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現在,我們大多數父母最關心的培養孩子各種知識能力,比如學習、舞蹈、繪畫等等各種能力,好一點的關心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習慣等,但很少見有的父母關心怎樣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而到我們成年後,我們又會發現,決定你成就大小的,不是你的知識能力,甚至性格習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人際關係,而好的人際關係最需要的是你的情緒管理能力。

歷史上最有佐證的事例,便是劉邦和項羽。

劉邦當年被項羽請去赴「鴻門宴」,期間范增屢次暗示項羽殺劉邦,而劉邦自然是看出了其中的殺機。他委屈求全,示敵以弱,讓項羽覺得他沒有威脅,最後成功脫身。

再看項羽,在鴻門宴上大意放走劉邦後,最後被劉邦逼到了烏江邊上,拔劍自刎。

其實項羽當時大可以渡過烏江,回老家東山再起。可強大的挫敗感徹底控制了他,天生自負,戰無不勝的項羽情緒失控的草草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而當今社會,道德誠信的缺失,人人都像揣著一個火藥桶,稍有摩擦,便被點燃。

1、2018年10月,在重慶發生了因為乘客和駕駛員搶奪方向盤,導致車輛墜江13人死亡的慘劇,起因是因為一名女乘客 發現坐過站,要求下車,結果發生爭執以至於後面毆打司機頭部搶奪方向盤,最終導致了墜江。

2、2013年7月23日20點,北京市大興區,中年男子韓磊、李明駕車至大興區因停車時與李某「女」發生爭執。隨後,韓磊將李某的女兒孫某某從幼兒車內抓起摔在地上,李明當場駕車帶韓磊逃離現場。7月26 日,被摔女童經搶救無效死亡

3、2016年7月23日15時,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東北虎園內,年輕男女在車內發生口角,女子突然下車去拽男司機的車門,結果被躥出來的老虎叼走。其母看到年輕女子被叼走,立刻下車營救,被另外一隻老虎當場咬死並拖走,造成1死1傷。

4、2017年2月18日中午,在武漢某麵館發生了一樁令人震撼的殺人慘案,麵館老闆姚某被食客胡某砍殺,起因是胡某吃完面後,姚某要收5元錢,而胡某發現店裡的招牌上寫著「熱乾麵4元」,並被姚某反譏「吃不起別吃」,發生了激烈的口角。緊接著,兩人發生肢體衝撞,隨後胡某拿起菜刀砍了姚某。

一件件血淋淋的慘劇擺在我們面前,起因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因為不能控制情緒,最終造成了慘劇。

這些事實都告訴我們,情緒管理都重要性。

情緒管理能力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很少有父母想過如何培養孩子這方面能力

1、父母本身不具備情緒管理能力

大多數的人,不僅僅是父母,自己都不具備情緒管理能力,容易受情緒左右,所以他們自然也就不會想到,也不具備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只能是有樣學樣,跟父母一樣,由情緒所擺布

2、 父母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有的父母可能本身有很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情緒的教育,也不懂得如何教育。

但是好的一點時,這樣家庭的孩子,因為有父母的示範,會在情緒管理上比別的孩子要強很多。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什麼是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指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

表現為孩子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能理解他人的情緒;

一方面指情緒調節控制能力

表現為孩子能適當地調節情緒,並常常鼓勵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境。

概括來說,就是既能正確表達及宣洩自己的情緒,又能把情緒調控在一個與年齡相稱的範圍內,不失去理智,以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1、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得先認真地反省自己——「我有沒有心煩意亂卻不知道自己是在難過生氣還是憤怒的時候?」「我能接受自己憤怒,憂鬱,嫉妒等負面情緒嗎?」「我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嗎?「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是否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渠道?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那麼談何教育孩子呢?

教育是雙方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不能指望父母天天大吼大叫,而讓孩子控制情緒,這既不公平,也不現實。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2、接納情緒,給情緒命名,定義情緒

告訴孩子,情緒並不是不好,它們是我們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需要控制它們,而不是受它們控制。

而對情緒的管理,以給情緒命名開始。

讓孩子認識情緒,就像認識蘋果,桌子,鉛筆一樣,把一件東西和一個名詞對號入座。只有當孩子明白了哪種名詞代表哪種情緒,我們才能在後面的教育中教孩子控制情緒。

這裡羅列了一些典型的情緒名詞,幫助父母日常中幫孩子定義情緒。

喜悅——快樂、得意、興奮、高興、滿意、自豪、開心、激動、驚喜、得意、驕傲

愛——喜歡、激勵、關懷、同情、渴望、痴情、喜愛、迷戀、

恐懼——害怕、擔心、焦慮、窘迫、急躁、焦慮、憂鬱、恐慌、緊張、憂慮、驚恐、不安

困惑——驚訝、迷惘、茫然、迷惑、不知所措、

生氣——惱怒、憤怒、怨恨、煩惱、厭惡、嫉妒、沮喪、發牢騷、粗暴、急躁、厭煩、

悲傷——難過、悲觀、痛苦、絕望、失望、憂傷、傷心、絕望、不安全感、孤獨、不開心

羞愧——害羞、羞恥、內疚、尷尬、後悔、慚愧、遺憾、悔恨、自卑、沮喪

平靜——悠閑、自在、安寧、懶散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3、教孩子正確的控制情緒方式

當孩子明白了什麼感受是哪種情緒後,我們便要引導孩子什麼情緒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控制。

別看情緒的種類很多,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需要控制的情緒主要是生氣、害怕、傷心這三種情緒。我們可以跟孩子探討,找出適合孩子控制情緒的方式。

以生氣為例,我們可以問孩子」當你生氣時,你想怎麼做「,」怎麼做才能儘快讓你心情平靜襲下來「,」你希望我們怎麼做「。最後確認適合孩子生氣控制的方式。

質詢情緒的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孩子關注自我的過程,看清自己的內心需要,是一次心靈的成長過程。

下次當孩子生氣時,我們便可以提醒孩子用我們設計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4、刻意訓練,及時反饋總結

如果我們的方式不管用,那麼我們就需要及時反饋總結,尋找更加合適的方式

當孩子處於情緒波動中時,孩子可能比較激動,這時候聽不進任何話。那我們的情緒教育便要放在孩子發泄完情緒後跟孩子討論,越早越好,因為這時候孩子對情緒還有記憶。

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角色扮演,讓孩子用另一種更加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讓孩子體會其中的不同,讓孩子習慣新的方式。

情緒比學習更重要,孩子6歲前,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總結

情緒是我們不可避免的,我們不應逃避,而應該教孩子正確面對情緒。

關注自己的情緒實際是內視自己內心的過程,隨著我們訓練的越多,我們會越來越關注我們自己的真實需要,而不是被表面的感情所控制,我們的情緒管理也會越來越簡單。

同時通過不斷的情景再現、刻意訓練,就能固化孩子的行為表達,最終達到控制情緒的目的。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用,請點擊關注」神通奶爸「。神通奶爸,青雲獎獲得者,既不販賣焦慮,也不出售雞湯,只講純粹的育兒技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