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好馬配好鞍,好設計配好畫

好馬配好鞍,好設計配好畫

景觀設計師,首先得是「

文化人


尤其是在目前較流行的中式景觀設計中


我們常常從古代文人山水畫提取設計語言


所謂:好馬配好鞍,好設計配好畫


一幅符合場地氣質的畫作


可以使空間逼格瞬間提升


下面和小編一起來捋捋


那些景觀設計中山水畫的大師名作


先從使用頻率較高的

張大千

畫作說起......


張大千山水圖畫作


【大連龍湖·天琅】


售樓部前場的歸家路循跡張大千傳世之作,終得潑墨山水現代演繹之作。



▲張大千潑墨山水圖




繼承中國傳統技法,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光影幻變,宏大氣勢與氤氳氣韻相融,締造出墨彩交輝的中式禪境。在此,天的藍與地的遠在潑墨山水的強烈指引下,時間、空間靜止於前方一望無垠的虛空,共同限定出堅實的空間。



【龍湖九里晴川】


本案的入口景牆以張大千的畫作

《靈岩山色》

為靈感,打造獨特的視覺盛宴。


這是一片由540塊晶瑩剔透的琉璃方磚組合而成的琉璃版【靈岩山色】。琉璃大師潛心鑽研半年的工藝工法,無不令人讚歎。




這精緻的背後,依靠的900゜以上高溫的反覆試煉、成千上百次的上色、調色和降溫冷卻以及720小時晝夜不間斷的燒制。


重慶龍湖九里晴川地面鋪裝也是採用張大千畫作,青綠華彩,與遠山近水渾然一體,給視覺上帶來強烈震憾。



【高碑店?列車新城】

沿著軸線行進,走過禪意的巷道空間,來到前廣場,,中心為

張大千的青綠山水

,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戶外藝術樹脂地面,色調與建築互相襯托,形成廣場中心的視覺焦點。兩側的疊水景牆,作為空間氛圍的調節劑,形成中心景觀軸的視覺轉移點。





營造情境,安放歷史,意境從此而生

以自然為現場,建造人文之所


【成都龍湖西宸原著】


西宸原著的玻璃照壁,同樣選擇了川派山水園林大師張大千的畫作,結合潑彩藝術,用現代的筆觸演繹,形成一幅10米長卷。



這樣的尺度在景觀打造上是很罕見的,多次摸索後,龍湖團隊最終選擇了工藝更複雜、失敗率很高但符合預期效果的玻璃列印技術。經歷了上千次的掃描打樣,保證了畫作在不同時刻的觀賞效果。




12層仿藝術琉璃玻璃交疊,均由匠人手工打磨切割而成。通過複雜工藝實現的山水畫,清晨呈現的是藝術潑墨山水畫作,傍晚則演繹出蜀韻山水的林間夜色。照壁上的青山彷彿流瀉而下,盡顯蜀山盛景。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卷為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古絕唱」,傳世孤本。作者繪此圖時年僅十八歲,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該畫是宋代青綠山水巨制。用筆精細,法度嚴謹。山石肌理、樹木枯葉、河湖水紋乃至細小如豆的人物,無不惟妙惟肖。


【廈門景粼原著】


而在項目廈門景粼原著中,我們很讚歎這幅

千里江山圖

」以另一種形式橫亘眼前。景牆的遮蔽,為空間驚喜製造了伏筆,卻又以無限神思遐邇的青綠山水布置眼前,不至於體驗的碰壁。



附牆而往,隨門而轉,眼前一片明鏡堂皇。整個景觀動線的「束股」便在於這一方晶瑩。


【重慶龍湖·舜山府】


穿過二道山門,映入眼帘的是同樣是以 「

千里江山圖

」 為靈感來源的貴賓接待禮遇空間。進口法國金花與銅條結合,彰顯貴氣與內斂,超大尺度的手工鍛造銅門緩緩拉開,廳堂院落美卷均落入眼帘,粼波溪石,翠苔松影,現代華麗廳堂與窗外唯美山水畫卷的對比,給業主以回歸之意。


設計草圖▼

模型推敲▼



實景▼

【北京龍湖景粼原著】


隨著大門的緩緩打開,呈現在你眼前的是畫卷二:青山玉水。為再現十大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中的青綠畫意,山水畫卷的湖底材質使用的是被稱為四大名玉之一的岫岩碧玉,並用傳統鋪地法中的的冰裂一法拼接而成,最終營造出一潭碧玉清水的景象。



古有疊石巨匠「南韓北張」,開疊石門派;今有第四代疊石巨匠「山石韓」(韓建偉),造景粼原著。讓你原汁原味感受到古人一峰則太華千尋的意景,通過疊山理水再造古人《千里江山圖》的畫景,彷彿眼前的青玉山水就是王希孟當年造畫之所見。古今恍然交錯,文脈得以相承。

【東莞碧桂園·信鴻·銅雀台】


4米高的玻璃夾絹山水詩畫娓娓總結整個時空體驗,「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清雅、悠遠、素淡、空靈、致韻這種境界,讓人回味無窮。




