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否》中的孫秀才那麼橫,到底秀才在古代是什麼段位?

《知否》中的孫秀才那麼橫,到底秀才在古代是什麼段位?

近日,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劇中盛明蘭在陪盛老太太返回老家探親時,出場了一個非常蠻橫的孫秀才,而孫秀才的母親更是恬不知恥到了極點,動不動就說自己兒子將來會當大官。那麼,秀才在古代到底是個什麼段位呢?

《知否》中的孫秀才那麼橫,到底秀才在古代是什麼段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古代科舉考試共有六級,從低到高排序分別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當地知縣主持,連考五場。通過縣試後,學子們就可以參加當地的府試。府試由知府主持,時間一般安排在縣試兩個月後,連考三場。通過府試的學子們被稱為童生,同時也獲得了參加院試的資格。

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由各省學政(相當於今天的省教育廳廳長,但古代學政地位很高)主持考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孫秀才也就是到達了這個段位。用現在的話來說,如果金榜題名的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都是屬於進士)算是王者的話,秀才充其量算是鉑金級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孫秀才在12歲就考上秀才,這還真算得上是神童了。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早年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他也是12歲中的秀才,而大名鼎鼎的曾國藩在21歲才考取了秀才。

《知否》中的孫秀才那麼橫,到底秀才在古代是什麼段位?

考上了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從此「鄉鄰敬重,不敢欺凌;官府優崇,不肯辱賤」。秀才可以享受國家給予士大夫階層的種種特權和豁免,比如免除服勞役,免除納稅,在公堂上無需下跪,不能隨便用刑等。因此,電視劇中的孫秀才雖然徹底是一個廢物點心,但他卻自視很高,動不動就說別人有辱斯文。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秀才雖然可以享受一系列特權待遇,但如果沒有獲得進一步功名,那就只能算是精英隊伍中的最底層群體,別說當官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去其他官員身邊做個幕僚都沒資格(有特殊名氣或背景的例外)。

《知否》中的孫秀才那麼橫,到底秀才在古代是什麼段位?

秀才功名雖然要經歷三次大考才能獲得,但在科舉考試的漫長征途中,秀才僅僅屬於剛入門的級別。事實上,接下來的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才是科舉考試真正的「分水嶺」,許多秀才少年成名,但終其一生都屢試不中。比如《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19歲時在縣試、府試、院試中接連考了三個第一名,名震一時,但此後卻不斷落榜,直到71歲才被選為歲貢生(相當於舉人副榜,類似今天的保送生)。類似蒲松齡這樣的例子在科舉考試中可謂數不勝數,由此可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絕非易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孫秀才的母親動不動就說自己兒子將來會當大官,其實是完全沒有依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這個皇太子本應成為皇帝,關鍵時刻退縮,結局很慘
這個帝王太糊塗,傳位給兒子,卻想不到孩子他爸是「隔壁老王」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