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赫納拉祖上的詛咒之謎

葉赫納拉祖上的詛咒之謎

編者註:此為我們的滿族民俗專家富察晨楓寫的系列關於老罕王故事的一部分。因富察晨楓最近生病,所以耽誤一些時日,現在身體剛有好轉,就堅持進行創作,在此表示感謝。鑒於此次間隔時間較長,故將上次刊登的一、二部分與此次第三部分合併發出。

《葉赫納拉祖上的詛咒之謎》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的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在五大臣和眾貝勒等人的簇擁下,登上了「大汗」的龍位。此時,關東的白山黑水廣袤的大地大多己歸附了建州,唯有海西扈倫四部中勢力最強的葉赫部沒有歸順。

看著這如日東升的情景,努爾哈赤,心中想著:整個關中大地已經基本收復,葉赫部總有一天會望風歸順,況且自己已經是名正言順的關東王了。借著己經稱「汗」的聲威和「天命」的國號,他要圖的是一順再順。 這一年春天剛剛雪化冰消,他開始了,大興土木,要修建一座祭禮神靈的神堂。在工匠們施工的過程中,從地下撅出一塊諾大的石碑,上面清清楚楚的刻著六個大字。眾人慌忙報告給大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立即領著眾人前來查看。不看憂可,一見這碑文,努爾哈赤,心中暗暗驚奇,更覺得驚詫異常。她雖然心中不悅,但是仍然佯裝鎮定。但見碑文上清清楚楚寫著「滅建州者葉赫」。努爾哈赤仔細的前後看了又看,轉身向工匠們說道:「此乃妖言,不足為信。趕緊將此妖碑砸爛!」眾人急忙搶鎬揮錘,將石碑砸個稀爛。

本來以為葉赫會順利歸附,可是今天石碑上的六個大字「呼」地一下給他潑了一盒涼水。雖然愛新覺羅家族與葉赫納拉家族有著多層的姻戚關係,但都是政治所需。雖然葉赫部實力較強,但是還達不到與建州抗衡。但是今天看到此碑,努爾哈赤,不得不重新考慮對策。這幾年的一些情況,使他悟出一些道理:六年前烏拉被滅,烏拉國主布占泰逃至葉赫,多次索要無果。大妃孟古病重期間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想要母親來建州母女最後相見。可葉赫只打發一差人前來一晤草草了事。想到這些,努爾哈赤怒髮衝冠,他要付睹武力來收複葉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剛剛結束了與明軍以少勝多的薩爾滸戰役,努爾哈赤,趁熱打鐵,乘勝收復了鐵嶺開原等遼北等地。此時葉赫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這年八月,努爾哈赤出兵葉赫。建州兵包圍了葉赫己修建六十多年的東西二城。第三天早晨,努爾哈赤的軍隊發起了強攻,儘管葉赫將士頑強抵抗,但是始終沒有阻擋住努爾哈赤的軍隊猛烈攻擊。東城首先攻破,城主金石台欲自焚未果被俘,被努爾哈赤下令絞死。

東城己破,西城城主布揚古率兵將奮力廝殺,終因不敵而被擒獲。努爾哈赤下令絞死。可是,布揚古臨刑前大聲呼道:「吾葉赫子孫,尚存一女子,亦要必覆建州!」

布揚古的一席呼喊,二百多年後果真得到驗證!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努爾哈赤率大軍攻破了葉赫東西二城。葉赫首領布揚古在臨刑前說:「我葉赫子孫,雖存一女,亦必覆建州!」布揚古的話,使努爾哈赤制定了祖訓:宮闈不選葉赫女。這一祖訓,二百年後被愛新覺羅奕詝(文宗咸豐)打破。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日),在道員葉赫納拉惠征的府中,一個女嬰呱呱墜地。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慈禧太后。小時侯,家人都稱她「好蘭兒」,大家稱她「蘭姑娘」。因惠征一直受任於外,又加官職又不那麼顯赫,而且經常輾轉外地,這個本來不起眼的「蘭姑娘」,人們做夢都沒想到以後成為一手遮天的歷史人物。所以她的出生地並沒有留下任何文獻記載,有北京說、有山西說、有安徽說、有浙江或內蒙之說等等。

17歲的蘭姑娘,雖說已超過了進宮入選的年令,但老天卻送給她進宮入選的機遇,就在咸豐二年的五月初九(1852年6月26日),她終於如願以償地被宮中的太監用大轎抬進她朝思暮想的紫禁城,成為宮闈中的「蘭貴人」。進宮後並沒有立即得到咸豐皇帝的青顧,而當時皇上最為寵愛的有三位美人:一是天生麗質的雲嬪,二是溫順柔媚的麗貴人,三是丰姿綽約的玫常在。

