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國行 HomePod 測評:智能家居版 AirPods,將驗證果粉的終極信仰

蘋果國行 HomePod 測評:智能家居版 AirPods,將驗證果粉的終極信仰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18號HomePod就會在中國市場正式發售,但為什麼我們把它比喻為智能家居場景的AirPods?

文 | 宋長樂

自從2014年亞馬遜Echo發明智能音箱以來,行業就開始討論蘋果的智能音箱。

2017年蘋果開發者大會現場HomePod首次亮相,如今中國用戶終於等到它,本月18號HomePod就會在中國市場正式發售。

智能音箱領域,蘋果是一個遲到者,美國市場的對手亞馬遜和谷歌已經佔據一席之地。在中國,百度、小米、阿里憑藉價格戰和龐大的用戶基數,直接與全球市場的玩家同台競技。

根據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銷量達到1970萬台,相較於2017年Q3的830萬台增長137%。這意味著,智能音箱的市場需求在擴大,而這是蘋果的機會。

在中國市場,低價區間玩家擁擠,高端市場缺乏有力選手。畢竟與大多數價位居於幾百元區間的音箱相比,HomePod售價達到2799元。


一款驗證果粉信仰的產品

如果你是一名果粉,日常使用著iPhone、iPad一類的產品,習慣了Apple Music的音樂服務,那麼HomePod對你是極為友好的。

HomePod的適配十分簡單,只需要將它和你的iPhone或者iPad接入同一個Wi-Fi網路,iPhone靠近HomePod,iPhone的屏幕就會自動彈出設置界面。通過簡單的語言、使用場景,以及個性化請求簡單幾步設置,緊接著你就可以用「Hey,Siri」喚醒它了。

HomePod的適配十分簡單,按照系統提醒的步驟進行即可

Siri的加持給HomePod貼上了智能的標籤,但它本質上則是一款聽歌的音箱。HomePod配備了與iPhone 6和6S相同的A8晶元作為內核動力,周圍有六個?克?,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你即便在房間的另一端,家裡大聲放著音樂,HomePod也能聽到你「Hey,Siri」的使喚。

在音質體驗上,HomePod採用高振幅低音單元,並配有定製的功放。而七波束成形高音單元陣列,每個單元配有各自的功效。這樣做的結果是,每個方向上的高頻聲音都圓潤悅耳,並形成極其開闊的音場,給人寬廣的空間感和縱深感。

在體驗這款產品的過程中,一個特別有趣的地方是,HomePod會根據你所擺放的位置調節音域的變化,智能感知空間自動探測環境並調整所發出的聲音。

例如,如果將HomePod放在房間一個角落,揚聲器會注意到區域的變化,並通過降低某些頻率以獲得更清晰的聲音進行補償,揚聲器還會將聲音的方向指向房間而不是牆壁。如果你將HomePod移到其他位置,它也會實時調整。

也就是說,你在家裡的任何地方,HomePod發出的音樂不會讓你有糟糕的感受,這讓它聽起來音樂感受很棒,在你插上揚聲器的那一刻就會感受到。

蘋果對音樂的追求,從iPod時代開始這份執念就存在,即便是現在,庫克也毫不掩飾的說音樂是蘋果公司DNA的一部分。可能也恰恰因為此,這使得HomePod是一款優秀的音樂揚聲器。

它同時又堅守著蘋果軟硬體結合的產品理念,HomePod目前僅支持蘋果自家的Apple Music,深深的與蘋果的生態綁定在一起。當然,這並不代表它不能播放其他音源的音樂,通過隔空播放功能,HomePod可以收聽許多常用的在線音樂或音頻App,比如QQ音樂或蜻蜓FM,在播放的過程中,你也能使用Siri來控制音量、切歌等操作,但也僅限於此。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安卓用戶,那麼HomePod對你將變得毫無用處。曾經使用過AirPods會發現,其實AirPods是可以適配安卓設備,雖然連接和音質有所折損,但HomePod是完全無法適配安卓設備。

