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昔歸,臨滄秘境下詩意的存在

昔歸,臨滄秘境下詩意的存在

在茶的世界裡,世人皆知老班章之盛名,卻不知道,臨滄才是普洱茶的幕後英雄。

作為雲南大葉種茶樹的發源地,普洱茶的重要原產地,用勐庫大葉種鮮葉生產的普洱茶一直是雲南普洱茶中品質最好的產品之一。

在歷史上,臨滄,是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時光。所以,大家都說神秘是臨滄的屬性。

有著65%以上的森林覆蓋率,至今尚有多個原始森林人類尚未進入,已經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有50多萬畝。據說,已經發現的全球直徑最寬的香竹箐茶王樹已有3200多歲。

在當下,認識臨滄,認識這個被忽略的秘境,需要我們雙足一步步的丈量。

對於茶,於臨滄來說,於愛茶人來說,有兩個村寨或知名普洱茶,是一定要認知的。那就是冰島和昔歸。

點擊購買

昔歸,隸屬於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被茶客冠以「臨滄班章」的美譽後,昔歸茶就已經名聲大噪了,自2006年起茶價一路看漲,並且帶動了整個邦東茶的發展和興起。

我們從勐庫鎮上午9點多出發,驅車去昔歸,到達時已經是下午近4點鐘,並且還是雲南本地人「黑手」開車狂奔式的。

每次去,都幾乎是5個多小時的路程,路途雖然並不遙遠,但崎嶇多彎,且多是連續急轉彎。儘管現在從臨滄可以走五老山森林公路更加平坦通過,但依然只是路況更好些,距離和時間並不會縮短太多,因為新路陡坡爬坡更多。

昔歸,距邦東村12公里。海拔只有七八百米,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

一個多麼具有詩意的名字,是從民族語言翻譯過來,其本義是指搓麻繩,就是「搓麻繩的村子」。很多茶友覺得,這樣一翻譯解釋,完全破壞了雅緻風情的名字。

但這恰恰是它的特點之一。就如,昔歸普洱茶,不以高海拔出名,而相反,卻以其位於瀾滄江邊的海拔之低,在茶界立足。邦東鄉海拔高處有近3500米,最低點就在瀾滄江河谷,而昔歸村就位於瀾滄江邊,海拔是約750多米,落差之大,難以想像。這是不是最能印證,做任何事情,只有自己的特色才能長存。

點擊購買

達昔歸的第一件事,不是喝茶,也不是急於奔忙麓山上去看古茶園和茶樹,而是靜靜的駐立在昔歸老寨旁的瀾滄江邊,聆聽江水,在無語東流、奔騰不息、逝者如斯夫的莽莽江水面前,茶和人的生命都不過悠忽一瞬,皆如此的渺小和短暫,不過一泡茶爾,還有什麼不能釋然的?

每次,駐足、觀望、聆聽江水之後,再喝那泡昔歸古茶,彷彿間更具韻致,對於瘋漲的價格、偶有解不開的心結、雖遇小樹茶的滋味淡薄、即使是一兩鍋炒制不能盡善盡美,也都會包容和平和許多。

我想,這才是茶和生命不息的江水庇佑我們的因由。

站在一排整齊美麗的昔歸新寨前,遠望一點點湧來的雲霧和連綿的群山,造物者安排山川河流,布施陽光、雨露、雲霧,自有它的自然法則。

昔歸茶的盛名遠揚也並非僅是近年的事。清末民初《緬寧縣誌》記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這裡說的蠻鹿,現稱為忙麓,錫規現稱為昔歸。

點擊購買

如今,昔歸村民的幸福指數逐年增高。至少都有兩個家,一個是目前適宜的新寨,如「聯排別墅」般,組成這個一百五十多戶人家的大寨。一個是曾經祖輩一直居住的瀾滄江邊的老寨,儘管都已經遷出、儘管阻止私搭亂建,但阻止不了這兩年昔歸普洱茶的迅速發展,更阻止不了幾十家新蓋的初制所拔地而起。

所以,村民也都大多是白天在山裡採茶,傍晚在山下江邊的老寨炒茶制茶,夜晚再上去到新寨休息宿眠。

昔歸普洱茶,徹底影響改變了村民們的生活。以往外出的人回來了,因茶而歸,新房幾乎比都市的更寬敞明亮,也更清新自然和健康,祖輩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曾經需要肩挑走山路很久才能便宜賣出去的毛茶,如今已經五六千元!

坐在這最古老的土房子面前喝著幾千元的毛茶,是不是有種幻如隔世的感覺?

粗壯肥碩修長的昔歸普洱茶,外表雖丑且黑條,人稱「黑老頭」,但掩蓋不了那顆溫暖、柔軟的心。

昔歸茶,都是大葉茶或長葉茶,茶氣強勁,湯感飽滿純正柔順,水路細膩,生津回甘好而甜醇,泡開它,是持久的香和味,柔韌的葉底是有韌勁的昔歸村民的形象表達......

圖文部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道 的精彩文章:

「理財茶」還能火多久?
無人區純野生古樹茶,來自深山秘境的野性味道,99%的人都沒喝過!

TAG: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