原來,清朝時期的後宮,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后是後宮中的主宰,以下是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和答應。

進宮不久的「蘭貴人」又被晉封為「懿貴人」。但年輕美貌伶牙利齒的「懿貴人」仍然沒有引起皇上的青徠。「蘭兒」知道,自已剛來乍到,並沒有引起皇上關注,皇上仍然寵幸著三位美人,如不使用一些伎倆,很難走進皇帝的宮闈。

「蘭兒」開始用心籠絡一些宮女和太監,散布謠言陷害玫常在。咸豐聽信了讒言將玫常在降為宮女,然後又用盅惑罪陷害了雲嬪,而這時正巧麗貴人身懷六甲有了身孕,「蘭兒」抓住這個機會接近了皇上,並很快取悅於皇上。時間不久,「蘭兒」就有了身孕,並在咸豐六年生下了咸半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後來的穆宗同治皇帝。剛生下皇子,「蘭兒」就從「懿貴人」晉封為「懿妃」。母以子為貴,此時的懿妃葉赫納拉氏的地位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納拉氏懿妃是一個受過文化教育很高的女人,通漢文同時也瀏覽過很多史書。只因有了這些基礎,所以也經常協助體弱多病的咸豐辦理一些事物或政務,咸豐雖心中不悅,但也無可奈何。

輔弼大臣肅順乘皇上在熱河避難而進奏,讓皇上效漢武帝殺太子之母的故事除掉納拉氏以絕後患。咸豐懦弱而不忍而猶豫不決。這件事引起了納拉氏心驚肉顫,惶惶不可終日。可天不滅曹,就在轉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在熱河駕崩。

為避洋人之難而在熱河駕崩的三十一歲的清文宗咸豐,臨終之前命合親王載垣、端華、戶部尚書肅順以及御前大臣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和匡源、杜翰等八人為輔政大臣,總攝朝政,六歲的皇太子載淳即登皇位。這一命令使同在熱河的慈禧極為反感,這八人與慈禧都如世仇之人。她急忙暗地差人回京先策動慈安太后站在自己一邊對抗皇上臨終所命的八大臣,又一邊秘密聯繫在京辦理洋務咸豐的六弟奕訢。奕訢聞聽此信也大吃一驚,正是這八人一直排擠奕訢而不合。叔嫂二人一拍即合,二人急商對策。奕訢見事緊急,連夜返回京城,回京後立即掌握了清庭的嫡系武裝。

慈禧和小皇帝先回京城。而肅順等人護送靈櫃最後回京,可八大輔臣作夢都沒想到,皇上靈柩還沒到城裡就被嫡親部隊在奕訢的命令下將八人逮捕。慈禧和奕訢先將肅順處死,令兩位王爺自盡其他一應人革職去邊境充軍,並任命奕訢為議政王。就這樣,慈禧與奕訢集團緊密配合和周密布署,取得政變的成功。載淳繼位後,尊鈕祜祿皇太后為慈安皇太后,尊生母為慈禧為慈禧皇太后。因慈安太后居住路東的鐘粹宮,人們習慣稱作「東太后」,而徽號慈禧皇太后居西路的儲秀宮,人們稱「西太后」。

皇上年幼不能親自理政,而咸豐臨終前的輔政八大臣又都被剿滅,慈禧又拉攏慈安兩人一起實施了「垂簾聽政」。

慈安太后姓鈕祿氏,小慈禧兩歲,十六歲入宮為嬪,因自家出身高貴,入宮僅僅四個月就坐上了皇后的寶座。慈安為人寬厚,心地善良,但是缺乏政治才幹。所以事事都依靠慈禧。但是一些大的事情最後還是由慈安決定。

同治皇帝一直受制於母親慈禧太后,直到十二年後的十八歲才開始親政。可是親政才一年多便得了天花,六天後死去。這期間母子二人執政,重用漢臣圖強新政,倒也取得了一些政績,在一些洋務派的人物帶動下,舉辦洋務,引進西方一些先進國家的技木和設施、開放口岸,並且籌建了海軍,設立各種學堂,並且派遣優秀學生出國留學。

同治十三年(1874年),剛剛十九歲的同治皇帝駕崩。按照清朝祖制和家法,皇帝死後應該從皇族近支選一晚輩人員來繼承皇位。同治皇帝是「載」字輩,應從下一輩「溥」字輩中找一人選,而「溥」字輩是慈禧孫輩,孫輩應尊慈禧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清朝祖制中不能干政統攬皇權。為此慈禧做出了破壞祖制的一項行動。

(未完待續)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今年鐵嶺滿族的頒金節持續三天
高句麗寶藏王后裔落居海邑徽村始末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