蘋果對待產品的策略向來是把最好的都留給自己的用戶,這一點在HomePod身上的表現尤為突出。顯著到什麼程度呢?在你使用HomePod的過程中,甚至會覺得被鎖進一個「小黑屋」,這個「小黑屋」就是蘋果的生態系統,你就是一個獨自生活在Apple的生態系統中的用戶,其他系統直接擋出門外。


HomePod的「10%智能」

通過對HomePod的體驗,有一個明確的感知,似乎蘋果把90%的精力都用在了攻克音質,只留了10%給智能。

為了凸顯房間里音質的體驗,蘋果允許兩台HomePod組合立體聲音效,它使音樂聽起來比以往任何其他類型的揚聲器都更好。這種組合和連接不僅局限於音質上,當一個人用自己的iPhone和iCloud帳戶適配之後,家裡的其他人也可以使用語音控制它,只需要在「家庭」里邀請即可。

作為房間里一個音樂揚聲器,這種家庭用戶之間的鏈接和互動,可以說相當友好。同時,雖然是多人控制,但蘋果為了用戶隱私保護,實現了端到端的加密和溝通。蘋果表示幾乎所有通過互聯網從HomePod來回傳遞的信息都是安全且匿名的,Siri與Apple共享的唯一信息是您的收聽歷史記錄,它用於構建自定義播放列表以滿足你的音樂品味。

在日常生活中,Siri的一些基礎技能可以滿足所需,比如問天氣、查地點、獲取比賽信息、甚至問它某段中文如何翻譯成英文。

Siri更大的價值我們認為是通過Apple HomeKit播放音樂和控制智能燈、智能門鎖和智能恆溫器等物聯網設備。

HomeKit是蘋果2014年發布的智能家居平台,至今已經快5年,它所做的事情對於用戶來說感知並不明顯,能夠適配的家居產品也少的可憐。

HomePod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希望和改變。現在,可以進入「家庭」應用程序,添加你的設備,它們將通過Siri語音命令進行操作,你可以更進一步,設置像「早上好」這樣的場景,一個場景可以是打開廚房的燈,啟動水壺或電飯煲,如果你願意,可以開始播放早晨的播放列表。

除了用Siri語音控制,你還可以直接用控制中心和Apple Music來控制 HomePod的音樂播放

在中國,BAT、小米、華為們都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已久,互聯網巨頭一方面想做連接器,同時也需要拉攏傳統家電巨頭的產品接入,但問題是缺乏行業標準、介面上互不聯通與兼容,各自畫地為牢。他們都不可能成為智能家居時代的宜家,為什麼?各自都有獨立的算盤,平台想要奪入口和用戶數據,廠商只是想要賣產品。

蘋果這樣的巨頭才有可能。原因很簡單,蘋果本身就有一個軟硬體的生態體系支撐,它正依賴獨有生態系統,與HomePod組建一款涵蓋智能家居場景的產品,讓一部分人先看到5G時代萬物互聯的未來,廠商們要做的只是接入。


智能家居場景的AirPods

對於個人來說,近兩年最期待的一款產品不是iPhone,也並非HomePod,而是AirPods何時推出第二代產品,雖然它僅僅是作為一個配件存在,但AirPods已經用市場證明自己不甘於配件的野心。

雖然蘋果官方並未公布AirPods的銷量,不過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AirPods在2018年的銷量翻番達到2600萬副到2800萬副。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也曾預測,AirPods很快就會成為蘋果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銷量會達到iPhone的20%,年營收可能最終達到60億至70億美元。

HomePod某種程度上,和AirPods有種異曲同工的微妙關係,他們的核心技術體現在產品,但圍繞的都是音樂服務和場景連接。比如,同樣都是基於Apple Music,提升用戶控制音樂的體驗,也都可以通過Siri錄入和控制,同時在輸出音樂本身方面又勝於市場絕大多數同類產品。

