被欣賞的位置,時刻考慮自己的性吸引力,當覺得自己不能被男性欣賞就會焦慮。

30歲的女性不會誇獎20歲的女性,但40歲以上的成熟女性就會,因為她們內心富足,已經不會再把自己放在低一等的位置等待男性的垂青。

因此也不會再在乎別人的眼光,社會的苛責。

這也是時間贈予的禮物之一。

自信的人從不畏懼衰老

時間流逝只讓他變得更加成熟

在45分鐘的交流中,小飛君最欣賞馬家輝的觀點:對恐懼的衰老,其實更多的是對還沒有積澱、還未找到自我的恐懼。

已經得到最高職稱,事業有成、目標明確的陳曉卿,30歲生日並沒有什麼不尋常。

而李敖大師則更加通透,他甚至不會去關心年輕人如何如何,而是只和自己比。

「不羨慕明天的你們(年輕人),只羨慕昨天的自己。」

他的遺憾只在於昨天的他頭腦是那樣的好,這也是自信的一種表現。

年輕時不覺得時間珍貴,甚至覺得活到30歲就太老了,但當你活到50以上,老去帶來的閱歷會讓你明白自我、時間的寶貴。社會輿論也自然不能再動搖你一分。

衰老不可避免,與其每日在恐懼中度過,不如努力歷練,努力積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為它付出時間,這樣年齡的增長反而是成就的見證。

希望你我在年邁之後,都能從容說出木心先生的那句「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 End -

[Feekr 放映室]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eekr旅行 的精彩文章:

2018,為什麼每個人都在抱怨過得很難?
純野生山核桃全世界只有這裡有!個個殼薄肉厚,口口香酥脆,讓人吃了上癮

TAG:Feekr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