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出行,官府為何要安排老百姓「凈水潑街,黃土墊道」?

皇帝出行,官府為何要安排老百姓「凈水潑街,黃土墊道」?

「凈水潑街,黃土墊道」,這是古代帝王和朝中重臣出行時,地方官讓老百姓必做的一件事。

大家對這件事印象最深的恐怕是某些古裝劇里地方官吏舔著個臉跟上級或者皇帝說這句話,歡迎帝王和官員進城。

古裝影視劇里的情形,不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凈水潑街,黃土墊道」是勞民傷財的行為,純屬怕馬屁。

不了解「凈水潑街,黃土墊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朋友很可能都會這麼想。

想想也是那麼回事,不就是出行嘛,至於「凈水潑街,黃土墊道」的折騰嘛,還讓老百姓做,也不給錢。

至不至於呢?

至於。

很簡單,「凈水潑街,黃土墊道」雖然是老百姓在官府官員的要求下做的一件事,但這件事不是為了讓皇帝的鑾駕和大臣們的車架好走路,而是為了老百姓自己。

「凈水潑街,黃土墊道」,這其中水和土是關鍵。

仔細想想,又是水又是土的,這不是和泥嗎?

還真不是,因為「潑街」是一個技術活。

先來看,為什麼「凈水潑街,黃土墊道」是為老百姓自己。

在古代,那是沒有現代的水泥路和柏油路的,就算石渣子路也沒有,有的只是土路。

真正的古代城池裡的路,可不是影視劇里那樣的石頭鋪成的路,而是用黃土混合沙石用石碾壓築成的路。

這樣的路,可不好走,下雨、颳風等惡劣的天氣,都會讓路面出現坑窪和揚塵等。

平日里,有點坑窪和揚塵也就算了。

可是,皇帝和大臣們出行,那就不行了。

「凈水潑街,黃土墊道」除去敬意之外,就是因這坑窪和揚塵了。

大家可能都開過車,底盤不管輕重,坑窪都是有感覺的,大家也被顛個夠嗆。

所以,皇帝出行的鑾駕和大臣們的車架來了,那麼多坑窪,顯然不太合適,不能顛著這些大人物。

所以,「黃土墊道」那是必須的。

而「凈水潑街」因為有揚塵,變得更加重要。

皇帝出行和大臣出行的陣仗,相信大家都清楚。

那麼多車馬,揚塵只會越來越重,皇帝和大臣在轎子里不怕,可老百姓就遭殃了。

所以,「凈水潑街」尤為重要,為了老百姓的生活考慮。

當然,也是對皇帝和大臣的安危負責,以免有逮人趁著揚塵導致的低能見度趁機行刺。

上面說到,「潑街」是一個技術活,這話一點不誇張。

因為,由黃土混合沙石碾壓築成的路,潑上去的水多了,就成了和泥,再用黃土墊也是白搭,只會越來越差。

所以呀,「潑街」就顯得尤為重要,要達到既不和泥,也能最大程度上減少揚塵的目的。

大清時期,北京城「黃土墊道、凈水潑街」的工作都是由內務府派工完成的,必須做到土不揚塵的程度,以保證扈從接駕的勛戚藩靴帽袍褂上幾乎沒有灰塵,以免失了御前之儀。

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和泥,又沒有揚塵,這其中的技術要領,書生是不清楚的。

但書生從相關資料上看到,「凈水潑街」之後,人穿著布鞋轉一圈,都不會粘上泥,鞋子上也不會有非常明顯的塵土。

要想弄清楚這其中的要領,只能去走訪一些北京城裡的老人或者北方的老人,因為北方風大,大多數家庭都曾有過「潑地」的行為,就是因家裡的路是土路。

記得小時候,書生的媽媽就曾用水「潑地」,以免塵土飛揚,但水平達不到皇帝出行那種「潑街」的水平。

當然了,不止是北京城才有「黃土墊道、凈水潑街」,書生只是舉個例子。

明清帝王出行,地方官「黃土墊道、凈水潑街」就是這個原因了,不要以為是拍馬屁,敬意是有,但更重要的不是拍馬屁,而是為了城市的整潔乾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唐僧要強了一回,卻色迷心竅,可悲更可恨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