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越早讀懂這三條「天地之道」,越早「撥開雲霧見天日」!

人生,越早讀懂這三條「天地之道」,越早「撥開雲霧見天日」!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悟透這三條「天地之道」後,做人左右逢源,做事有的放矢!

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就說: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道」生萬物是一個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所以老子才會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人生一個修行的過程,也是一個學道、悟道、得道的過程,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為聞道,次為知道,再為見道,終為得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生,越早讀懂這三條「天地之道」,越早「撥開雲霧見天日」!人生,悟透這三條「天地之道」後,便可做人左右逢源,做事有的放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

釋義:天體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為人處世也應該向天體學習,自我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也應該向大地學習,增厚美德,繼而容載萬物。

由「天道之道」推薦到「人道」,清華大學也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作為自己的校訓,而且很多仁人志士也用這句「天地之道」作為座右銘,用來自我勉勵!一個人,不要過於在乎自己的出身,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是也!但我們要在後天努力上多下苦功夫,因為「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論述德與才的關係,說道:「德才兼備是聖人,無德無才是愚民,德勝於才是君子,才勝於德是小人。」由此可見,一個光有才能不行,還需要有相對於的德行來駕馭才能。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厚德,方能載物。所以說, 我們越早悟透這條「天道之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越早「撥開雲霧見天日」,做人左右逢源,做事有的放矢!

★2、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炎炎之火,滅期近矣。——《處世懸鏡》

釋義:天地之間自有其生存法則,即為道。按照大自然的規則行事,則可成萬事、立生命;違背大自然的規則行事,則必會自取滅亡。世間的諸般事務發展,都遵循著物極必反、盛極則衰的內在規律。看似熊熊燃燒著的烈焰,光輝如是,勢力如是,其實,離熄滅之期已經近了。

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朝的滅亡就是「失道」的最好例子。秦始皇苛捐暴政,又是修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等勞民傷財的大工程,又是嚴刑峻法,搞焚書坑儒等高壓政策,老百姓怨聲載道。秦始皇在世時,他的統治其實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但是由於秦始皇以及開國大臣在努力鎮壓,所以沒有人敢於和朝廷對抗。秦二世繼位後,才3年時間,秦帝國就因為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而突然崩塌了!

「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這個道理和鬼谷子先生所說的「物極必反」、老子所說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等真理一致,都是昭示了大自然以及人類的必然發展趨勢。好事到頭了,就會變成壞事;壞事到頭了,就會成為好事。如果我們能夠早日悟透這種人生辯證觀,這條「天地之道」,然後用以生活實踐,則可以在災難來臨時,提前做好準備;身處逆境時,又樂觀積極應對!

因為天地之間到處充斥著「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真理,所以我們做人做事要謹記: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中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說:「花未全開月未圓是最佳人生境界」,此話頗具大智慧,因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所以還不如「求缺惜福」!人生,我們越早悟透這條「天道之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至則反,盛則衰,則可越早「撥開雲霧見天日」,做人左右逢源,做事有的放矢!

★3、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少停;日月晝夜賓士,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菜根譚》

釋義:天地看起來好像靜止不動,其實充盈在裡面的陰陽之氣時時在運動,沒有一刻停歇;太陽和月亮白天黑夜不停地運轉,但它的光明自古以來沒有改變。所以一個聰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閑暇時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忙碌時也要做到忙裡偷閒,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

俗話說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那麼憂患一定就近在眼前了。人生由各個片段拼接而成,雖然具有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所以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多謀略和規劃人生了。

天地看似寂然不動,但天地一直在日夜運轉,自強不息;一個人要看似無災無難,但其背後也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保持這份看似的美好。所以我們在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定要多未雨綢繆,閑暇時多打算,才能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日月馬不停蹄地運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似很忙碌,但也懂得忙裡偷閒,彰顯別有一番風味,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等這些唯美的意境。

機會沒有來臨時,我們要懂得蟄伏,為厚積薄發做準備;事情很多,忙得沒完沒了的時候,我們又要懂得忙裡偷閒,心中養活一團春意思!晚清中興名臣左宗棠就是最好的例子,他40歲以前都是在蓄勢待發,如天地般自強不息,但後來仕途順利、南征北戰時,他又懂得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讀書,正是左宗棠所說:「人生讀書之日,最是難得。」

所以說,人生,我們越早悟透這條「天道之道」——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少停;日月晝夜賓士,而貞明萬古不易,然後懂得「閑時吃緊、忙裡偷閒」處世之道,則可越早「撥開雲霧見天日」,做人左右逢源,做事有的放矢!

以上就是老祖宗總結的三條天地之道,非常值得我們今人早日悟透!朋友們,您是怎麼看待這三條「天地之道」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正能量(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人物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人生低谷時,反覆默念曾國藩的這三句箴言,內心坦然,否極泰來!
人生有「四不」,越早領悟,越能少災多福!

TAG:小人物讀歷史 |