不同的是,AirPods聚焦的是戶外移動生活,HomePod是針對智能家庭生活。AirPods要做的是讓你無束縛的走出去,HomePod則是讓你經歷了疲累的一天到家之後,靜下來享受放鬆的音樂時光。

在AirPods和HomePod身上,其實折射出蘋果的一些變化,在iPhone帶動智能手機變革的初期,蘋果在做的是給你一款牛逼的硬體,然後憑藉軟體生態留住用戶。

但現在當擁有蘋果設備的用戶達到了一定量級之後,硬體反而更像「一項服務」。以HomePod為例,蘋果似乎更想告訴那些數千萬 訂閱Apple Music的果粉們,你們的客廳還缺少一款像HomePod這樣的可以和蘋果服務無縫聯動,且主打高品質音樂的揚聲器。


蘋果的策略似乎變了

蘋果這些年的麻煩不少,在庫克接班喬布斯之後,市場對這家公司的質疑就未曾停止。

近段時間最引人關注的是庫克那封引發股價「地震」的投資者公開信,這份信中庫克把蘋果2019財年第一季度、即公曆2018年第四季度的營收指引由890-930億美元降至840億美元,並坦誠低估了一些核心新興市場經濟放緩的程度,特別是大中華區對iPhone手機需求的放緩。

華爾街人士和部分投資者認為iPhone的銷量放緩,意味著蘋果營收乏力。事實上,自從蘋果不再公布旗下智能設備銷售數據開始,某種程度上已經代表著蘋果意識到硬體設備銷售的不自信。不過雖然iPhone銷量不如預期,但這並沒有影響用戶在軟體服務層面的消費。

在2018年聖誕節前夕和2019年元旦期間,App Store的營收高達12.2億美元,僅在2019年元旦當天,用戶花費了超過3.22億美元,創造了新的單日紀錄。

巴倫周刊的一份報道稱,iPhone用戶可能更新換代沒那麼頻繁,但他們在生態系統中的消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這意味著用戶並沒有流失。而在2018年蘋果三季度財報已經顯示,儘管旗下的智能設備銷量與往年持平,但iCloud、iTunes和Apple Music帶來的服務收入卻增長24%,達到了372億美元。

服務業務已成為蘋果公司增長最快的一塊業務,2017年庫克設定了到2020年使這項業務增長至500億美元的目標

顯然,在手機市場整體放緩的環境之下,蘋果正在想法設法去通過服務增長營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簡單把HomePod看作一款純硬體的原因,它更多凸顯的是音樂和智能家居服務。

庫克本人在接受CNBC採訪時,也在淡化iPhone對公司的影響,去年蘋果有1000億美元營業收入不是來自iPhone。蘋果的服務業務在2010年營收70多億美元,2018財年超過了410億美元。

2018年App Store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14%,2012年至2018年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20%

為了推動服務業務的增長,蘋果甚至已經思考如何將自家軟體和服務擴展到iPhone以外的場景。就在剛結束的CES上,三星宣布和蘋果合作,在2019新款電視內置iTunes。與此同時,LG和索尼的新款電視機未來將支持播放來自蘋果設備的視頻。

顯然,蘋果的一系列動作標誌著它尋求為自己的服務提供更多跨平台和跨設備的計劃,試圖成為一個服務供應商。這樣的變化,對於以往時刻掌握控制權的蘋果來說實屬罕見,但這家公司顯然意識到改變迫在眉睫。畢竟,當iPhone光環不再,蘋果目前只能抓住增長最快的服務業務這根稻草了。

標星36氪,每天獲取圈內最新資訊

成為進階互聯網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對話歡聚時代李學凌:AI帶來的改變要比移動互聯網激烈100倍
2019不想再渾渾噩噩?優秀的人早上都會做的9件事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