宋徽宗趙佶畫作《瑞鶴圖》


——  龍湖椿山  ——


傳世宋徽宗趙佶的畫有兩種,一種是"御筆畫",一種是"御題畫"。"御筆畫"出於趙佶的親筆,"御題畫"則由他人代筆作畫,徽宗書題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數量雖多,其中尚有部分為代筆,而《

瑞鶴圖

》獨具清俊瀟洒之格調,形神兼備,經學者考證屬趙佶之"御筆畫"。



本案以《瑞鶴圖》為靈感,打造獨具韻味的鏡面水景牆,在視覺上擴大了不同維度的空間,內里融入的元素和水豐富了豎向空間,若隱若現,主題牆上刻畫的靈動多姿的仙鶴,為入口空間增添幾分靈氣。




明代陳叔起《瀟湘秋意圖》


——  長沙梅溪·正榮府  ——


本案的畫卷靈感緣起於明代陳叔起描繪瀟湘八景的名畫《瀟湘秋意圖》,將山水畫卷與現代工藝進行結合。狹小畫卷里重山復水,煙波竹樹,恍如置身瀟湘山水間。





△瀟湘秋意圖




△畫卷實景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  瀋陽龍湖·天宸原著  ——


《富春山居圖》

是元朝畫家黃公望八十二歲前後創作的富春江山水長卷,是中國長卷美學發展到巔峰的傑作,被後世譽為「畫中之蘭亭」、「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背景

優選進口透光碧海玉,從近百餘片原石中挑選符合山水意境之石,周邊裝飾金屬鏤空雕花屏風;




中景

精選青松形態蒼勁骨感,寓意家業長青;



前景

雪浪花原石,不逞全形,石外有畫,咫尺千里,餘味無窮。




「一片山色富於情致,一方存石足以生情」,匠心造園,不止於山林水境,一花一木一石皆傳達著營園者對中國傳統居住文化演繹現代傳世御苑大宅的設計推敲。


【湖州保利堂悅】


《富春山居圖》(局部)就鋪裝於水下,水霧雲煙起時,人若凌波而行,踏畫而過,浪漫又新奇。有人說,詩意是以陌生化的手法詮釋人們所熟悉的事物而引起新奇感的過程,航拍水中抽象的山形雕塑,猶如竹排悠然於江渚之上。





北宋·劉窠《落花游魚圖》


——  龍湖九里晴川  ——


北宋·劉窠《落花游魚圖》,此圖開始先畫盛開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後展開,落花引來群魚爭食,或聚或散,或潛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戲蒲,以示水中的暢泳自然之態。其畫法全用渲染,間或用沒骨法,不見鉤勒,活潑生動。這種表現方法和詩情畫意,獨創一格,多為後人所仿效。全圖▼



局部▼






拾級而上,是一組高古雅緻的四扇屏風,合則結體,分則散逸,各有趣味,屏風中的畫作抽象於北宋劉窠的《落花游魚圖》,杏花著水,落英引來群魚爭食,或聚或散,或潛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戲蒲,盡顯水中暢快自然之態。





北京龍湖景粼原著


【明代仇英《輞川十景圖》】



古人仇英的名畫《輞川十景圖》是唐代寫意山水詩人王維輞川別業的再現,「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描述的景色就是輞川別業。



輞川絹畫的內容取自《輞川十景圖》,寓意景粼原著中的生活氛圍如同王維當年在輞川別業中營造的一樣,閑適雅居。這種生活氛圍是擁有山水情懷的中國文人自古至今所嚮往的。



【宋代馬遠《水圖》】


本案大門正中央的紋樣雕飾則出自宋代馬遠的《水圖》,並命名為「景粼紋」。


景粼紋在門上的塑造成型運用的技法是漢族傳統的手工藝鏨刻,經由當今金屬鍛鏨技藝第一人孟德仁大師以及7位鏨刻師傅之手,鏨刻多天最終成型。



他不僅僅只是一扇門,而是一個經由傳統工藝大師精心打造出來的珍藏品。在傳統手工藝漸漸離我們遠去的時候,龍湖重新拾起那一份曾經造園人的匠心,使得古今技法得以一脈相承。


當然,除了名家名作,在中式景觀設計中,我們也會運用現代手法將山水意境抽象化、意象化,以符合整個場地的氣質,比如:


富力湖州壹號示範區



莆田融信府▼


泰禾華髮姑蘇院子▼


高碑店?列車新城



重慶龍湖舜山府

合肥·御璟江山





北雁湖·金茂灣▼

保利融信大國璟▼







融創 

· 

政務壹號


和其他項目不同,本案的山水畫被搬到了建築外立面▼




與之異曲同工還有重慶龍湖西宸原著▼


上海瑞虹新城·悅庭▼



滄州天成?嶺秀




所以,多用這樣的書香之氣熏熏


總是能排上用場的


老祖宗留下很多好東西


是否能為你所用就是各顯神通了~


感謝有你的閱讀,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拾光景觀


公共空間/住宅商業/別墅庭院/公園景觀/旅遊度假/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光景觀 的精彩文章:

鄉野河灘的修復與再生,渭柳濕地公園
古風效果圖,來一波兒

TAG:拾光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